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敦煌莫高窟三清宮正殿《山海經》彩畫考察

2013-04-29 00:44:03汪正一趙曉星
敦煌研究 2013年6期

汪正一 趙曉星

內容摘要:敦煌莫高窟三清宮為清代王道士創修的道觀,其正殿木構建筑多處彩繪動物、人物圖像,通過實地考察,可以認定其中有14處彩畫是依據《山海經》繪制的,可與傳世的明清《山海經》圖本比較。本文對具體圖像進行了考釋和定名。

關鍵詞:莫高窟;三清宮正殿;彩畫;山海經

中圖分類號:K879.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3)06-0023-09

On the Paintings of Shanhai Jing in the Main Hall of the Three Purities Palace at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WANG Zhengyi1 ZHAO Xiaoxing2

(1. Textual Research Institute,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00;

2.Editorial Department,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 The Three Purities Palace (also called Sanqinggong), is a Taoist Temple built by Wang Yuanlu in the Qing dynasty. Paintings depicting people and animals are on the wooden structure of the main hall. This paper argues that 14 of these paintings we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Shanhai Jing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if compared with the illustrated version of Shanhai Jing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also attempts to identify and interpret some of the images.

Keywords: Mogao Grottoes; Three Purities Palace Main Hall; Paintings; Shanhai Jing

一 引 言

敦煌莫高窟“三清宮”為王道士所創修的道觀。其坐落于莫高窟南區北段三層樓前,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由面闊三間的正殿、東西兩排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四合院(圖1),西廂房中段朝西開小門通往莫高窟三層樓,倒座房中間朝南開山門。山門置匾額一方,正中刻書墨涂三個大字“三清宮”,右側小字題“楚北云游沐浴住持王圓祿……創修”,左署 “光緒戊申(1908)……”三清宮也稱“太清宮”,俗稱“下寺”。1998年敦煌研究院在紀念藏經洞發現100周年之際,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在保護原建筑風貌、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和遺留壁畫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落架維修。因陳列展覽的需要又在正殿后面加蓋了后殿,辟為“敦煌藏經洞陳列館”。

關于三清宮的歷史,主要有沙武田先生發表的《莫高窟“三清宮”漫談》[1]和潘玉閃先生在《敦煌學大辭典》對“下寺”的名詞解釋予以梳理和介紹。對于三清宮清代古建筑的彩畫內容,一直以來未曾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實際上,三清宮清代建筑的彩畫內容豐富,主要保存在山門屋檐、正殿屋檐和梁柱上。現存的裝飾彩畫大致有:正殿上層梁架均用墨色沿木紋理繪波浪線,在前廊抱頭梁中間繪長方形包袱;山門、正殿挑檐桁施淺紅色地,繪墨線填白色卷草花紋,斗拱采用閘扣踩法構件組合[2],施青色地,繪淺青卷草花紋;正殿檐柱頭繪有虎頭銜穗及龜背紋,額枋和平板枋采用蘇式風格的枋心式,枋心均繪有花卉、動物和人物;額枋以下木構件僅施紅色涂裝。為甘青地域文化圈中頗具特色的建筑彩畫。其中,正殿前廊抱頭梁和前屋檐多處彩繪動物、人物(圖2)。

