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復習單元占有一定的比例,每冊書中都安排了兩個復習單元,旨在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匯總、歸納、轉化和辨別,從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關鍵詞:練習型;復現式;應試型
實際教學中,相對于新授單元而言,復習單元卻是當下教學研究中的“盲點”和“薄弱點”:有的老師視復習等同于練習,復習課上把復習版塊中的練習逐一完成即可;有的老師將復習等同于應試,只是對考試重點進行強化。那么,如何走出這些誤區,切實提高復習單元的教學質量呢?筆者結合日常的教學課例,站在學生本位立場予以研究,并提出切實可行的重建策略,以供同行借鑒。
誤區一:練習型復習
[案例一]
復習內容:牛津小學英語6 B Unit 4 Review and check
牛津小學英語6 B Unit 4是復習單元。在這堂復習課上,教師先復習Unit 1中所學到的形容詞的比較級,以完成復習單元Unit 4中A|B部分有關形容詞比較級的練習題目;然后再復習Unit 2中副詞比較級的知識,以完成Unit 4中副詞比較級的相關練習;接著復習Unit 3中“問路”的重點詞匯和句型;最后把Unit 4中剩下的練習全部完成。學生隨著老師的安排,或讀或演或寫,以此完成復習教學。
[分析]
按照以上教學邏輯,教師對本單元教材的解讀僅僅停留在幾個答案上,無需考慮學情及課時安排,只需練一練而后講一講,這顯然是機械操作。在練與講的過程中,將涉及的知識點一點,若學生答不上來,則即刻將現存答案和盤托出。這種方式看似操作簡單,一堂課輻射一個單元,效率較高,實如囫圇吞棗,復習并不到位。
[重建]
復習不能“止于應付”,要有的放矢。復習單元中的練習只是某個知識的小點,而復習則應基于這個“點”,掌握知識的整個“鏈”,要把知識點進行歸類,把復習重點放在學生的難點、弱點及容易出錯的內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案例一中教師應將復習單元切分成兩個課時進行。其中,Unit 1 和Unit 2的知識點都涉及比較級的運用,兩者在難點上是一致的,放在一起復習有助于學生對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進行比較,有助于學生分清形容詞和副詞之間的區別:Unit 3以“問路”為話題,整個單元中的重點句型和詞組很多,而且與Unit 1和 Unit 2的內容并無太多聯系,因此可以單獨復習,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或以表演的形式進行復習。
誤區二:復現式復習
[案例二]復習內容:牛津小學英語3 A Unit 12 Review and check
本單元復習的內容主要是Unit 7,Unit 8,Unit 9,Unit 10中涉及的交際用語。復習過程中,教師根據教材順序依次復習每個單元,然后出示單詞卡、掛圖,一張接著一張,讓學生或讀或背或寫或說,以此完成復習。
[分析]
該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表現是將原先完成的教學內容以較快的速度重新在學生面前復現一遍,并沒有認真考慮學生在經過了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已掌握了哪些內容、增強了何種語言能力、尚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幫助學生彌補不足等問題。在這種復習模式下,學生只是在原有的學習水平上“打轉轉”,這容易造成學生對“冷飯”食之無味而心生厭惡。因此,復習不能是復現。教師應打破教材原有的框架,將不同主題下的主要或重點知識相互融合,重新組織,使知識前后貫通,以建立完整、科學的知識結構。
誤區三:應試型復習
[案例三]復習內容:牛津小學英語5 A Unit Review and check
教師圍繞本冊教材所涉及的語法知識(can+動詞原形,like+動詞+ing形式,現在進行時等)進行復習。整堂課分為三個板塊,教師先講解本冊教材所涉及的語法點,然后讓學生完成有關練習,最后集體校對。
[分析]
有些教師憑著以往的應試輔導經驗,把考試的重點、難點、熱點、焦點一股腦兒拋給學生;把單元自測題、AB卷、基礎訓練經常性地布置給學生,美其名曰讓學生“見見題型,熟能生巧”,實則是教師的“應試情節”在作怪。如此大密度的練習,忽視了知識建構的條理性和參差性,只是對零散知識的強化,其結果是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練得“頭昏腦漲”,而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卻難以提高。長期下去,復習課就會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會大大減弱。
[重建]
復習教學不能“紙上談兵”,要實際運用。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好玩、有趣的事情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復習語法知識點時可巧妙融入故事或者小游戲中。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和仿照課文中“Read and say”“Read and act”這樣的板塊,編寫簡單的對話,采用講故事或表演的形式要求學生盡量用英語講出。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給學生以趣味性,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而且也讓學生多了一次運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不是一味地用題目來“紙上談兵”,做無用功。
總之,復習課是整個教學環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相信隨著廣大教師對復習單元研究的不斷深入,復習課的教學會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河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