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 賈強 王斌
摘 要: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在課余時間調配、專業能力實踐需求、服務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都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是大學生志愿者隊伍中新的生力軍,許多研究生對貼近生活、鍛煉能力、實現自身價值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強烈的認同感。地方高校充分遵從研究生培養的實際需求,推進研究生志愿協會各項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是一項現實和緊迫的任務。
關鍵詞: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協會;組織管理
在中國,汶川地震讓八零后一夜長大,北京奧運會又讓青年志愿者的名字享譽世界。當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正在趨向常態化、規范化和科學化。實踐能力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加工制造業引領全球的當前,我國經濟格局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作為高校相對較為分散的一個群體,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在課余時間調控、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鍛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正逐步成長為地方高校青年志愿者隊伍中重要的新生力量。相對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群體有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知識專業化強,課業上突出探究性自主學習,具有較充足的課余時間,生活相對獨立,“網絡孤島”自我封閉,較少參與集體活動。二是學生黨員比例高,每個班級都有相對完備的黨支部,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發揮的較為充分。三是思想相對成熟,有較強的民主參與意識和分析鑒別思考能力,在志愿服務的選擇上不再滿足于簡單的體力勞動。四是大多數同學畢業后面臨工作,走向社會,大部分學生有離開校園接觸社會的迫切愿望。但調查顯示,地方高校許多研究生對貼近生活、鍛煉能力、實現自身價值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強烈的需求。
當前,地方高校研究生群體規模正在逐漸擴大,研究生已由校園活動的旁觀者逐漸轉型為校園文化的踐行者。這種背景下,研究生社團作為學校與研究生群體之間的紐帶,在高校研究生管理體系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和作用。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協會是在地方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指導下自發成立的學生社團,是隸屬于研究生會的公益性社團組織。團委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自發開展的志愿活動有一個方向性的引導和把握,對青年志愿者社團組織和規章等自身建設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從而更好地發揮全方位育人的功效。當前,地方高校的志愿者社團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以山東科技大學為例,一是團委前期的宣傳動員工作不到位,許多研究生志愿服務的概念較為模糊,意識較為淡薄,缺乏自覺自愿,許多團委發起倡導的志愿服務活動成為了應付行政命令或者組織任務的被動行為。二是志愿者團體內部組織架構分散,人員分工不明確,部門職能協調存在障礙,對協會會員管理缺乏科學性。三是志愿服務活動缺乏與社會組織機構的溝通協作,缺乏專業技能的培訓,許多志愿服務活動流于形式,突擊開展,盲目跟風,難以長期堅持下去。四是學團部門對青年志愿者中的先進典型缺乏鼓勵與宣傳,對志愿活動缺乏專門的資金支持。
學團活動的成功開展,取決于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程度。以山東科技大學為例,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協會由來自信息、文法、外國語、經管等十余個學院的80余名同學組成,約占在校研究生數的2%,專業涉及法律、計算機、外語、心理學、數學等若干專業。擁有較為精通的專業知識,在進行法律援助、義務支教、扶老助幼、語言服務、公益機構服務等諸多領域具有獨特的人力資源優勢,可為志愿服務的對象提供較為專業切實的幫助。借助研究生自身優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青年志愿者活動動員形式的網絡化轉向
由專職輔導員擔任青年志愿者協會的指導教師,整合研究生會的學生活動平臺資源,每日的班干部例會通告傳遞。發揮好黨員和班干部兩支隊伍的模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積極鼓勵課余時間充足的同學加入到公益性的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中。為志愿者協會提供組織保證。自協會換屆之初,開展全院范圍的青年志愿者動員宣講會。通過主題宣講、互動答疑等環節,使研究生聽眾對參與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宗旨、活動形式和組織機構、成員的組成等概況形成全方位的認識,從而端正研究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動機,避免部分會員因為好奇心加入而難以持之以恒,活動開展虎頭蛇尾的后果。運用各類校園媒體和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官方微博等網絡媒體,通過各類校園媒體及時宣傳近期活動,擴大協會在研究生中的影響。在廣大同學中推廣志愿者協會的官方微博互聽,及時更新研究生青協活動內容,展示協會會員的風采,并廣泛發起活動的號召。如在“4.20雅安地震”的祈福活動中,青協正是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通過微博前期充分的宣傳動員,保證了同學們參加的積極性和現場氛圍的凝聚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運用新媒體實現青年志愿者協會的組織管理
網絡平臺的出現,使得信息互動和文化共享便捷及時,這為志愿者組織發揮影響力開拓了新的領域和模式。[2]可以進一步完善協會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協會本著“服務校園、奉獻社會,溫暖他人,提升自我”的宗旨,按照《青年志愿者協會活動細則》的要求,對協會成員實施自我管理。協會分為策劃部、宣傳部、外聯部等職能部門,協調分工,組織80余名會員開展活動。對會員的基本信息完成電子建檔,注冊會員,發放會員證。借助新型通訊工具,建立青年志愿者協會QQ群、飛信群,促進會員間的交流討論,及時發送活動通知,聽取活動反饋。
三、活動開展分階段項目化運作
結合重大紀念日及節日,周期性的開展服務活動。一是“九九重陽節”敬老慰問活動。不定期走訪看望山區孤寡老人,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陪同老人聊天消除他們心靈的寂寞。為老人提供物質、精神方面的幫助。二是“五一八社區助殘”活動。圍繞“宣傳殘疾人保障法”、“走進殘疾人家庭”等主題為殘疾人送去切實可行的幫助。同時對于年輕的殘疾人可以進行就業幫助等。開展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愛心贈刊等活動。三是暑期支教活動。發揮研究生專業優勢,給附近山區的孩子們帶去先進的理念和文化知識,豐富孩子們的視野,教授孩子們課程,提高他們的成績,同時帶去各類書籍等文化用品,幫助孩子們真正健康快樂成長。四是端午節環保活動,為構建生態和諧的環保型城市貢獻力量。不定期地在城市內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撿拾垃圾、清理非法小廣告等各類綠色公益活動。另外,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協會還積極配合校團委開展系列活動,如積極開展對于困難學生的捐款活動等。
四、廣泛借助校內外優勢資源,多層次開展活動
協會不僅在校內開展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也與其他學生社團開展互助合作,例如與校心理健康協會合作,開展青年志愿者的系列培訓課程,分別就合理情緒療法、人際溝通技巧、工作方式和方法等專題進行培訓。使研究生志愿服務團隊在身份認同、崗位匹配、工作技巧等專業方面盡可能減少摩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與其他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開展活動,同時也積極與校外社會資源合作,例如2013年5月,協會正式與青島專業的志愿者組織“綠飄帶”簽署合作協議,在“五·四”青年節開展了系列服務活動。通過優勢資源的整合,根據對社會幫扶體系的空白的了解,青協在自身所長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對口服務,更好發揮出比較優勢和專業特長。在合作過程中,不僅使團隊有了更加專業的平臺,也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實踐機會。
總之,結合研究生自身的專業優勢,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為研究生“第二課堂”提供了新的選擇,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使得研究生在志愿服務中學會回報社會,關愛他人。
參考文獻:
[1]賈強,蘇同營.工科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探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2).
[2]馬婷,錢海燕.大學生志愿者組織互聯網影響力建設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2).
基金資助:本文為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課題(SDYC12095)
和山東省研究生教育管理科學研究項目(sdxh12a17)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魏然,女,山東泰安人(1986-)文學碩士,助教。主要從事研究生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 山東科技大學研究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