筆者經實地考察,認為彩畫中的這些動物、人物均出自于《山海經》,故在此不揣冒昧,對三清宮正殿彩繪內容試作考釋。

《山海經》被譽為“上古奇書”,開中國古籍圖文并茂的敘事先河,經千年流傳,宋代以前的《山海經》古圖已佚失不存。目前,我們能見到的《山海經圖》主要是明清繪制與流傳的圖本。馬昌儀先生先后共收錄了16個《山海經》圖本[3-4],主要為:1.明蔣應鎬繪本18卷《山海經(圖繪全像)》,存74圖(以下簡稱“蔣本”);2.明王崇慶《山海經釋義》18卷,1函4冊,第1冊為《圖像山海經》,存75圖;3.明日本刊本《山海經》18卷,存74圖,與蔣應鎬繪本同;4.明胡文煥《山海經圖》,存133圖(以下簡稱“胡本”);5.清吳任臣注《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近文堂藏本,圖5卷,共144幅(以下簡稱“近文堂本”);6.清汪紱釋《山海存經》(以下簡稱“汪本”);7.清畢沅氏圖注原本《山海經》,圖1冊,共144幅(以下簡稱“畢本”);8.清郝懿行撰《山海經疏箋》,6冊線裝,存144圖;9.清《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中的異禽、異獸部(以下簡稱“禽蟲典”);10.清《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中的神靈(以下簡稱“神異典”);11.清吳任臣注《山海經廣注》,康熙六年(1667)圖本,收圖144幅(以下簡稱“康熙本”);12.清吳任臣注《增補繪像山海經廣注》,乾隆五十一年(1786)圖本,收圖144幅;13.清吳任臣注《山海經繪圖廣注》,四川成或因繪圖,四川順慶海清樓版,咸豐五年(1855)刻印本,收圖74幅(以下簡稱“成本”);14.清《古今圖書集成·邊裔典》中的遠方異民(以下簡稱“邊裔典”);15.《山海經圖說》,上海錦章圖書局民國八年(1919)版,以畢沅圖本為摹本,收圖144幅(以下簡稱“錦章本”);16.日本《怪奇鳥獸圖卷》,日本文唱堂株式會社2001年版本,收圖76幅,該圖本是江戶時代日本畫家根據中國的《山海經》與山海經圖所繪的山海經圖本(以下簡稱“日圖本”)。本文在考證過程中,經文部分以袁珂先生的《山海經校注》[5]為底本,圖像部分以馬昌儀先生的《古本山海經圖說:增訂珍藏本》[4]為參照,依圖2所示彩畫分布之序,分釋如下。

二 三清宮正殿前廊抱頭梁彩畫

1. 鳳皇。繪于三清宮正殿前廊西起第二組抱頭梁東側。圖像為一彩繪鳳鳥(圖版24),展翅翹尾,俯頸回望,雙爪分于前后平抓一戟。

此鳥應為“鳳皇”。《山海經》中有四處提到鳳皇:(1)《南次三經·丹穴山》:“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5]16(2)《南次三經·南禺山》:“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鹓雛。”[5]19 (3)《海內西經·開明西鳳皇》:“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5]299(4)《海內西經·開明北不死樹》:“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5]299在現存的《南次三經·丹穴山》條中“汪本”為飛翔的鳳皇[4]86-87,在造型上和三清宮鳳皇很相似,但不執戟。清“禽蟲典”的鳳皇為站在山林怪石上的兩只鳳皇,與三清宮鳳皇構圖相差很大。《海內西經》的“蔣本”與“成本”(圖3)中,可見鳳皇持戟的圖像[4]891-892,與三清宮彩畫鳳皇相似,因此三清宮鳳皇可能為《海內西經》中所說之“戴瞂”的鳳皇。只是“蔣本”和“成本”中的鳳皇一足獨立、一爪執戟,而三清宮彩畫鳳皇為兩足站立、雙爪執戟。

2. 應龍。繪于三清宮正殿前廊西起第三組抱頭梁西側。圖像為一彩繪行龍(圖版25),龍首回望,龍身主體藍色,背上紅色雙翼向外展開,龍身周圍有祥云數朵。

此龍應為“應龍”。《廣雅·釋魚》根據不同特征來識別龍,有翼曰應龍[6]。《山海經》中有三處提到應龍:(1)《大荒東經·應龍殺蚩尤與夸父》:“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5]359(2)《大荒北經·夸父追日》:“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5]427(3)《大荒北經·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5]430在現存的“蔣本”“胡本”“汪本”和“神異典”中都有應龍的形象[4]967-968,均為生有雙翼的龍。其中,“蔣本”所繪應龍(圖4)與三清宮彩畫非常相似,都為回首顧望、雙翼上展之龍,只是三清宮之應龍四肢擴展,動態更強。

