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摘 要]我黨始終堅持、繼承、發揚的“兩個務必”思想對于加強執政黨建設、鞏固執政黨地位意義重大,各級黨政官員通過定期的黨史教育、國情教育、創建有利于人民監督的機制等以實現積極踐行“兩個務必”的目的,從而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完善和鞏固黨的領導。
[關鍵詞]兩個務必;踐行;艱苦奮斗
[中圖分類號]D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6 — 0019 — 02
中國共產黨走過九十多年的輝煌歷程,從一個最初只有五十多名黨員的小黨成為在全國執政六十多年、擁有超過八千萬黨員的大黨。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這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繼承弘揚“兩個務必”的優良傳統是分不開的。自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以來,我黨始終把“兩個務必”思想貫穿于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之中,因此探討如何積極踐行“兩個務必”重要思想意義重大。
一、“兩個務必”思想的傳承和發揚
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取得勝利之際,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1〕建國后,中共中央始終按照“兩個務必”的原則,從嚴治黨,深刻體會堅持艱苦奮斗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意義。毛澤東指出:“要使全體干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 〔2〕這使中國共產黨人能夠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對黨的侵蝕,保持了黨的先進性。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繼承發揚“兩個務必”思想。他告誡全黨:“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后,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 〔3〕1989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經受嚴峻考驗的重要時刻,鄧小平再一次向全黨敲響警鐘:“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敗現象。” 〔4〕以上論述說明鄧小平始終意識到堅持“兩個務必”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以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充分認識到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兩個務必”的必要性,1991年江澤民專程到西柏坡并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江澤民同志的《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一文,更明確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偉大的創業,必須大力弘揚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5〕他依據中國國情提出:“我們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必須艱苦奮斗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 〔6〕
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視“兩個務必”思想的傳承和發揚。上任伊始即帶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進行考察學習,向全黨提出結合新的實際始終做到“兩個務必” 的要求。“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7〕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突出強調“四個一定要”: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斗,一定要刻苦學習、埋頭苦干,一定要加強團結、顧全大局。對“兩個務必”的繼承和發揚,有利于始終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增強執政能力,實現黨的執政使命,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二、踐行“兩個務必”的路徑探究
(一)對黨政官員進行定期的黨史教育
第一,定期進行理論學習。一方面,通過觀看相關的歷史資料片,如講述共產黨奮斗歷史的《偉大的道路——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復興之路》等,人物傳記方面的《走進毛澤東》、《身邊的毛澤東》《身邊的周恩來》《身邊的劉少奇》等從感性方面感知偉人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仰、艱苦奮斗精神等。另一方面,傾聽學者、專家的報告,從理性方面來思索探究中國共產黨如何由最初黨員幾十人發展到八千多萬人的大黨,如何由在野黨成為長期執政的執政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第二,與健在老革命的訪談。“老革命” 為中華民族獨立和新中國成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是寶貴的歷史見證人和親歷者,他們是一本本寶貴的“紅色活資料”。 通過民政部門了解健在老革命的基本情況,對包括“老革命”在內的、尚健在的老人進行專訪,請他們講述自己過去的特殊經歷和故事,從他們身上學習、繼承、發揚我黨的優良傳統、優良作風。
第三,到革命圣地實地考察。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革命圣地進行實地考察。如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這些革命圣地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過關鍵作用。如延安,美國記者斯特朗曾感嘆:黨的負責干部住著寒冷的窯洞,沒有講究的陳設,很少物質享受,卻住著頭腦敏銳、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通過這些革命圣地的參觀考察,對共產黨員的內心形成強烈震撼,從而深刻體會我黨是如何在艱難困苦、充滿危險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從而更好地繼承革命傳統,將我黨的事業發揚光大。
通過以上方式使各級黨政官員對我黨的奮斗歷史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使他們深切體會到我黨目前地位的取得是艱難不易的,始終積極踐行“兩個務必”,從而珍惜得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二)對黨政官員進行國情教育
第一,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變。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釋放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潛力。但在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中,也存在許多不利因素。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一方面,經濟發展、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的矛盾更加突出、加劇。另一方面需求結構過多地依賴出口、依賴投資,三次產業結構發展過多地依賴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比重相對比較低。再次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物質投入,而不是依靠科技的進步、依靠體制的活力,依靠管理的創新。針對經濟發展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加快轉變,否則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態勢不具有可持續性,為使我國真正成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國,必須積極踐行“兩個務必”,弘揚西柏坡精神。
第二,我國最大的實際仍然是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010年我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二,這大大增添了國民的自信心,但與人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的人均GDP卻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雖然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總體有了很大提高,但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要正確認識我國仍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一基本國情。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推進,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日益加劇,一些地方、一些行業已經難以為繼。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要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三)創建有利于人民監督的機制。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人民監督是實現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完善和落實人大、政協對黨和政府的監督職能,切實落實人大的職能,實現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充分發揮政協的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力;二是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人民群眾通過民主制度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如村務監督委員會民主監督機構的設立,能有效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權利;三是推進政務公開。這樣既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利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也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四是健全網絡輿論的引導機制,發揮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監督作用。如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開辟網絡舉報監督專區,這樣有利于人民群眾通過正當渠道如實舉報各種違紀違法行為,有利于實現民主監督、依法監督。
(四)完善與落實黨建制度體系。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為實現黨的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我黨先后頒布《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等一系列黨紀規章。用制度約束、規范權力的運行,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到習近平同志提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表明我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始終牢記“兩個務必”,是把人民放在最重要位置,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要條件;始終牢記“兩個務必”,更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奮斗,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經濟、科學、教育、國防等各項事業都得到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已取得的成就只是在偉大征途上邁出的堅實一步。當今世界以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日益激烈,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存在很大差距,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本自滿、懈怠、更不能停滯不前,只有艱苦奮斗、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積極踐行“兩個務必”,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
〔參 考 文 獻〕
〔1〕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G〕//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27.
〔2〕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G〕//毛澤東文集(第7卷),1999:240.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4〕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5〕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0:138.
〔6〕江澤民論加強和改進執政黨建設(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492.
〔7〕胡錦濤.堅持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J〕.求是,2003,(01).
〔責任編輯:張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