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代松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它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的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任務式學習活動。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效,并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提供幫助。
關鍵詞:合作學習;異質;同質;交流
合作學習是一種現(xiàn)代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以其獨有的優(yōu)越性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那么,小組合作學習如何開展呢?長期以來這個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此,我結合自己十年的教學談談看法。
一、科學地構建合作小組
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合作學習小組,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外在組織方式。合理進行分組是開展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
1.合理安排小組人數(shù)
合作小組人數(shù)一般以2人配對或4人相鄰合作學習開始,循序漸進,取得經(jīng)驗之后再深化發(fā)展。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內每個學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機會,這有利于小組成員的共同發(fā)展。
2.精心搭配小組成員
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不提倡學生自愿組合,學生的個人意愿只能作為參考。合作小組的人員搭配一定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yōu)化組合。由于每個小組成員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
3.及時進行組間調整
小組合作的成員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wěn)定的,有利于學生間的相互了解、優(yōu)勢互補。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各小組的發(fā)展會很不平衡,甚至會有很大差異。此時,教師應根據(jù)測試成績、學生差異以及教師平時觀察、了解到的各小組合作狀況,進行及時的人員調整或重新搭配,不斷改變學生的合作對象,使之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了解更多的學生,進一步增強合作能力。
4.明確組內成員分工
在平時的公開課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合作學習模式。當教師宣布小組合作學習開始時,課堂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們個個都興趣高漲。然而仔細一看,有人滔滔不絕,有說有笑,有人呆若木雞,沒有一人動筆做記錄,到全班匯報交流時,有不少組不知道要講什么。究其原因,這樣的合作學習純屬走形式,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組內成員沒有明確在合作學習時自己到底應該做什么、怎樣做。所以在構建好學習小組后,教師還要幫助各小組進行合理的人員分工,明確任務職責。只有這樣,學生學習時才不會盲目隨從。一般情況下,在每個合作小組內要設組長、記錄員、交流員各一名。組長負責本組學習活動的組織、分工、監(jiān)督等,讓每次的合作學習都能有序開展。記錄員要負責將小組討論、探究的要點記錄下來,便于向全班交流匯報。交流員負責向全班匯報交流本組討論、探究的結果。這種角色分工不是長期固定的,組內成員要輪流擔任,實現(xiàn)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二、合作學習的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針對問題自由發(fā)表見解,也可以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有時還可以進行辯論。在每一次討論中,小組內的成員有相對明確的分工,記錄員、檢查員、組織員、總結報告員等。這種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內容。在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材料。當然,教師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小組學習中的作用。只有在學生獨立思考達到一定的程度上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xiàn)一點即通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時展開討論,才有可能出現(xiàn)觀點的針鋒相對和正面交鋒,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小組內的同學可以進行互幫互助,基礎差的同學主動請教基礎好的同學,基礎好的同學熱情幫助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同一小組的同學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了解或解決某一問題(比如課題研究),需要進行實驗或調查研究,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需要學生分工完成實驗,共同參與,共同提高,最后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在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得到幫助和啟發(fā),并能就其他人的作業(yè)提出幫助性的反饋意見。這種反饋過程是全開放式的,所有教師和學生均可以參與其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累積起來的反饋意見可以作為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的參考。同時,這種學習反饋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全方位交流,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
合作只是學習形式的一種表現(xiàn),是落實課程理念的一種手段,因而教師要明確合作的價值與意義,應有序地組織、由衷地接受和認真地準備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而不是表面應付。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的合作學習可能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要結合課程內容,考慮課堂時間,適時地進行指導。教師要走進學生中,監(jiān)督學習過程,及時獲得小組合作交流的信息。
參考文獻:
[1]李石中.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的解讀[J].考試周刊,2008.
[2]王坦.合作學習簡論[J].中國教育學刊,2004(15).
(作者單位 貴州省余慶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