三 三清宮正殿前屋檐彩畫

三清宮正殿前屋檐檐枋及平板枋用料較細,檐柱間跨度較大,可能是受木料粗細的影響和審美需要,每個檐柱間的檐枋及平板枋均繪了2個枋心,12組枋心均各繪一個動物或人物(分布見圖2)。

3. 人魚。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西平板枋,西側枋心繪折枝花卉及一動物(圖版26)。此動物為魚身,腹下生有四腿,腿下有人足。

此四足魚應為“人魚”。《山海經》中有七處提到人魚[5]25,86,131,138,140,164,169。其中,《北次三經·龍侯山》云:“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5]86《爾雅·釋魚》注:“今鯢魚似鲇,四腳,前似獼猴,后似狗,聲似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7]現存的“蔣本”“成本”“胡本”“近文堂本”“禽蟲典”“汪本”均有人魚的形象[4]120-123。

人魚是四足之魚,馬昌儀先生已注意到人魚可分為“似人足”與“似獸足”兩類[4]119。三清宮彩畫人魚屬“似人足”之類,“蔣本”和“成本”所繪人魚亦為人足,但“成本”人魚為兩足,其中“蔣本”所繪人魚(圖5)與三清宮彩畫最為接近。更為接近的是《山海經》圖本之外清代所繪的“爾雅音圖”,魚腹下四人足非常清晰,魚頭、魚尾與三清宮彩畫也非常相似。與這兩幅人魚最大的不同是,三清宮彩畫人魚嘴部繪出了長長的魚須。

4. 文鰩魚。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西額枋,西側枋心繪折枝牡丹及一動物(圖版27)。此動物為魚身,背生兩翼,展翅作向上起飛狀。

“魚身而鳥翼”的動物在《山海經》中有四種:“文鰩魚”、“蠃魚”、“魚”、“飛魚”。具體如下:(1)文鰩魚,《西次三經·泰器山》云:“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5]44(2)蠃魚,《西次四經·邽山》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黃貝,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5]63-64(3)魚,《東次四經·子桐山》云:“又東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澤。其中多魚,其狀如魚而鳥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旱。”[5]115(4)飛魚,《中山經·牛首山》云:“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勞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飛魚,其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5]120《中次三經·山》云:“又東十里曰山,其上有美棗,其陰有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5]127

由上可知,泰器山的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邽山的蠃魚“魚身而鳥翼”、子桐山的魚為“其狀如魚而鳥翼”,經文與圖本[4]187-189,279-280,542-544均與三清宮所畫“長著兩翼的魚”形象基本一致。但從圖像上看,“蔣本”和“成本”的子桐山魚有光環而無雙翼,與經文描述“出入有光”一致;“汪本”的魚為豎構圖且翅膀很小;“胡本”“畢本”“禽蟲典”的魚圖像和三清宮的非常相像,三圖幾乎一樣,可能同出于較早的“胡本”,與經文“出入有光”有差異。“飛魚” 兩處經文描述均與三清宮彩畫不符,但是牛首山“蔣本”和“成本”的“飛魚”圖[4]558-559為“魚身長雙翼”; 山“胡本”“畢本”“禽蟲典”和“錦章本”的“飛魚”圖[4]585-587為“豚身長雙翼”,與三清宮彩畫圖像相似。筆者認為,三清宮所繪雙翼之魚最可能為文鰩魚,因為文鰩魚是象征豐年的吉魚,而蠃魚和魚則是象征“大水”和“大旱”的災魚。在所有存世圖本中,“蔣本”所繪文鰩魚(圖6)與三清宮彩畫最為接近,只是“蔣本”中魚腹下有鰭,而三清宮彩畫魚腹平滑無鰭。

5. 人面龍身神。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西平板枋,東側枋心繪折枝花卉及一動物(圖7)。此動物為人面龍身,呈“幾”字形,類“行龍”狀。

