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讀過一本書——《大腦研究與兒童發育》,書很薄,很輕。可在我心里,它是本很有分量的書,也因此被我一直小心地保存著。書的前半部分充滿晦澀的腦科學研究方面的名詞術語,后半部分談到了目前已經被證實與未被證實的關于兒童腦發育的說法、研究。
小心地保存著它,就是因為它會始終提醒著:保持一份對科學的敬畏。
在這個育兒資訊無比發達、高焦慮、快節奏的年代,越來越覺得敬畏是個需要像寶貝一
樣留存在心里的一個詞,一種態度。
當缺少敬畏時,兒童純凈本真的世界,在有意或無意間,常常會演變為充滿商業陷阱的
“兒童經濟競技場”,被各種聽起來所謂的科學概念充斥著,容易讓人對生命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性缺少應有的理性、尊重與判斷。
完成這期關于“兒童大腦發育”的專題策劃是件艱難且需要一些勇氣的事:首先,必須要
閱讀大量的資料;其次,必須接受沒有定論的結果。
可我們依然想小心地為大家揭開有關兒童大腦發育研究事實與真相的一角,并將那些謹
慎科學家(真正的科學研究者)的謹慎建議分享給大家。
比如,美國腦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提到:“如果讓我根據現有的科學發現對胎兒在孕前期的發育提一條建議,那么我會說:讓孩子清靜一些吧。”(孕媽咪讓自己的心情愉快,保持子宮的安靜,可能比那些以提高寶貝智商為目的的“胎教”都要管用得多!)
又比如有關開發右腦可以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說法并非能經得起推敲。(創造性活動是左右腦共同完成的!不能說右腦是創造性腦,而左腦不是。)
在大量的資料閱讀與采訪過程中,本期策劃的執行編輯劉國平說:“讓我印象最深的是,
大腦最在乎的是安全。”(不是刺激,也不是訓練!過度訓練是否會打破人腦原有的均衡合理
的認知和適應能力,尚有待研究。)
……
或許,這些說法不那么令人鼓舞,并讓人充滿行動的欲望?沒有開出所謂聰明大腦想要的靈丹妙藥?但當我們真正對科學研究與客觀事實抱有一份尊重與判斷時,或許會愿意為另
一份無需太多經濟花費的清單做出更多的實踐與付出:母乳喂養;均衡而自然健康的食物、充足良好的睡眠;與孩子專注且耐心的互動;和諧的婚姻與家庭關系;良好的情緒、人際關系;濃厚的興趣。
對大腦而言,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