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健斌 張曉航 薛理泰 朱惠忠
3月22日中午,習近平伉儷抵達莫斯科,這是他就任國家主席以來首次外訪的第一站。
外界對于這次中國國家元首出訪,最關切的是為何選擇俄羅斯作為首站?這在習近平有關國際關系的大思路中占據何等地位?
“中國夢”與“俄羅斯夢”的對接
3月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對此,俄通社塔斯社記者發回莫斯科的消息稱,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將成為團結中華民族的主旋律。而也有俄羅斯網友評價稱,這話讓人想起了普京當年的那句話,“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中國夢”與俄羅斯人的“強國夢”相遇,中俄關系又會是什么樣呢?俄總統普京2012年6月5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俄羅斯與中國:合作新天地》一文結尾中給出過明確地答案,“俄羅斯非常需要一個繁榮的中國,同樣地,我相信,中國也需要一個成功的俄羅斯。我們兩國的合作不針對任何第三方,而是旨在實現共同發展和加強國際社會的公平和民主原則。也正因如此,符合時代潮流。中國有句成語:‘眾志成城。我們愿意為了我們兩國和人民的利益共同努力。而這一定能夠給我們帶來豐碩的成果。”
如今,經過近些年的磨合,中俄正在努力把兩國關系巨大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合作動力。雙方均在有意識地深入挖掘兩國的經濟互補優勢,推動雙方務實合作和政治關系齊頭并進。在不斷加強兩國政治互信的同時,兩國政府已開始重點推進一系列戰略性大項目合作,以共同提高兩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服務和促進兩國各自的發展振興。與以往的能源貿易不同,目前,兩國尤其注重向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投放精力,雙方正在積極就進一步加強在聯合研制大飛機、重型直升機及航天領域更為密切的合作展開磋商。
值得注意的是,兩國地方合作也正在從中俄毗鄰地區向腹地拓展,雙邊互利合作在兩國“遍地開花”。而今年是俄羅斯的“中國旅游年”,這一活動的開幕式已于3月下旬在莫斯科舉行,這將促進兩國旅游業的發展。此外,兩國青年交流將逐步機制化,雙方將互派大型青年代表團。
首訪俄羅斯的外交意義
國家主席習近平選擇俄羅斯作為首訪的外國,意義不同尋常。他之所以決定首訪俄羅斯,應當至少包含如下幾個層面的用意:
首先,中俄兩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親厚的外交傳統。我們不妨回憶一下,普京在2000年5月和2012年5月,梅德韋杰夫2008年5月就任總統后,都將中國作為國事訪問的首站。胡錦濤也在2003年3月擔任國家主席后將俄羅斯作為國事訪問的第一個國家。從地緣政治上講,俄羅斯作為中國的最大鄰邦,中俄兩國關系由“友好國家”、“建設性伙伴”、“戰略協作伙伴”,到現在“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由此可見對俄外交在中國外交的份量,此次習近平主席將俄羅斯作為首次出國訪問第一站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二,在經濟層面上,中俄兩國的經濟關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連續3年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2012年,中俄貿易規模達到了將近900億美元,地方貿易額占非常突出的位置。中俄兩國在兩都面臨著發展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歷史任務,都有豐富的資源和巨大的國內市場,在經濟方面各有自己的優勢,所以兩國經濟有很大的互補性,又有十分有利的發展經濟合作的地緣條件。充分發揮兩國經濟合作的潛力和體現兩國經濟的互補性,以加速本國經濟的發展,朝著共同發展和繁榮的目標前進,完全符合兩國的根本經濟利益。兩國領導人在歷史性的會晤之后,將會給中俄雙方合作帶來新的助推力。
第三,從國際安全角度上,也用意有三。值此中國同周邊國家關系空前緊張,四海(東海、黃海、臺海、南海)危機此伏彼起之際,俄羅斯作為中國最大也是戰略武器威力最強大的鄰邦,對于中國穩定周邊局勢的努力究竟是否能夠奏效,具有特殊的意義。
何況,當今俄羅斯外交、內政面臨一系列問題,也缺乏激活經濟的要素,短期內欲振乏力,僅能源一枝獨秀而已,GDP還不到中國四成。中國歷史上一貫患于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而俄羅斯在可以預期的將來不足以構成中國的外患,從而中國扭轉了不利的戰略態勢。今后中國不欲伸展手腳則已,假若要在周邊地區有所作為,也必須穩住俄羅斯,降低乃至消弭來自北方的壓力,才能騰出手來,從容應付來自其他方向的挑戰,否則,難免陷入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質言之,中國視俄羅斯為周邊地區最重要的朋友,時勢使然也。此其一。
自從北約東擴以來,對于西方國家的強大壓力,俄羅斯向來不敢掉以輕心。而近年華盛頓高調宣布“重返亞洲(后改口“戰略平衡”)”,中國接二連三地在在“四海”方向遇到嚴重的的挑戰,在西太平洋方向受到強力的擠壓,為之怵然,有“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感嘆,不由引起對美國戰略宗旨的警惕。從中近期觀點著眼,在國際政治的大舞臺上,中國可以同俄羅斯“抱團取暖”,雙方各自從對方取得助力,卻又無須彼此時刻提防。
另外,在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國力陡降,國內外棘手的問題叢集一身,在躑躅徘徊之余,自然對昔日超級大國的地位憧憬不已。至于中國,則在精英群體的心目中,本國在和平崛起的進程中,似乎“振興中華”的戰略目標業已曙光在望。反觀美國,自從金融海嘯爆發以來,過去十多年以來,陷入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的泥淖,負面效應盡皆顯現。在國際熱點問題上,存在著中、俄兩國以強音發言的余地,如果彼此呼應、配合,則這個余地還有擴展的機會。既然情況如此,為何不趁機發揮一下呢?此其二。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第五代領導集體的治國大計方針已經定下。就外交和安全戰略而言,還是要聚精會神搞好中、美關系。穩定、改善中、美關系,是決定中國究竟能否崛起的不二法門,今后還是會被北京列為重中之重。舍此之外,別無他途。
讀者或許會問,既然如此,習近平何必選擇俄羅斯作為首訪的外國呢?實際上,在策略運用上,正因為今后習近平要著手改善中、美關系,眼下更要加強與俄羅斯的邦交。北京只有在加強與莫斯科的關系以后,才能站在更為堅實的基點上,讓華盛頓更為看重中國。這在縱橫捭闔、折沖樽俎的外交博弈中,確是不易之論。此其三。
由此可見,習近平在施展新政時,放眼四海,在外交、安全開局中,下了一枚先手妙棋。
中國新任國家元首將俄羅斯作為首選出訪國,這既表明了中俄關系在中國對外政策中擁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也宣示了中國將一如既往繼續推進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政策。“信任而不是猜疑,合作而不是對抗,包容而不是取代,共贏而不是遏制”已成為中俄適應時代需要、摒棄意識形態色彩、協作但不結盟的新型大國關系的智慧結晶和生命力所在。也在正因為如此,中俄已經學會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