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4日,一個兩個月大的男嬰成為長春市全城的焦點。
當天早晨,孩子的家長將車停在自家的食雜店門口,先去屋內生火,當時屋里太冷,就把孩子放到了車上。十分鐘后,車連同孩子一起被盜。隨后,長春全市都投入了一場尋找丟失嬰孩的戰役之中,長春全市警力幾乎傾巢出動,無數私家車和出租車自發上街打著雙閃燈搜尋被盜車的蹤跡。然而不眠不休的40小時過后,人們等來的卻是嬰兒的死訊。
隨后事件持續發酵,許多人質疑以“人海戰術”破案不夠專業,容易驚動犯罪嫌疑人。但事實上據嫌犯交代,嬰兒遇害時全民搜索還沒有開始,所以殺人行為與“人海戰術”之間并無直接聯系。另有人指責長春市斥資上億元打造的“天眼工程”并沒起到作用,但嫌犯盜車后直奔長春至雙遼公路,在短時間內就已離開市區,脫離了天眼工程的視線范圍。諸如此種無端指責還有很多,而這似乎是中國網民觸及此類事件的普遍反映:圍觀、指責、忘卻。
在諸多責難中,最多的當然還是對于犯罪嫌疑人。雖然嫌犯周喜軍主動投案自首,仍然有憤怒的群眾要求從嚴處理。如此一來,不禁讓人聯想起一個月前美國發生的一起類似案件。同樣是盜賊偷車后發現車上有一嬰兒,不同的是“盜亦有道”的小偷立刻停車報警,并逃離現場,最終嬰兒成功獲救。我們無法將長春嬰兒的遇害歸結為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亦或國民平均素質等等硬性矛盾。人性的扭曲與變態無處不在,但其中可以昭示的,卻是不同意識形態國家中的倫理標準的微妙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