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摘 要: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每年應屆畢業生都鉚足了勁,考證熱此起彼伏。在這個過程中,英語專業的學生又該如何從中殺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呢?抱著“考越多證書就越有用”的想法真的更好么?梳理了時下各類大熱證書考試,希望大家都可以理性考證,學有所用。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英語專業;考證熱
如果說20年前,別人問起你學的專業,“英語專業”一定是一個讓好生佩服的答案,那意味著與國際接軌,意味著美好的未來。當時,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是大多數人都很難企及的夢想。20年后的今天,當這個問題再次被問起,我們的回答卻少了很多底氣。首先,隨著國內一輪又一輪的英語熱,英語教學早就融入了小學教育中,經過多年的熏陶,哪怕不算精通,大部分大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英語交流能力。英語,在21世紀的今天,對大多數人來說早已不再陌生。美劇、英劇以及各類脫口秀等綜藝節目在國內的流行,使得英語極受追捧,從兒童到老人,人人都能說上幾句,因此英語專業早已變得不是什么“搶手貨”了。其次,目前我國開設英語專業的高校數量很多,超過80%的高校均設置了英語專業,總數高達554所。隨著高校英語專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英語專業學生的質量有所下降,同時社會對英語專業學生的需求也日趨飽和。《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英語專業被列入2012年本科就業“紅牌警告專業”。相比之前“高高在上”的地位,現在英語專業的生存陷入尷尬之地。
一、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面對這樣冷冰冰的現實,作為英語專業的我們,該何去何從呢?不論是打算在國內考研、就業還是出國深造,大家普遍認為多一張證書就多了一份認可,多了一份競爭力。目前,各類證書考試令人目不暇接,與英語相關的證書則尤為盛行。最為大家熟悉的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CET6)、英語專業四八級考試(TEM4/TEM8),出國類的雅思考試(IELTS)、托福考試(TOEFL),還有近年來非常受大學生追捧的上海英語口譯考試,劍橋商務英語考試(BEC)緊隨其后,托業考試(TOEIC)、全國翻譯專業資格考試(CATTI)、公共英語考試(PETS)等也逐漸走入大家的視野。有一小部分英語專業的學生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涉外導游員資格證書、涉外秘書資格證以及報關員資格考試等上面。
為了對目前英語專業學生的考證態度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目前英語專業學生對未來就業領域的選擇、各類考證的意向以及考研、出國和工作之間的權衡,我們通過發放調查問卷、采訪相關人士、走訪招聘會現場等方式做了一系列調查。本次調查共向英語專業大學生發放330份問卷,回收305份,回收率達92.42%。問卷調查顯示76.39%的英語專業學生對就業前景不太樂觀,4.92%的學生表示以后不會從事和英語相關的工作。在各類證書中,最受熱捧的無疑是專四專八,其中高含金量的專八更是英語專業學生求職最有力的“敲門磚”。排名緊追專四專八之后的是上海中高級口譯證書,關注度高達93.11%。中高級口譯考試費用略便宜于BEC,筆試和口試分開考,利于考生充分準備。BEC雖然一度獨領風騷,但因其局限在商務領域,受歡迎度不如從前。而雅思、托福面向出國留學、移民類學生,有著比較穩定的市場。相比較而言,托業考試及CATTI顯得比較小眾,受關注度不高,但是潛力無限,很有可能在近幾年新一波的考證風潮中受捧。
