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祥軍
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一直以來都在積極努力探索,為社會各個行業培養專業人才的同時,也很注重孝文化的滲透。隨著現代新技術、新材料、新結構的不斷涌現,汽車行業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人才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出的畢業生并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主要原因是中職學校的專業教育與企業的實際操作不符,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卻無法進行實際工作。因此,既要讓學生得到理論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更要完善學生的品性,就要極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關鍵詞: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孝文化教育;教學體系改革
盡管許多學校都開始對教學進行改革,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并在其中注入道德品質的培養。但在學校里,學生大多學到的還是一些汽車維修保養的專業理論知識,而沒有實際動手能力,更無法從中體會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學生長期接受“課本教育”而沒有實踐過,在工作以后,自然很難適應。所以,中等職業學校就市場需求,相應地進行實踐與改革,將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革新之路還很漫長,需要不斷探索。
一、汽車維修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原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考慮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讓學生以實踐為主,進而深化理論知識,最后達到精神層面的升華。許多學生不明白,學這些要做什么,以后又什么用?于是,教師就要根據自己對汽車運用與維修的工作的深度分析,了解具體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需求,將其融入教學內容中。在課程的內容上筆者有以下四點的建議:第一,要注意調查當地主要汽車型號的需求量,以維修主流汽車的技術為主;第二,要清楚在汽車維修中的常見需求;第三,學校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第四,在學好重點的基礎上,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學生不僅能吸取知識,更能得到技術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對于汽車的維護這一工作,在此基礎上同樣要重視學生安全駕駛與責任意識的培養,懂得規范操作,并且通過讓學生自主地查閱資料、使用工具、熟悉操作、得出結論,領會5S的理念等。這樣的實踐不僅培養了技術能力,更能讓他們進行自主地創造性學習。
同時,在注重專業時,也要將“孝文化”教育的內容一同融入教學內容中。學生能通過實踐知道生活的艱辛與不易,進而能體會家長的辛苦和他們為自己創造良好的條件和對自己無私的愛。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術,更是道德素質。
二、汽車維修專業傳統模式的改革,課堂形式多樣化
俗話說,“百看不如一練。”的確,實踐才能出真知。汽車行業在時代的大潮流下迅猛地發展,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據調查,80%的企業對中職生的技能不甚滿意。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中職學校必須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例如,在講授“汽車概論與文化”這一講時,可以勇敢地走出傳統模式,教師可以將課堂移至汽車模型室里進行。老師邊講,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做筆記,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興趣,也能開拓他們的眼界,鍛煉他們的思維,對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與記憶。同時,中職學校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現場教學等,將課堂形式多樣化,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調動同學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老師與學生的角色扮演與轉換中,感受到學習汽車知識的樂趣。
另外,中職也可以為課堂形式的豐富化作出一些努力。例如,建立汽車構造實訓室,可以實現發動機和底盤的拆裝練習,熟悉工作原理,并且能良好地掌握技術;汽車電器實訓室,掌握充電系、啟動系、點火系、空調結構等的工作原理、維護和保養等等一些場所的建立,都能幫助學生走出教室,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更早地進入實際的工作。如果一個人沒有實際動手的能力,又如何貫徹“孝”這一字呢?幫助學生走出課堂,為他們今后成為對家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開啟了光明的一頁。
三、汽車維修教學方法的改革,滲透孝文化教育
中國人自古以來以孝為先。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也不僅僅只是要擁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行為規范。中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中心非學科體系,強調理論與實際的一體化,并且將孝文化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在教學之中。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多開設一些研究性課程,學生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進行研究,并且加上老師在適當時候引導和提點。例如,在“怠速控制系統檢測與維修”的專題中,設置一些問題:怠速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常見的分為哪幾種?具體各自有什么樣的功用?怎樣對其進行維修和保養?等等。學生組成小組,通過查閱資料、進行推論、實地考察、親身實踐、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等一系列過程,培養學生在困難條件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更發展了他們的團隊精神、責任觀念,讓他們少一些偏執、多一份自信。良好的道德修養是通往成功的必需品。學生應該了解“孝”并非泛泛而談,而是應該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處細小的行為中,融合在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肉與靈魂之中。能夠好好學習、踏實工作,有一個燦爛的前途,便是對父母與親人最大的孝心。
另外,中職教育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接觸實際、接觸工作的機會。例如,與當地的多家汽車維修企業聯系,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在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提早兩年進入企業實踐工作。這樣既不耽誤學業,又能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提早進行適當的轉變,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經驗與基礎。
總之,基于長時間的分析,根據對于各企業的調查,結合中職學校的具體情況,筆者提出了以上三點建議。對于中職汽修專業孝文化教育和教學體系改革刻不容緩,它決定著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與他們人格的完善。但加強孝文化教育,實現實踐與改革并不是件易事,還需要中職教師和專家們繼續在這條路上堅持不懈地摸索前進。學生在具備汽車維修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創造機會,將學會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真正迎合社會的需求,真正成為不讓親人擔心、能獨當一面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鄒敏行.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汽修專業的一體化教學[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11).
[2]李擁軍.職校汽修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J].考試周刊, 2008(6).
(作者單位 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