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潔蓉
摘 要:鐵碳合金相圖是人類經過長期實踐并進行大量科學實驗總結出來的。它主要研究鐵碳合金的成分、溫度和組織結構之間關系的圖形。這張相圖的字母、數字、點、線條較多,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困難,教師可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初步地了解、深入地理解并掌握鐵碳合金相圖。
關鍵詞:鐵碳合金相圖;奧氏體;鐵素體;滲碳體
一、識相圖,驅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內容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去學習,全神貫注地去學習。但是,中專生的學習興趣相對薄弱,沒有學習的動機和積極性,因此,如何在課堂的開始就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在鐵碳合金相圖這一章節中,我采用口訣記憶法:《相圖決》。溫度成分建坐標,鐵碳二元要牢記。兩平三垂標特點,九星閃耀五弧交。共晶共析液固線,十二面里組織標。基本組織先標好,相間組織共逍遙。分析成分斷組織,鑄鍛處理離不了。《相決圖》簡明扼要地介紹了鐵碳合金相圖的結構特點、畫法和用途。通過閱讀口訣先讓學生初步地認知鐵碳合金相圖,這樣能夠大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動力,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析相圖,提高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鐵碳合金相圖中有七個特性點及六條特性線,我們把一個看復雜的相圖進行分割,那么在分割時就會涉及一些點、線、面。學生首先要對這些點、線的含義有所了解。
1.主要特性點
(1)共晶點C 高溫的鐵碳合金液體緩慢冷卻到一定溫度(1148 ℃)時,在保持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從一個液相中同時結晶出兩種固相(奧氏體和滲碳體),這種轉變為共晶轉變。共晶轉變的產物稱為共晶體,鐵碳合金的共晶體就是萊氏體Ld(A+Fe3C)。C點的溫度(1148 ℃)稱為共晶溫度。
(2)共析點S 固相的鐵碳合金緩慢冷卻到一定溫度(727 ℃)時,在保持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從一個固相(奧氏體)中同時析出兩個固相(鐵素體和滲碳體),這種轉變稱為共析轉變。共析轉變的產物稱為共析體,鐵碳合金的共析體就是珠光體P(F+Fe3C)。S點的溫度(727 ℃)稱為共析溫度。
2.主要特性線
教師在講解Fe-Fe3C相圖的過程中可以邊啟發邊分析,和學生共同總結歸納點、線、面的含義。教師清晰、生動、直觀的講解,教學效果明顯,學生真正弄懂了許多問題,學到了有用的知識。
三、繪相圖,讓學生學以致用
繪制相圖,我分三個版塊繪制,我邊演示再分析,學生跟著一起畫。學生繪制簡化的Fe-Fe3C相圖是為生產實踐中的選材、熱處理工藝的制定提供了依據。只有親身繪制幾遍Fe-Fe3C相圖,才能加深對Fe-Fe3C相圖的理解。
“學以致用”明確地說明了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Fe-Fe3C相圖的繪制必須架設起“學”“用”之間的橋梁,對于這張Fe-Fe3C相圖理解起來有點抽象,教師能創造性地對這張相圖進行聯想,將ECF線、PSK線想象成水平面,ACD線想象成大雁,GSE線想象成小雁,而AE線則可向想象成大雁拉著小雁的手,簡言之,大雁拉著小雁的手在水平面上飛翔。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來理解Fe-Fe3C相圖,這就大大地解決了繪制Fe-Fe3C相圖的困難,使學生興趣盎然,真正地學會繪制Fe-Fe3C相圖,為以后從事機械方面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找到適合我們中職學生能夠理解掌握運用的便是“好法”。我們只要領會教材實質,科學準備教學內容,合理把握教學環節,恰當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做一名稱職的教師。
參考文獻:
王體民.鐵碳合金相圖教學探究.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