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莫斯科之聲廣播電臺等4家媒體評出了俄百位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榜單,俄聯邦委員會主席(議會上院議長)瓦列金娜·馬特維延科再次名列榜首。她是俄排名第三的領導人,也是俄歷史上首位身居如此高位的女性。
這一評選活動去年首次進行,今年是第二屆。副總理戈羅杰茨和俄總理梅德韋杰夫的新聞秘書季馬科娃分獲第二、第三名。馬特維延科再次奪冠后說,這其實是對聯邦委員會作用與影響的評價。她也與公眾分享了成功秘訣:“要專業、內行、努力工作;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做好自己的事。”她鼓勵女性“要堅信事業與家庭可以兼顧”。
走上從政路的“模范生”
馬特維延科1949年出生于烏克蘭西部赫梅里尼茨基州舍別托夫卡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她父親曾是軍人,上過前線,在她讀小學時就去世了。擔任劇院服裝管理員的母親,艱難地拉扯著馬特維延科和另外兩個女兒。馬特維延科在家鄉讀完中專后,她考入列寧格勒化學制藥學院。在學校,她是模范生,積極從事學生工作,后來當上學校團委主席。她能說烏克蘭語、德語、英語與希臘語,也愛打網球、排球和籃球,擅長高山滑雪,還會畫畫。2009年,在圣彼得堡舉行的慈善拍賣會上,她的一幅畫作曾拍出1150萬盧布(約合232萬元人民幣)。
大學期間,馬特維延科與同年級的弗拉基米爾結婚。1973年,24歲的她生下了獨子謝爾蓋。弗拉基米爾后來在俄軍事醫學院工作,以上校軍階退役,因為身體不好,如今只能坐在輪椅上。他現在住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一棟別墅里。謝爾蓋已是億萬富翁,并為馬特維延科生下兩個孫子。但馬特維延科如今很少有休閑時間,與家人呆在一起是她最大的樂趣。近兩年,她總是回圣彼得堡過年,每年都在家布置一棵樅樹,還自己動手做年夜飯,她說,這和為家人親手準備禮物一樣,“是一種滿足”。
學生時代鍛煉出的政治才能,為她從政打下基礎。大學畢業,她進入列寧格勒的彼得格勒區團委書記處,后成為蘇共列寧格勒市紅色近衛軍區黨委第一書記,隨后轉入列寧格勒蘇維埃委員會,參與人民議員大會工作,是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
1991年,馬特維延科轉向外交領域,成為蘇聯駐馬耳他大使,是蘇聯最年輕的女大使。蘇聯解體后,她在外交部工作了一段時間,1997年又被派駐希臘任大使。1998年,時任總統葉利欽任命她為副總理。由此,她進入了核心權力層。
與普京惺惺相惜
就在副總理任上,她結識了比自己小3歲、時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的普京。有報道說,她當時就對普京印象很好,覺得他“個頭并不起眼,衣著也很普通,但只要跟他交談兩分鐘,就會被他吸引住。”普京對她也很欣賞,還在她的生日送去鮮花和蛋糕,給了她一個驚喜。
1999年12月31日,普京擔任代總統。他挽留馬特維延科繼續在副總理任上分管社會問題。俄羅斯一度出現近百萬流浪兒童,影響社會穩定。在她的努力下,最終讓大部分流浪兒童重返家庭。車臣戰爭期間,她代表俄政府與車臣叛匪談判,最后將車臣首都格羅茲尼一個敬老院的數十位老人安全撤出。這些都讓普京很滿意。但與分裂分子打交道,也給她帶來了危險。2004年和2007年,她先后兩次遭到刺殺威脅,第一次是極端分子在網上發布威脅信,第二次是兩名極端分子準備了兩枚手榴彈和半公斤塑料炸藥準備襲擊她,幸而兩起案件都被俄安全部門及時偵破。
馬特維延科一直想當圣彼得堡市長。2000年,她公開聲明參加圣彼得堡市長選舉,但因民眾支持率不高而放棄。2003年3月,普京為她“圓夢”創造了條件。他任命她為總統駐俄西北聯邦區的全權代表,轄區包括圣彼得堡市,幫助她提升在選民中的人氣,隨后還讓曾負責操辦自己總統選舉的利特維年科負責她的市長競選總部,執政的統俄黨也對她表示支持。這一次,她得償所愿。
在圣彼得堡市市長任上,馬特維延科以強勢作風推進城市發展。她曾經要求全市所有官員每月乘坐一次公交車,以推動解決交通問題。她說:“當大家親眼目睹百姓是如何乘坐公共汽車的,他們就會找到更多的資金來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她積極推動俄中友好。2007年6月,她被授予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時任上海市市長韓正為她頒獎,她則回贈韓正一只帶有圣彼得堡市徽圖案的花瓶。韓正開玩笑說,將用這個花瓶來喝伏特加酒;馬特維延科也幽默地回應:“(用這個喝酒)多了一點。”
圣彼得堡是普京的“根據地”,普京對馬特維延科的工作也特別關注,兩人經常直接通電話。2008年,普京第二屆總統任期將滿,他聲明不會參選下屆總統,但馬特維延科公開表示普京應該“再度留任”。她說,普京“做了許多事情,是他將國家從深淵中拯救出來”,“俄羅斯的大方向應該有繼承性。”2012年5月,普京開始第三個總統任期。10月7日,普京60歲生日,馬特維延科與幾位政治家一起為他祝壽,稱贊他將俄“從一個瀕臨危機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多項指數都發展順利的國家”。
當總統“沒有列入計劃”
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梅德韋杰夫任總統,普京當總理,形成“梅普”體制。但外界時有“梅普不和”的猜測。2010年10月7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人問馬特維延科:“您支持普京還是梅德韋杰夫?”她當即回應:“請不要挑釁我。您可能希望聽到的答案是聽不到的。”她說:“兩人都是我們的同鄉,都了解我們的城市及其問題,都給予圣彼得堡幫助和支持。”
2011年夏天,她被任命為代表圣彼得堡的俄聯邦委員會代表,重回莫斯科。當年秋天,她被選為上院議長。時任總統梅德韋杰夫對她深表贊許,說任命一位女性到國家最高領導崗位之一,能夠促進國家更好地發展。其實,女性從政在俄羅斯并不容易。最近20年,俄女政治家比例從30%下降到10%左右。俄現代發展研究所理事會成員貢特馬赫爾說,自己曾與馬特維延科共事多年,無論從管理者的角度還是從人際關系的角度看,她都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
作為女強人,馬特維延科會不會成為俄羅斯的第一個女總統?對這個問題,馬特維延科也早有答案。2011年,她公開表示:“應該讓婦女本人有愿望并能夠承擔起管理這種大國的責任。”但她強調,當總統“沒有列入我的計劃”。作為俄政壇“常青樹”,馬特維延科深諳政壇進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