通過大家的反饋,我們發現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于就業的選擇比較集中的傾向于和英語直接相關聯的穩定性高的工作。7.28%的學生希望畢業以后在教育機構任職,40.23%的學生想成為一名正式的學校老師,21.07%的學生對翻譯工作充滿了熱情與向往,還有18.39%的學生下決心選擇了考研或是出國留學。為了進一步了解英語專業人才在市場上的“供需”走向,我們也通過采訪應屆畢業生,走訪人才市場,咨詢相關企業,觀看求職節目等方式進行了解。然而,在走訪人才市場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社會上針對英語專業提供的就業機會并不多,可謂嚴重的“僧多粥少”局面,除了中小學或培訓機構的教學崗位就是翻譯類。絕大多數學生都對做老師感興趣,認為學校氛圍輕松愉快,不如職場般“血淋淋”,另外學校事業單位的編制相對穩定,這兩年隨著績效工資的改革中小學教師的待遇也有所提高。但中小學教師職業趨于飽和狀態,招聘英語老師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數應屆畢業生都把目光投向了教育機構。教育機構之所以經久不衰,是由我國目前義務教育的現狀決定的。高考是改變學生命運的主要途徑,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家長義無反顧地將孩子送去一個又一個補習班。正是抓住了家長不惜一切代價培養孩子“成龍成鳳”的軟肋心理,市場上的教育機構其實十分“魚龍混雜”,真正有實力的就那么幾家,能夠經得住考驗、在培訓市場具有穩定的發展前景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這樣的機構對于求職者來說,可以解一時之急積累經驗,作為一個人的事業來說絕對不是長久之計。其實市場上也有不少可以選擇的職業方向,例如行政管理、電子商務等,但此類都是把英語作為交流的手段,還需求職者具備其他專業方向的能力。
二、四面楚歌,突破重圍
在大多數用人單位看來,英語只是一種溝通手段而非一種專業技能。就如目前電視媒體推出的各類求職類節目上,很少可以看到有公司專門招收英語類人才的。一般英語類求職者去面試,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除了英語之外,你還有什么其他的能力,對經濟有所了解么?”“我很欣賞你,不過你能接受來我們公司做行政類的工作么?”HR問此類問題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知道除了英語,你還有什么特長,你介不介意做一些和英語沒有直接聯系的工作。我們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就業,考證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就業,使自己的職業之路越來越寬廣和獲取更高的回報。而往往大學生看中各類證書可以讓自己畢業找工作時“貼金”,為此抱著撒網捕魚的心態,忽略考證的真正出發點,盲目考證,反而容易顯得“不專一”,失去就業機遇。
正因如此,考證雖然流行但始終不是主流。談到求職,61.63%的學生認為工作經驗對應聘的成功與否起決定作用。認為各類英語證書重要的只占21.02%。另外17.63%的學生比較偏向于高學歷。招聘過程中,用人單位經常會拿是否是211或985高校來評估求職者是否合適,但經過這幾年的市場反應,大家發現不能僅憑高學歷與否、本科階段學校的好壞去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更何況英語是一個側重運用的專業,目前市場上英語專業的用人標準,除了專四專八以外,工作經驗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檻”。大多數公司會首先看你有沒有工作經驗,是不是“人崗匹配”,其次才會把各項證書納入是否錄取的考核范圍。證書最直接的就是體現在薪酬待遇上,但是如果缺乏工作經驗,則一切免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萬能的“救世良藥”,考再多證也不能和我們自身的英語能力直接掛鉤。
三、證書誠可貴,能力價更高
總結來說,從我們走訪人才市場,在各類招聘網站瀏覽英語專業求職信息,以及各類求職節目的反饋來講,企業最在乎的不是想招聘到一些手里面有很多證書,卻缺乏實際工作能力的員工。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學生,單單學好英語是遠遠不夠的,放眼望去,幾乎沒有一項工作是只和英語打交道的。要明確一點的是,考證的目的不能僅僅為了拿證書,更多的是為了學習知識。當今社會,能力為先。而能力與證書之間沒有直接的關系。通過更多證書考試能夠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們提高能力,但哪怕你擁有各類證書,也不代表你就具備相應的能力。高級口譯證書固然難獲得,但哪怕高級口譯順利通過,也不意味著就可以順利做翻譯,以后成為一名自由譯者,拿高薪,“不是活找我,而是我挑活。”同理,教師證、秘書證、導游證等此類證書,只是證明你有資格競爭相關崗位,而如何才能過關斬將脫穎而出,靠的還是個人的能力,以及能夠在實際工作場合運用的本領。在有幸采訪到的企業中,60%的公司在求職者擁有同等條件的情況下更看重工作經驗,對比之下也會選擇用有過留學經驗或者實習經歷的學生。60%的采訪者表示招收英語專業學生主要從事的工作是文字翻譯處理類,40%的公司提供的職位則更多是接觸財經類等商務知識。受訪企業表示如果招聘英語專業學生,他們一般會盡量提供英語專業學生和英語相關性高的工作,例如對外發展等部門。
