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群
摘 要:隨著全社會教育意識的不斷增強,家長群體素質的不斷提高,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也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難度。同時,網絡與通訊技術的發展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新的結合點,那么在使用“家校通”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關鍵詞:幼兒園;家校通;建議
一、合理利用,提高質量
教師要充分利用“家校通”這個平臺,圍繞幼兒在學習、生活、性格等方面的表現,多提供一些個性化信息,“家校通”不該只是“友情提醒”。用友善、平等、婉轉的語氣向家長匯報,家長在手機或者電腦上看到短信覺得十分親切、溫暖,與老師彼此之間有了默契,對孩子的學習和身心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除了告知家長幼兒園的教學安排、每天的活動的內容外,也可與家長交流學校課改等重大或有意義的新聞事件,聽取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有益建議,反饋子女在家情況,真正形成家庭和學校之間的互動教育,從而達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互協調,更好地完成對孩子的培養任務。
對于家長來說,也要合理地利用“家校通”所提供的服務。首先,家長要明確自己對于家校教育目標,比如:孩子在幼兒園需要學會集體生活,在家里需要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家校分工協作。其次,對于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有時希望老師給予幫助的可以委婉地提出來,及時和老師溝通交流,通過“家校通”就能及時反映的可能影響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種種“變化”,就不需要等到下次開家長會時才和老師聯系。只有讓教師盡早地悉各種“信息”,才能便于教師采取相應措施,家校合力共同幫助孩子的成長。
二、家校交流,注意方法
教師面對的是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水平落差很大的家長群體,既有智力等方面遠遠超過老師的,也有遠遠不如老師的,而且他們都是成熟的成年人,因此老師完全應當以一個朋友,一個服務者的姿態出現。同時,成年人也需要肯定與鼓勵,所以在與家長的聯系中,教師要多肯定孩子的長處與進步,“贊美”家長在育子方面的優點。發現家長教育方法欠妥時,應以“建議”的方式提出,千萬不要“指責”,教師應以商量談心的方式來與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共商育人良策。特別是對于孩子的學業成績或是不好的課堂表現,不要采用群發的方式,這樣對于孩子的進步不但沒有促進作用,反而極大地傷害了家長和孩子的自尊心。
同時,家長與老師交流情況,要做到尊重老師,誠懇、謙遜,坦誠地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如實地向老師反映,既不掩飾孩子的缺點,也不要隱瞞孩子的長處,盡量讓老師對你的孩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因為你花錢使用“家校通”的目的就在于讓老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孩子,幫助解決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出現的種種問題,而不是給老師呈現一個完美無缺、不需要老師指導的孩子。
三、提升素質,科學指導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要有扎實雄厚的教育理論基礎,不斷地閱讀各種教育報刊充實自己。許多家長在與教師的交流中都表現出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困惑和盲目,希望從教師那里得到一些指點和建議。當教師運用正確的理論指導與家長協同合作解決了孩子教育中的某些具體問題時,家長的尊師之情才會油然而生,會認為老師是教育的專家,自然愿意與教師真誠而積極地溝通。
而目前的現狀是教師們并沒有專門受過家庭教育這門學科的訓練,對于如何與家長進行配合更是無從下手。因此教師應當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反思型教師,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溝通學理論,研讀教育大師們的著作,總結每一次和家長的溝通積累實踐經驗,使自己在溝通活動中培育家長的溝通意識、消除溝通心理障礙方面發揮更多的主動性、主導性。在交流中建立起知識經驗、專業指導基礎上的信任與權威,為了確保信任,教師不僅需要指出原因,還需要有務實的建設性意見。
四、改善投資,減輕壓力
“家校通”每月的費用雖然不高,但它也是家庭教育支出的一部分,也會使家校之間由于不信任而產生矛盾,畢竟家長都是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著不同價值觀,對于教育投資的看法也不可能相同。
“家校通”是為了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服務于社會和學生家庭而研制的網絡應用系統。其最主要功能是方便家長獲取關于孩子的一線信息,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由此可以認為,“家校通”是學校提供的一種教育服務,屬于教學范疇,家長并不需要為學校改善教學質量的投資買單。就如同學校購買電視機、配置電腦,為的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服務于學生,卻不能讓幼兒集資,因為政府有義務為這些投資撥款。“校訊通”的收費從某種意義上講就好比收取家長會的門票。
目前,政府對教育系統的投資逐年增加,這些資金的一個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在教育技術的現代化上,而“家校通”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理應得到相應的撥款,而不應該向家長收取額外的費用,學校有義務向家長提供孩子的學習、身心發展等方面的信息,出現家長用錢來“買”關于孩子“信息”的局面是不合理的。
參考文獻:
[1]潘克明.托起明天的太陽:關于“家校通”的應用探討[J].中國電化教育,2007(02).
[2]秦敏.“家校通”關鍵在如何運用[J].中國教育網絡,2006(05).
[3]陳世珠.把信息技術引入家校教育:“家校通”課題研究初見成效[J].中國電化教育,2007(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真武鎮江蘇油田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