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
摘 要 江蘇省證券行業存在市場規模較小,經營品種單一,創新能力不足、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公司抗風險能力弱以及證券市場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督不力等問題。本文在概要分析江蘇省證券行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著重提出推動江蘇省證券業進一步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 江蘇省 證券行業 主要問題 政策建議
一、江蘇省證劵業整體發展狀況
2011年江蘇省證劵行業繼續保持上升態勢。截至2011年末,江蘇省共有6家證劵公司,7家證劵公司的分公司,以及336家證劵公司的營業部。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一家公司(華英證劵),以及30家證劵公司營業部。從地區分布來看,證劵公司及分公司主要分布在南京以及蘇錫常地區。
二、江蘇省主要證券公司分析
從營業收入來看,除了東海證劵上升2.09%之外,其他證劵公司營業收入都出現大幅下滑。中信證劵的營業收入下跌幅度甚至高達63.61%,其他公司的下跌幅度都在25%~40%之間。同時,根據收入占比情況可知,江蘇的證劵市場主要被本土公司壟斷,華泰、南京、東吳、東海四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占到總收入的83.39%
幾家公司2011年的營業利潤總額為1343.182百萬元,比去年下降了49.5%。除了東海證券外所有公司的利潤均出現下滑。省內證劵的營業利潤主要被華泰、東吳、東海、海通四家公司瓜分,占比達到了利潤總額的86.57%。同時華泰證劵一家就瓜分了總利潤的42.1%,展現出極強的競爭力。
三、當前江蘇證劵業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規模較小,經營品種單一,創新能力不足
一方面,我省證劵營業機構眾多,并且還在不斷地增加新的分支機構;另一方面,證券市場行情低迷,開戶增長速度遠不及營業部增長的速度。而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資本市場的不斷擴容以及券商網點的迅速擴張,證券行業競爭程度日益激烈。由于我省的市場規模不大而營業機構已接近飽和,經營品種單一難以吸引投資者,導致傳統盈利模式面臨嚴峻挑戰。此外,證劵業務過于集中在經紀業務上,新的證劵品種開發緩慢,存在過度競爭,進一步削減了利潤空間。
(二)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公司抗風險能力弱
目前江蘇省證券市場從業人員中高學歷從業人員占比仍然偏低。本科學歷人員占比為49%,大專學歷占比為29.3%,中專以下學歷占9%,碩士及博士學歷人員僅占從業人員總數的2.3%左右。公司經營活動也面臨著大量風險,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信息技術風險等。而當前我省很多證劵公司對于如何規避風險存在相當大的盲區,風險防御意識較低,抵抗能力弱。
(三)證券市場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督不力
當前我省的證券市場執法力量相對薄弱,執法力度不大,從而導致不少上市公司存在著僥幸心理蒙混過關。上市公司及控股股東違規運作,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不規范、高管權責不對等,信息披露失真。部分中介機構為了獲利違背職業道德,部分證券機構惡意引導投資者。由于證券市場運作很不規范,加大了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四、對策建議
(一)培養創新能力,實現差異化競爭
為了擴大市場規模避免過度競爭,我省的券商、業務經營模式以及客戶服務模式都應作出重大變化。經紀業務方面,應大力推出融資融券、投資顧問、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等新型業務,使得經紀業務的差異化競爭成為可能,以期緩解傳統的通道經紀業務面臨的傭金價格競爭壓力;投行業務方面,改革新股發行體制;資產管理業務方面,面對基金、私募、銀行等機構的激烈競爭,券商資產管理業務應當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尤其是加大固定收益產品的創新;自營業務方面,應當充分利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新交易品種的不斷引入帶來的市場機會,創新交易手段,實現自營業務模式的轉變。
(二)提高從業人員及投資者素質,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我省應當加強對專業人員的培育,做好已有從業人員的審核監督及后續培養工作。要對投資者的行為加以引導,逐步培育一批信譽高、經營穩健、管理運作規范、風險意識強、抗風險能力強的機構投資者隊伍。此外還應加強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多樣化建設,提高證劵市場從業人員及投資者平均素質,使投資更趨理性化。提倡各公司建立以凈資本等風險控制指標監控系統為核心,以業務風險監控系統、合規管理系統為兩翼的合規與風險管理平臺,全方位、多層次地覆蓋公司各個業務領域以及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實現事前甄別評估、事中實時監控、自動預警、動態跟蹤、及時處理、事后考核問責的風險處理過程,并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風險限額和風險識別、計量、評估等具體控制方案,規避可能發生的各類風險。
(三)規范證券市場,嚴厲打擊違法活動
證券市場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場,各交易環節嚴格按法規操作,才能保證交易活動的安全和可靠,保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降低證券交易風險,使證券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因此,應嚴格貫徹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對證券交易活動中的違法違規活動嚴肅查處,對從事證券交易違法活動的人員要給予堅決處罰,使省內證券市場盡快走向法制化和規范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