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再次解剖自己卑微的靈魂,公開地向因我告發而冤死的母親懺悔、道歉;我愿意做一個反面教材,把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數年來,當年的紅衛兵,如今年近六旬的張紅兵一直無法走出“文革”的陰影。
1970年2月13日,張紅兵一家在家中討論“文化大革命”的問題,其母對毛澤東的領導權威提出質疑,并出言要為劉少奇翻案。張紅兵與其父由于當時扭曲的價值觀,立刻向“組織”舉報了她的言論。隨后,張紅兵的母親被地方政府認定為“反革命分子”,并判決死刑立即執行。40年過去了,張說他當時沒有任何悔意,但是現在他每天都因為這段回憶痛不欲生,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
因此,多年來張紅兵借助自己的律師身份,不斷通過法庭游說政府,希望可以準許將他母親的墳墓變成“文革”遺物。他說此舉在于呼吁人們不要忘記過去,但是安徽蚌埠當局并沒有批準他的請求。“文革”二字,始終是中國人心底不可抹去的傷痛,盡管多年來人們一直回避著關于這段噩夢的討論,但是那段歷史遺留下的諸多問題已不得不引起重視。今年2月,有關“文革”的討論被一宗案件推至沸點:浙江瑞安的80歲老人邱日仁,因1967年“文革”期間的一起謀殺案將出庭受審。《經濟學人》撰文說,邱日仁的案子并不能說明中共在“文革”問題上改變了政策,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文革”的問題事關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