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操
摘 要:21世紀以來,眾多的教育家、數學家在不斷探索《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建立和更新工作。在建立數學課程目標時,首先回答的問題是為什么要學習數學,然后才是學什么樣的數學,怎樣學習數學。
關鍵詞:數學;思維;意義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為人的生活、生產提供思維的工具,為學生終身學習數學以及其他相關的物理、化學等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都是應用數學,為人的生活、生產提供思維的工具
長期以來,人們已認識到數學對人的思維訓練是極為有益的。首先,數學是思維的工具,通過數學活動可以提高人的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數學學習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計算,包括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方程等。這些無疑在我們人類的正常生活中要經常用到,小到我們去菜市場買菜,大到我們要進行一個企業的年度預算、決算。沒有學習這些基本的計算,我們的生活、生產就無法開展。我們的應用題教學更是如此,比如全家出去旅游,就會碰到住酒店、乘車、購物這些實際問題,費用的支出和剩余就會用到小學階段的數學。小學階段學習的人民幣、長度單位、質量單位、時間單位都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的,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要出去買肉,買幾千克就是要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沒有質量單位的概念,這個購物活動就無法完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學階段學習的數學都是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為我們人類正常的生活、生產提供了思維的工具,學習了小學階段的數學,我們在現代生活中就能得心應手地解決身邊的問題。來看看我們小學數學教材,北師大版教材中會看到數學課大多都以生活情境為標題,是在提醒學生數學就在生活中,我們學習了數學最后要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由“數學與生活”板塊,通過一系列的情境串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去解決問題,學生更能體會到數學和生活密切相關的聯系。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小學階段應培養學生推理、抽象、符號化、數形結合等基本的數學思想,被稱為“四基”之一。人一生經過了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就能進行抽象、歸納、類比、猜想、驗證等活動。小學階段的一部分數學知識,比如,整數、小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為人的生活提供了直接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經過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為人的生活提供了思維的工具。例如,北師大第四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分類》。
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會了分類的方法,了解了分類標準的多重性。學生學到了分類思想,就可以應用到生活和生產中。比如,在超市里,為了能讓人們更快捷地進行購物,我們往往對出售的商品要進行分類,分為日常用品、文具、蔬菜等攤位后,人們就能快捷地找到自己所購的物品。分類的思想為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思維的工具,它不像計算內容那樣,把計算方法拿過來直接用就可以,而思想方法是學生長期學習數學后沉淀下來的思維方法,它所解決問題往往的范圍具有寬泛性。
二、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和它相關聯的學科太多
記得在我初三時候,我的物理落后了,老師看到我的作業后,只說了一句話:“先把數學課補上去再來找我。”的確,到了初中后,很多物理、化學題目要碰到解方程、解析幾何等數學內容,其思考方法更是和數學中的思維方法息息相關,所以到了初中后,要學好物理、化學就必須先學好數學。從這個角度講,數學就是一門基礎學科,試想想我們的人造衛星上天、“神舟十號”環游太空……沒有數學,這些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我們小學階段學習數學就是在以后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在做準備,沒有了前者的基礎作用,后者這個建筑物就不可能拔地而起。
在小學階段,北師大版數學在五年級上冊會學到《看圖找關系》一課,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速度、時間、路程用線段圖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到了初中,這樣的內容就成為解析幾何和函數。所以小學的數學內容是不斷地給學生以后的學習作鋪墊,學生有了這部分內容的積累,不僅以后初中的代數、幾何能學好,而且對學習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的學習非常重要,它在學生終身學習中將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數學內容是人在現代生活和生產中必備的工具,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直觀的方法,另一方面它給我們提供了思維方法。數學學科又是一門基礎學科,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同時在為學生中學的代數、幾何、物理、化學等學科在打基礎,只有前者生了根,后者才可能發芽、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