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其信奉理想主義,不如開始學會與越來越自我的他人相處——這時候的清醒、理智和現實,有時恰恰是一種對自我的最好保護。
曾小亮 身心靈作家,資深媒體從業者,曾創辦北京男性成長沙龍
有女和一男子是異地戀,兩個月才有機會見一次。她知道讓他禁欲很難——總不能讓一個28歲的壯年男子天天手工業者吧。于是達成規則:你可以出去找人,但是必須戴套。另外,有位太太和丈夫的婚姻越來越平淡。她知道禁止丈夫外遇也很難,于是達成規則:你可以外遇,但是不能愛上對方。
我發現,越來越多的道德妥協之勢正席卷而來,正強烈地沖擊著我們傳統的愛情和婚姻觀。
以前的異地戀是這樣的:她和他一年半年的不在一起。可能因為工作,可能因為生活環境,總之,暫時不能生活在一起。但是,性的問題怎么解決?這是個隱秘問題,大家互相想象的方式是:1.靠手;2.靠工具;3.靠壓抑和轉移法。聽說以前有醫生為了轉移年青人的性沖動,發明了各種運動法,洗冷水澡法、念經法等??傊?,在我看來,其實都收效甚微。而萬一某一方不小心沒有守住忠貞,那么千萬棍棒喝來:你這個陳世美兼西門慶……
現在,忠貞的道德觀似乎正在瓦解。如果是異地戀或者異地婚姻,男人女人都似乎聰明地發現,讓一個生猛海鮮式的男人女人,一直保持傳統式的禁欲,實在太難了。所以,與其倚靠傳統的道德觀對異地戀的伴侶圍追堵截,不如選擇了現實主義思維:如果你不能保持忠貞,那么至少戴上安全套吧。對我的安全負責,比起對我的忠貞負責更重要。
不得不說的是,豈止是異地戀或者異地婚姻的傳統道德觀在瓦解,就是天天朝夕相處的婚姻里,有些婚姻觀不是一樣在瓦解嗎?
我在接聽情感熱線時,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女和某男,婚姻漸漸平淡異常。兩人變成了周末夫妻,平時各忙各的。他們達成了規則:你不干涉我,我不干涉你的生活。這也像前些年有些美國人流行的婚姻觀:高級人有秘密,在婚姻里遵守一種曖昧的規則,互不干涉。
這樣的故事當然不是主流,但是它的存在則提醒著我們:今天的情愛觀,正在受著什么樣的挑戰?正在發生著什么樣的微妙變化?我們的道德準則是否要與時俱進?我們是固守著過去一切的價值觀還是在私人關系里信奉“只有合適與否,沒有正確與否”的理念?
就像前幾天中國北京發生的一件事情:一位女子,在深夜回家的路上遇到強奸犯。情急之中無法脫身,她干脆機智地讓歹徒戴上安全套。這在以前的道德衛士們看來,豈不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我發現,面對這件事情,網民的大部分反應還是支持這樣的舉動:守護貞潔不重要,重要的是先保全生命。
至少在這件事情上,我們的道德正在變得更人性。
而不斷妥協的中國式的情愛規則和標準也提醒著我們,其實這個世界上的許多人都是那么渴望愛,因此,你就會發現,為什么談愛的影視和書籍總是那么流行?因為其實許多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一個完全、徹底、無私愛我們的人。在別人變得越來越自我時,聰明的現代人發現,與其信奉理想主義,不如開始學會與越來越自我的他人相處——這時候的清醒、理智和現實,有時恰恰是一種對自我的最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