人面龍身的形象在《山海經》中有三種,即“山神”、“鼓”、和“雷神”,具體如下:(1)山神,《南次三經》云:“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龍身而人面。”[5]19《中次十經》云:“凡首陽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狀皆龍身而人面。”[5]163(2)鼓,《西次三經·鐘山》云:“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是與欽殺葆江于昆侖之陽,帝乃戮之鐘山之東曰崖,欽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鼓亦化為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則其邑大旱。”[5]42-43(3)雷神,《海內東經》云:“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5]329

根據經文描述,《南次三經》《中次十經》兩條為“龍身而人面”的山神,《海內東經》為“龍身而人頭”的雷神,《西次三經》鐘山神的兒子經文描述“狀如人面而龍身”的“鼓”,文字描述均與三清宮彩畫相符。從圖像[4]94-96,181-183,665,946-948上看,“蔣本”“神異典”中《南次三經》的山神,“蔣本”“神異典”的鼓,及“蔣本”“近文堂本”的雷神均為直立的龍身人面神,與三清宮彩畫明顯不同;“汪本”的鼓、山神和雷神雖為豎構圖,但龍身彎曲呈豎“幾”字形,與三清宮彩畫較為接近;“胡本”和“近文堂本”的鼓,“成本”《中次十經》的山神雖為橫構圖(圖8),但與三清宮彩畫形象在人面部分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三清宮正殿前檐東平板枋東側枋心編號13的彩畫(圖版28)也為一人面龍身之神,與編號5人面龍身神圖像最大的不同是此神頭頂又出兩耳。兩相對比,編號5彩畫所繪面相清秀,類女性,編號13彩畫面相類男性,因此筆者認為這兩幅所繪可以代表山神和雷神,或者為一陰一陽的兩位山神。

6. 九鳳。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西額枋,東側枋心繪折枝菊花及一異禽(圖版29)。此異禽為雞(鳥)身,人面多首,現存八頭。

此異禽應為“九鳳”。《山海經》中只有一處記載,即《大荒北經·北極天柜》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5]426馬昌儀先生已注意到現存的九鳳圖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九頭人面鳥,另一類是九頭鳥。三清宮彩畫應屬九頭人面鳥之類,與現存的“蔣本”“成本”(圖9)和“汪本”圖像[4]1042-1043一致,但這三個圖本中人面均為3—3—3排列、尾部類鳳尾,而三清宮彩畫現僅見八頭,為3—3—2排列、尾部類公雞尾。從姿態上來看,最為接近的為“成本”,但“成本”的九鳳雙足并立,三清宮彩畫雙足前后分開呈行走狀。

7.。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中平板枋,西側枋心繪折枝花卉及一鳥人(圖版30)。此鳥人為人面鳥身人足,展翅欲飛。

此鳥人可能為“”。《山海經》中人面鳥身動物較多,如禺強、禺、弇茲、句芒、等。它們的圖像都與三清宮彩畫有些差異,只有人面鳥身的“”[4]50-52最為近似。《南次二經·柜山》云:“南次二經之首,曰柜山,……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5]8-9三清宮彩畫鳥人生有人足,而長有“人手”,特別是“胡本”和“畢本”中的都和三清宮彩畫形象接近,除了人手與人足的區別外,前兩者為收翅,三清宮為展翅。

8. 柔利國人。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中額枋,西側枋心繪折枝花卉及一人(圖10)。此人全身赤裸而立,一面一臂一腿,類似人的側面像。

此人應為“柔利國”人。《山海經》中記載一手一足人身者,只有半邊形象的人,有“一臂國”和“柔利國”。《海外西經·一臂國》云:“一臂國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5]212《海外北經·柔利國》云:“柔利國在一目東,為人一手一足,反膝,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國,人足反折。”[5]232從經文上看,一臂國人與柔利國人最大的區別在于一臂人有“黃馬虎文”,而柔利國人“反膝”。相應地,在現存圖本中一臂人[4]749-750要么騎馬,要么圍虎皮裙;而柔利國人[4]800-802則以裸身出現。三清宮彩畫之人為裸身,故應為柔利國人。現存“康熙本”“汪本”和“邊裔典”的“柔利國”與三清宮彩畫都非常相似,均為裸身站立,手臂前身,面向外略側的人物形象,唯一有點差別的是三清宮彩畫柔利國人后背略躬。

