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 Bridge
我可以想象出自己在布達佩斯度過余生的日子。比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五下午,先去Lukacs浴場的戶外游泳池游泳,然后去熱水池和蒸汽間去享受一番,就像這里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一樣。
20世紀90年代我住在布達佩斯時,差不多天天都去Lukacs浴場。它不是城里最有名的浴場,但這正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許多世紀以來,泡澡已經成了布達佩斯人放松身心和社交的方式。我喜歡Lukacs浴場有些許破舊的新藝術主義裝飾風格,喜歡跳進水里聽人們交談的嗡嗡音。
回到布達佩斯后,我發現Lukacs除了對油漆剝落的墻面做了必要的粉刷外,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我不免又沉浸在過往的回憶中,去放松了一番。
上天饋贈給布達佩斯120多個天然溫泉,羅馬人和后來的土耳其人也沒有暴殄天物的惡習。這里有許多可以追溯到奧斯曼帝國時期的精美溫泉浴場,當然我相信羅馬人也沒有在這里浪費他們精妙的建筑技藝。
不過浴場并不是這里唯一的享樂。布達佩斯是會給你帶來視覺沖擊的魅力城市,蜿蜒的多瑙河將布達佩斯分割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城區:平原上的都市部分是佩斯區,起伏的山地上則是更宜居的布達區。布達佩斯有寬闊的林蔭大道和讓人想象力飛升的精美建筑,有美味的鵝肝和陳年葡萄酒,還有無數種蛋糕和威尼斯風格的咖啡館。她是奧匈帝國的第二大城市,既有布爾喬亞式的優雅和享樂,也有布爾喬亞式的頹廢和衰落。
跟東歐其他國家一樣,共產主義制度給匈牙利人帶來了很多痛苦,他們把那段日子稱作“廢棄的40年”。盡管1956年的起義被鎮壓,但到80年代初期,匈牙利已經可以建立形式上受到限制的私營企業(匈牙利人稱之為“土豆燒牛肉式共產主義”)。總的來說,匈牙利的境況要比捷克、波蘭和羅馬尼亞這些難兄難弟好一點,匈牙利是第一個有麥當勞的東歐國家,被認為是“東方陣營里最快樂的國家”。
事實上匈牙利并不快樂,20多年前,匈牙利像其他東歐國家一樣也渴望變革。可能是有過太多戰敗經歷的緣故,匈牙利人具有一種天生的憂郁氣質。對這樣一個民族來說,1989年6月重新安葬1956年起義領袖伊姆雷·納吉就應該是一切變革的發端。在布達佩斯英雄廣場舉行的紀念儀式吸引了25萬人,集會以出現反蘇口號而結束。另一個發端是一個月之后,匈牙利外長格俞拉·霍恩和奧地利外長阿勞斯·默克拿起鉗子,在奧匈邊界上的鐵絲網上剪開了一個口子。沒人想到“鐵幕”被以這樣的方式給撕開了一個口子。5個月以后,匈牙利人舉行了自由選舉。匈牙利人為什么如此渴望變革?有一家博物館可以說明問題。這個博物館名字起得很恰當,叫“恐怖屋”,是布達佩斯眾多博物館中的一家。它位于安德拉西大街的一片樹林中,這里曾經是恐怖時期的秘密警察總部。“恐怖屋”2002年開放,展品描繪了匈牙利親納粹的叛徒以及后來取而代之的斯大林主義者執政期間的罪惡。
在一間展室里有一輛黑色汽車的復制品,“信仰不堅定分子”被裝進這種車送去刑訊。在博物館里你還可以看到對犯人執行刑訊和死刑的地窟。博物館里展出和播放著很多50年代歌頌社會主義的標語和歌曲,還有蘇聯坦克進入布達佩斯和伊姆雷·納吉受審的組照。在博物館的“淚水大廳”里有一面殉難者的照片墻,讓人動容。
還好,匈牙利的過去也有不那么沉重的一面。在吃午餐的馬克西姆餐吧,我看到菜單上有斯大林格勒披薩,“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意大利面條和一道名叫西伯利亞之夢的菜。我點了斯大林格勒火腿、奶酪配蘑菇。雖然有點俗氣,但我確實喜歡這里的共產時代裝修風格,比如共產黨的旗幟、社會主義歌頌的飄帶和一些帶倒刺的鐵絲網,在男廁所里還有一張列寧脫褲子的肖像畫。
吃完飯后我去了紀念公園,這里現在已經是最受歡迎的后1989景點之一。這是一個很大的露天公園,有40多座好大喜功的共產主義者喜歡的浮夸雕像。
這是一種很好的銘記歷史的方式,雖然這段歷史才剛剛過去。1989年前,這些雕像驕傲地矗立在布達佩斯的大小廣場和大街上。現在它們一刻不停地提醒著我們所謂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有多么糟糕。
除了列寧、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幾位常見的“共產主義導師”,還有被過度理想化了的工人階級英雄和歌頌匈蘇友誼的雕像。雕像中有一件復制品,不過只有一雙巨大的靴子留在底座上。這是1956年起義時,憤怒的人們拆掉一座君臨于人民之上的巨大斯大林雕像后剩下的部分。
熱情的紀念公園公關主任瑪達莉·奧索婭告訴我,即使在共產主義時期,布達佩斯人也喜歡拿這些雕像尋開心,給它們起些有趣的綽號。有一座雕像是一位肌肉發達的工人階級英雄,他伸出手臂,手上拿著一塊像布一樣的東西。這個有些搞笑的動作導致他被稱為“衣帽間侍者”:“太太,你忘東西了!”
瑪達莉把我領進公園里一個兵營似的展區,在那兒我看了一部很好的電影。電影講述了秘密警察怎樣用恐嚇手段強迫別人當線人和告密者,盡管天氣很冷,我還是感到脖子在冒冷汗。
現在來看我到布達佩斯真是一個幸運的決定,著名的“大市場”正是最熱鬧的時候。那是我見過的最大的食品市場。我在色彩繽紛的攤檔中喝了幾杯,這里有紅辣椒和辣椒籽,還有粗大的匈牙利臘腸。我買了兩罐鵝肝醬和一瓶托開葡萄酒(路易十四稱它為“王者之酒和酒中之王”)。
下一站我到了古爾巴巴街,這是一條坡度很陡、用鵝卵石鋪就的街道,是布達區最浪漫的地方。街道頂端有古爾巴巴八角形的墳墓,他是一位苦修詩人,是蘇丹蘇萊曼大帝的朋友,死于奧斯曼帝國占領布達佩斯的1541年。
這條街的風景非常美麗,從右側可以看到布達城堡和馬提亞大教堂,那是舉辦音樂會的好地方;前方是多瑙河和瑪格麗特島,許多人喜歡在周日下午去島上散步。
該回佩斯區了,方便的有軌電車線路可以快速把你送回到住處,這是布達佩斯另一處討人喜歡的地方。過了多瑙河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番景色:新哥特式的議會大廈的圓頂被燈光照亮,還有地標鏈子橋閃爍著燈光。
我住的Palazzo Zichy旅館在第八區,我很喜歡漫無目的地在周圍狹窄而有情調的街上散步。暮色降臨后,天氣很冷,人們拉緊厚厚的外套匆匆回家。我聽著他們說我聽不懂的匈牙利語,這是一種很難學的語言,除非你碰巧會一點芬蘭語或愛沙尼亞語。后來我發現了一家很不錯的餐廳,里面有體面的客人,還有美味的簡單食物。我要了啤酒和辣肉醬卷餅,然后給布達佩斯寫下了評語:一個有品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