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琪



日本建筑師小川博央運用婚紗的褶皺營造出一座潔白的婚禮圣殿。
通過簡單重復的折疊,單調的大塊織物立刻會產生出獨特的華美感,褶皺,自然也最頻繁地被應用到服裝衣料上。然而,在建筑師小川博央的眼里,褶皺這種神奇的形式還可以契合建筑上的諸多需求:它們不僅美觀,而且有著穩(wěn)定的結構和極佳的聲音反射效果。在日本崎玉縣郊外一個繁忙的丁字路口,一個絕非婚禮教堂的理想之地,設計師大膽地運用百褶墻營造出一座浪漫婚禮堂,同時顛覆了人們對婚禮場地的成見。
在項目之初,建筑師小川博央碰到的第一個棘手問題就是場地帶來的種種局限。這塊場地位于丁字形道路所形成的三角形夾角處,雙面臨街,不僅局促而且喧囂,場地的不規(guī)則造型讓任何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婚慶所都對它“退避三舍”。小川博央接受了一個婚慶公司的委托,在這個頗不理想的地方建造一座婚禮堂,為客戶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
小川博央決定放棄以往他所擅長的開放式空間,轉而用夸張的手法把空間封閉起來:讓墻體沿著不規(guī)則的場地蜿蜒而行,可以在這片方寸之地圍合出建筑的最大利用面積。
“為了賦予婚宴場所浪漫奢華的氣息,我從服裝的褶皺里得到靈感。”小川博央解釋道,獨特的百褶墻既是建筑的圍合構件,也具有出色的裝飾功能,“褶皺通過伸縮效果可以和任何形狀相匹配。因此,褶皺式墻壁的設計不僅適合這個現(xiàn)有項目,對客戶未來還未選定地址的一系列婚禮堂建筑也會很適合。”小川博央說。
參加婚禮的人通過高達兩層的門廳進入內部的純白天地。穿過燈火通明的過道,進入一個有著精致吊頂?shù)男d。婚禮儀式結束后,賓客會被請到底層那個有兩層高的房間里參加慶祝活動。該建筑里還有一個等候廳,安放著與褶墻相得益彰的長桌,上面擺放著相同風格的折疊式照明設施。建筑內部墻體也有褶皺,但是褶痕與外墻相反,形成對比。各種功能空間則沿著褶墻鋪展開:入口大廳、夾層休息室、小教堂、接待室、廁所等空間十分周到。
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jié)里舉行婚禮的人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禮堂有著不同的風情。隨著四季的太陽變化,百褶墻會交替變幻出不同的光影,在室內投射出不同的節(jié)奏。設計師有意讓百褶墻成為室外延伸至室內的一道風景。“在喧囂的環(huán)境中圍合出一方純潔安詳?shù)男√斓兀P鍵在于減少交通噪音所帶來的影響。”小川博央說,“除了一條沿著立面而起的垂直玻璃窗,整個建筑幾乎沒有其他的窗戶來‘破壞百褶墻的完整性。然而這并不影響自然光影對建筑的有力渲染。”
除了別致的視覺效果,褶皺的獨特造型還可以在功能上加以巧妙利用:室內那些內凹處是放置設備和儲藏雜物的好地方。而臨街面的這兩道百褶墻,設計師有著更多的期望:它們是連接室內和室外的重要界面,并構成了禮堂的標志性形象。它們在場地的三角形頂點處相交,正對著交叉的丁字形路口。盡管這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入口選擇,但在有限的場地條件下,這一選擇也顯得順理成章。
小川博央把褶皺這個由建筑形態(tài)而產生的主題貫穿于幾乎整個相關設計鏈中,從室內藝術品布置,到家具風格甚至各類配件都呈現(xiàn)出統(tǒng)一的風格。項目完成后,建筑師建議婚慶公司將其婚禮品牌定義為“Pleats.M”,意為“M形褶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