9. 相柳(相繇)。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中平板枋,東側枋心繪折枝花卉及一動物。此動物為多首人面蛇身(圖版31)。

此動物應為“相柳(相繇)”。《山海經》中人面蛇身者很多,如女媧、共工、相柳(相繇)、窫窳、貳負神等。但除相柳(相繇)多首外,其他各神均為一首。《海外北經·共工之臣相柳氏》云:“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臺在其東。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5]233相繇與相柳為同一動物而兩名,《大荒北經·共工臣相繇》云:“共工之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臺。在昆侖之北。”[5]428可知相柳(相繇)[4]804-807為“九首蛇身”,與三清宮彩畫相符。現存的“蔣本”“胡本”“成本”“畢本”“汪本”和“日圖本”中的相柳,都大同小異,均人面九首蛇身,除“成本”九首呈1—5—3排列外,其他均呈3—3—3排列,從三清宮彩畫現存情況來看原來也應呈3—3—3排列。這些傳世圖本的相柳均呈立式,而三清宮彩畫為臥式,這是最大的不同。從繪畫方法來看,“汪本”(圖11)與三清宮彩畫最為接近,頭部及腹部畫法一致。

10. 開明獸。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中額枋,東側枋心繪花草及一動物(圖12)。此動物為九首人面虎身,呈行走狀。

此動物應為“開明獸”。山海經中人面虎身的動物有三種,即陸吾、開明獸和人面虎身神,實際上為同一種神,都是昆侖山的守護神[5]48,294-295,299,408。如果進行細分的話,陸吾“九尾”、開明“九首”,人面虎身神“文尾”。從文字上看,三清宮彩畫與開明獸一致。《山海經》中兩處提到“開明獸”: (1)《海內西經·海內昆侖之虛》:“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5]294(2)《海內西經·開明獸》: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5]298。在現存的圖本中,“畢本”“胡本”和“日圖本”的“陸吾”[4]195-199也被繪為九首虎身一尾的形象,前兩者為一大頭之上八小頭環繞如冠式排列,后者頭為3—3—3排列。“蔣本”“成本”“汪本”“禽蟲典”的開明獸[4]887-890均為九首虎身一尾的形象,除“汪本”頭部呈3—3—3排列之外,其他三本均為一大頭居中、八小頭環繞的形式。其中,“汪本”(圖13)與三清宮彩畫最為接近,兩者在頭式與姿態上較為一致,只是前者對虎毛有表現,而三清宮彩畫只表現了虎皮紋。

11. 鳥身龍首山神。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東平板枋,西側枋心繪折枝牡丹及一動物(圖版32)。此動物為龍首鳥身,展翅站立。

《山海經》中有兩處記載“鳥身龍首”的山神:(1)《南山經·箕尾山》:“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5]8(2)《中次十二經·榮余山》:“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榮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5]179在現存圖本中,這兩種山神[4]42-45,700均被繪成龍首鳥身的形象,其中以“汪本”所繪形象(圖14)與三清宮彩畫最為接近,均為展翅站立的姿態,所不同者惟三清宮龍首平視前方,“汪本”之龍首向上仰望。

12. 羽民國人。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東額枋,西側枋心繪折枝牡丹及一人(圖版33)。此人側面而立,肩生羽翅,腰系羽裙,頭略側向外張望。

此人應為“羽民國”人。《山海經》記載身生羽翼的人有兩處:(1)《海外南經·羽民國》:“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為人長頰。”[5]187(2)《大荒北經·苗民》:“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顓頊生頭,頭生苗民,苗民釐姓,食肉。”[5]436-437羽民國人與苗民最大的區別是羽民國人“長頭”,“身生羽”,但現存圖本中也有不繪“長頭”特征的,現存圖本中羽民國人[4]705-707突出翼上有羽,而“苗民”[4]1057-1058之翼未繪羽毛。因此,羽民國人形象與三清宮彩畫更為接近。現存各本除了兩者都繪有雙翼這一特征外,各本所繪形象出入較大。各本羽民國人與三清宮彩畫也不一致,傳世本沒有側面的形象,也沒有穿羽裙的。

