《食品安全法》修訂極為緊迫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召開“建立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法律制度”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食品安全法》修訂勢在必行且極為緊迫。
《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實施以來,對規范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防范食品安全事件發生,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食品安全形勢的變化,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調整,食品產業和科技的發展,一些法律規定已難以適應實際需要,《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已勢在必行且極為緊迫。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劉佩智指出,隨著食品安全形勢的變化,《食品安全法》確實需要修改完善,如部門職責的劃分需要重新界定,對違法行為懲處力度需要加大,對網購食品等監管空白地帶需要規范,各地方政府各有關部門在實踐中探索的新的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需要依法確立,等等。
家庭測血壓六成多測錯?
系使用不正確
近日,北京市居民家庭健康測量工具擁有及使用情況抽樣調查結果公布。結果顯示,北京居民家庭普遍擁有常用健康測量工具,但正確使用率不高,其中在家庭進行血壓測量的正確率為37.7%。
調查顯示,居民家庭6種家庭健康測量工具的擁有率分別為:限鹽勺69.0%、控油壺64.1%、腰圍尺62.5%、體重計61.5%、血壓計50.0%和血糖儀18.1%。
北京市疾控中心倡導每個居民家庭應配備一些健康測量小工具:限鹽勺、控油壺、體重計、腰圍尺、血壓計、溫度計等,有兒童的家庭還應該有身高測量尺。
在本調查的所有家庭中,僅有25.1%的家庭能夠正確使用限鹽勺。擁有控油壺控油的家庭中能正確使用的占33.0%,為所有調查家庭的21.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中建議20~29歲成年人每2年測量1次血壓,30歲以上成人至少每年測量1次血壓;并提到,對已診斷高血壓的患者,應每周檢查血壓1次。
對家庭測量血壓的正確情況進行調查,在家庭進行血壓測量的正確率為37.7%。
專家指出,與其他血壓計相比,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操作比較簡單,測量更為準確,因此更適合居民家庭使用。
醫調委 和諧醫患的第四條道路
《廣東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從6月起實施,其中明確提出在醫療糾紛發生后,醫患雙方當事人可向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簡稱醫調委)申請調解,為醫患雙方提供了又一條解決糾紛的途徑。
在醫調委成立以前,醫療糾紛處理一般有三種有缺陷的途徑:一是醫患雙方自行協商——缺乏信任,易激化矛盾;二是衛生行政機關調解——有缺乏公平、公正之嫌;三是人民法院訴訟——訴訟成本高、時間長。
而成立醫調委的本意就是為醫患雙方搭建一座平等溝通、和諧對話的橋梁,提供一個緩沖矛盾的平臺。一方面,向患方提供醫療糾紛醫學專家和法律顧問團隊援助,使患方在信息、知識和糾紛處理技巧上與醫方對等,化解患方的敵意心態,給醫療糾紛處理鋪平道路。另一方面,為醫療機構提供專業的醫療糾紛調解援助隊伍,將醫院從繁瑣的糾紛處理事務當中解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