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菊
摘 要:師德的核心是“愛”,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當前中職學校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英語教師要踐行愛滿天下的信念,懂得教育藝術,因材施教,揚長補短,在英語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和生活教育理論,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愛滿天下;多元智能;生活教育
自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我就追尋著自己理想的英語教學之夢,我一如既往地希望學生能在學英語的過程中享受快樂。但是,我發現職業學校的學生熱衷于網絡、游戲和追星,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很差,學習能力低下,缺乏上進心,而且處于叛逆期,性格多變。為了讓這個“特殊的群體”改變思想觀念與學習態度,并順利考上大學,我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收效甚微。在為改變這些學生而努力的時候,我多次閱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萬千感慨化作一句話:高素質的教師應該真誠地熱愛每一位學生,應該樂于像陶行知那樣“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陶行知用自己的行動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勵我們用愛心喚醒學生,用愛心滋潤學生。當我被那些真誠樸素的語言打動,當我開始嘗試用另外一種方式來面對我的學生,我忽然意識到有愛就會有一切,教育一定也是這樣的!
一、踐行愛滿天下的信念,要懂得教育的藝術,要講究理解與寬容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記得那節課我剛走進教室就看到黑板上有一句英語 “Today is small...watch the class. Be careful.”這句話里small后面還畫了一幅畫,看樣子像是一朵花。看到這些我明白了,有人在拿我這個英語老師開玩笑,并順便提醒大家:今晚老師在,大家要注意了,不要做什么小動作被發現。
實際上,這句話語法完全錯誤,本想課后擦掉了事,我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教育機會,于是就驚喜地說:“咦,黑板上寫的什么?”學生們哈哈大笑起來,他們是有“預謀”的。我接著得意地說:“可是我不僅看懂了,而且還知道是誰寫的!”事實上我很熟悉他們的字跡,已經猜到了“始作俑者”。他們追問:“誰啊誰啊?”我知道這個游戲跟他們玩下去才有意思,于是就報出了許同學的名字。全班頓時哄堂大笑,被我點到名的許同學也笑了。她很奇怪地問我,“老師你怎么看懂了?我以為你看不懂的呢。你怎么知道是我寫的?你太厲害了!”我接著說:“謝謝你把老師畫成一朵花,而不是個怪獸什么的。可惜你沒有得到我的真傳啊!作為你的英語老師,我有必要給你糾正這句話中的幾處錯誤。”我再次告訴學生自己的英文名Daisy,“Today is后面最好跟名詞或形容詞作表語,如Today is Monday. Today is cold.還有 watch側重“觀看”,強調看活動的畫面,如Watch TV,Watch a football match. ”之后,我用三個句子表達“今晚老師值班”,可以是“Its Daisys duty to stay with us this evening.”或“Daisy stays at school to keep company with us this evening .”也可以是冷冰冰的陳述:“The night watch comes on duty soon. ”經我一番點評,學生們又笑成一團,直呼:“老師,你太厲害了!太好玩了!”再看看許同學,她的臉紅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那節課教室里一直笑聲不斷,學生學習這幾句英語的效果極好。之后,我跟許同學談,她說故意寫了那句話,目的就是想看老師是什么反應……雖然這是一件小事,我卻思考了很多。我了解這樣一些學生,她們學習不用心,但是腦子靈活,叛逆心理嚴重,最喜歡給老師制造麻煩,在班級里找點樂子,看老師如何收場。如果我像她們預測的那樣生氣,或者訓斥一番,既不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我在她們心里的形象會大打折扣,也許以后她們會對英語老師敬而遠之,幸虧我沒有把“師道尊嚴”掛在嘴上。正是陶行知的名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在關鍵時刻讓我有了小小的智慧,讓我用寬容、幽默和機智贏得了學生的掌聲。
二、踐行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信念,要充分運用多元智能理論,因材施教,揚長補短
陶行知先生說:“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我認為,面對個性有差異、能力優勢各不相同的學生,教師需要運用多元智能教學觀、學生觀和評價觀,運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多元的認識,理解和研究學生,發現他們的智能優勢。經我觀察,一些學生對旋律、韻律和音調很敏感,因此,我試著將地道的兒歌或者歌曲作為Warming Up.通常我會在課前給學生播放諸如《倫敦大橋垮下來》(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小星星》(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等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它們單純質樸的節奏與旋律深受學生的喜愛。一段時間下來,學生不但學會好幾首兒歌,而且同時發展了音樂智能。我用多元的評價觀給每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把他們的點滴進步都記錄下來,并教育他們放下包袱,不以考入大學為唯一目標。這些厭學的孩子本身已經很自卑,很需要鼓勵與理解,在我堅持不懈的客觀評價的影響下,英語成績很差的幾個學生在校運動會上卻拿到了非常好的名次,在全校的大合唱比賽中付出最多表現最好的,也是另外幾位后進生。陶行知先生曾經形象地說:“松樹和牡丹花所需的肥料是不同的”,并以此來告誡人們,要以學生的生活為中心,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施教。只要教師加入孩子的隊伍中去,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并從中找出切合實際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踐行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信念,要重視生活教育,要盡量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興趣
學習英語需要一定的語境,假如課堂上沒有英語氛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我用錄像并結合其他教具為學生們創設一些情境,將他們要學的內容融入其中,就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例如,新教材上冊選了有關“青奧會”的文章 “Welcome to 2014 Nanjing Youth Olympic Games”,我就給學生播放南京迎接青奧會的宣傳片,讓他們感受國人對青奧會的關注和熱情,這就為閱讀做了情感態度的鋪墊,達到較好的效果。新教材下冊有一篇游覽香港迪士尼樂園的文章 “A Journey to Hong Kong Disneyland”,我就找到一段游覽迪士尼樂園的視頻,作為導入給學生觀看。他們非常激動地用眼睛進行“旅行”,之后理解文章也是水到渠成。另外,我在講解語法的時候,常會采用生動活潑的“動畫學英語”視頻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對于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于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學生如同一株株正在拔節的植物,需要我們小心地呵護扶持,方能茁壯成長。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耐心地了解,真心地交流溝通,努力實施“因材施教”和多元評價,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這才是對他們最好的關愛。
我們無法預知人生的長度,我們更無法測量人生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是,用自己的偉大精神、聰明智慧、努力奮斗、善良奉獻來增加人生的厚度。那么,就讓我們踐行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用真心換來學生的尊敬,用真愛換來學生美好的未來吧!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胡曉楓.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無錫市錫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