在這樣進退兩難的境遇之下,我們必須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不能盲目跟風,迷失了方向。證書可以考,但要有選擇地考。考證不是用人單位的唯一考量,但卻是為你爭得面試機會的有力籌碼。正是各項證書考試的存在,使得我們有了更加清晰明確、實際貼切的具體學習目標,充實了大學生活。考證,是壓力也是動力,不論過與不過,有付出終有回報。雖然年復一年的“考證熱”也使得考證價格“水漲船高”,想到未來有可能的高回報,大家都會咬一咬牙去考。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盲目跟風,過度考證很可能適得其反。第一,父母賺錢不容易,考證是投資但“入市須謹慎”。目前市面上的各種考試都價格不菲,如果沒有好好看書,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無準備之仗,就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第二,如果像這樣將時間、金錢全部都花在考證上而忽略了專業課的學習,那么即使考到證書了也沒有多大意義。知識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考證是對所學知識的一個檢測,如果沒有夯實的基礎,證書都是白搭,因為能力永遠比證書來得更持久。第三,什么都考什么都要,到頭來導致的結果就是什么都學不精什么都是半調子。比起什么都是“淺嘗輒止”,用人單位更看重對于某種技能的精通程度。
四、全副武裝,火力全開
只有將自身能力、興趣與社會需求相結合,以就業為目的,定好方向,有的放矢的考證,才會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用人單位看中的是大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如果說為了考證而考證,因為拿到了證書就“沾沾自喜”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比別人牛。那么也許在求職過程中是比他人有競爭力,但很有可能在日后的工作過程中“原形畢露”,不能學以致用,最后還是逃不掉被fire的風險。考證的目的是我們相關能力的一個證明,但考來考去都只是“紙上談兵”,想要真正證明自己的能力,必須去實踐。很多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難的致命一擊就是沒有工作經驗!證書是有含金量,但證書始終不能當飯吃,永遠不可能變成“金子”。只有能力和工作經驗相結合,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從實踐中提高能力,才能使自己變成“搶手貨”。這點充分體現在了我們的調查中。受訪者紛紛表示,會在努力學習提高成績的同時,注重參加志愿者活動、融入學生會及社團活動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從兼職和短期實習中積累經驗,與此同時,有選擇的考一些和專業相關、利于就業的證書。大學四年是我們大多數人生中最后擁有的校園生活,除了享受做一名大學生以外,我們也要積極利用free time,大膽去實踐,走出校門,勇闖社會。通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真總結出下面的流程,希望對英語專業學生考證就業有所幫助。
選定目標→細致復習→積極備考→積累經驗→總結教訓→提升能力→職場驚艷
我們常會這樣形容愛情:“只有試過才知道到底自己要什么,只有愛過才知道什么最適合自己。”找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去大膽嘗試不同的工作,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什么適合自己。一份好的工作和一份好的愛情一樣,是可以長久陪伴的,歷久彌新。不是所有證書都是求職的必需品,但是求職路上有些證書可以在相應的領域助你一臂之力。千萬不要讓這些莫名的風潮“熱”壞了自己的神經,就算咱們熱愛考證,那也要做一個獨一無二的、堅持自我的證書控。
參考文獻:
牛維麟.一流大學校長素質談[J].中國高等教育,2004(24).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