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濤
歷年全國兩會上,新聞發言人總能引起中外媒體和民眾的關注。全國兩會新聞發言人有什么作用?他們都需要哪些資質?本刊記者就此采訪了外交學院院長助理兼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王帆教授。
環球人物雜志:上世紀80年代,我國設立兩會新聞發布會制度,當時是基于哪些考慮?
王帆:全國兩會首次舉辦新聞發布會,是在1983年6月召開的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當時國家的工作重心剛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全世界對中國都很關注,很多國外和港澳臺的媒體都希望能直接采訪兩會。為了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向世界發布信息,兩會秘書處同有關方面決定設立新聞發布會制度。該年6月4日,兩會首任新聞發言人——六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副秘書長曾濤、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副秘書長孫起孟在中外記者面前亮相,發布召開兩會的新聞。這個制度也就延續到了今天。
環球人物雜志:該制度實行30年來,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隨著時代的發展又有哪些變化?
王帆:這個制度的設立,其實是擴大兩會對外開放的程度。從這些年看,它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甚至取得了超出預想的效果,成為了政府和民眾能直接對話、各國媒體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要說變化的話,一是會議實現了電視、網絡直播,信息傳達更加及時,對新聞發言人的能力要求也更高。另一方面,新聞發言人呈現出年輕化、國際化的特征,且基本素養都很好。
環球人物雜志:為什么兩會的新聞發言人這么受關注?
王帆: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權威性。兩會發言人是權威信息發布渠道,他們發布的消息絕對可靠、可信。二是時效性。他們能在第一時間對公眾最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三是信息量大。他們全面掌握著會議相關的各種消息,公眾可以通過他們了解到自己所關心的各領域問題。
環球人物雜志:兩會新聞發言人的選擇標準主要有哪些?
王帆: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學歷和資歷要求。具體選擇起來,主要考慮兩方面:首先,發言人必須有很高的外交素養。兩會發言人是國內外媒體獲取相關信息的重要渠道,外交素養可以保證發言人在基本原則之上準確地傳達兩會精神。
同時,發言人應該具備新聞發布的基本業務素質。比如要有很好的外在形象,能用準確的措辭回答記者提問,并且很好地把握新聞發布會的節奏與秩序等。
環球人物雜志:傅瑩是人大首位女新聞發言人,女性作為發言人有哪些優勢?
王帆:首先,女性有男性所沒有的天然親和力。一些硬性的決策由她們口中說出,讓人感覺更平和自然。第二,女性情感更為細膩,能更好地換位思考,耐心回應尖銳問題。相比男性,她們更能從化解矛盾的角度出發,以柔克剛,把一些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另外,從生理角度來說,女性的聲音更為柔美,會營造一個更好的發布會氣氛。
環球人物雜志:具體到傅瑩,您認為她身上的哪些素質讓她可以成為全國人大第一位女發言人?
王帆:傅瑩是經驗豐富的職業外交官,駐外工作中也十分擅長公共外交。這么多年來,傅瑩在新聞場合上的善良、機智,一直讓各國媒體和公眾印象深刻,其優雅的氣質和談吐也是中國形象的絕佳代表。由她擔任發言人,可以很快贏得世界媒體的認同,得到很好的媒體效應。
環球人物雜志:國際上新聞發言人的選拔、任用等相關政策有哪些可為我們所借鑒?
王帆:我國在選拔、任用新聞發言人上有自己一套成熟而且效果很好的機制,但是國外的一些做法也還是值得我們借鑒。
一方面,西方許多國家都有一系列嚴密的法律條文來專門保護新聞發言人,而我國目前這方面法律還不健全;另一方面,國外的新聞發言人不僅是傳達來自政府的信息,更多是充當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潤滑劑,還能很好地引導公共話題等等,這值得我們借鑒。
此外,不僅是外交部和兩會,我國其他的政府職能部門也應建立常設的新聞發言人及新聞發言工作機構,這樣可以增加政府事務的透明度,有利于信息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