13. 人面龍身神(見圖版28)。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東平板枋,東側枋心繪折枝菊花及一動物。此動物為“人面龍身”,呈“幾”字形,類“行龍”狀,除人面龍身外,頭頂有兩立耳。

考證見第5條“人面龍身神”。

14. 驕蟲。位于三清宮正殿前屋檐東額枋,東側枋心繪折枝牡丹,花卉中坐一人(圖15)。此人雙首,頸下圍物,左手撫左膝,右手置胸前,腰上似圍裙,全身其他部位裸露。

此人應為《山海經》中的“驕蟲”。《中次六經·平逢山》云:“縞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東望谷城之山,無草木,無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驕蟲,是為螫蟲,實惟蜂蜜之廬。”[5]136三清宮彩繪雙首之人與驕蟲“狀如人而二首”的特征相符。現存圖本中的驕蟲[4]607-609均為立姿,可分穿官服者與僅著短褲者兩種。其中“胡本”“畢本”和“錦章本”僅著短褲,這三本人物的兩個頭一大一小;“汪本”腰下圍葉裙,與三清宮彩繪頸下圍物相似,這兩組人物的兩個頭大小一樣。坐姿的驕蟲僅三清宮彩畫一例,傳世各本均為立姿。

四 三清宮彩畫與相關問題

從以上對14處彩畫的考證可以看出,這些圖像均出自《山海經》,與現存《山海經》各圖本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中“人頭鳥”和“人首龍”,在甘肅省環縣明清時所修的興隆山廟宇建筑磚雕圖案上也有發現。柳慶齡在其《環縣興隆山清代磚雕藝術研究》中考證“人頭鳥”“人首龍”為禺和龍[8]。環縣興隆山磚雕上的“人頭鳥”為人面鳥身鳥爪,與三清宮“人頭鳥”人足不同,和《山海經》中的人足也有差異。“人首龍”磚雕,柳文中說有數塊,“造型相差不大,均為人面龍身,面部表情是怒目圓睜,或豎眉,或張口,或者頭上有雙角,或無角”[8]26。從他的文字描述看,其可能為《山海經》中的山神或雷神,與三清宮編號5和13的彩畫相似。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甘青之地與雷神素有淵源,雷神是當地漢族中最受崇拜的神靈之一,名山之上多有雷神廟[9]。甘肅省永登縣連城鎮現存一座雷壇,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是六世土司魯經及其子魯東為了祭祀道教龍門派雷部尊神而建[10]。王圓箓曾在“肅州巡防營為兵勇。奉道教、后離軍、受戒為道士”[11]。王圓箓所師承教派屬全真道龍門派,依據龍門派譜系,“圓”字輩為第19代[12]。其所修三清宮梁枋彩畫繪《山海經》圖像,與環縣興隆山磚雕《山海經》圖像相似,或可佐證他所習道法可能與隴東地區道教同出一脈。

至于《山海經》與道教之間的關系,歷來眾說紛紜。《山海經》最初在《漢書·藝文志》中列于數術形法家。甄鸞大周天和五年(570)上《笑道論》,稱:“道士所上《經目》,陸修靜《目》中見有經書、藥方、符、圖,止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本無雜書、諸子之名。而道士今列二千余卷者,乃取《漢藝文志》目八百八十卷,為道之經論。”[13]北周武帝時玄都觀道士上《玄都經目》,始將《山海經》一書收入道教經目。又據南宋尤袤《山海經傳·跋》所云“始予得京都舊印本三卷,頗踈略。繼得道藏本:南山、東山經各自為一卷……”[14]可知宋道藏中已編有《山海經》。陳國符《道藏源流考》認為官方編撰道藏于唐開元年間,后經多次焚毀、補修和編撰,直至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北京內務府經廠刻印成明版《正統道藏》[15]。現存的道藏本《山海經》,即為明《正統道藏》[16]所收殘存《山海經》16卷,每卷后附有殘《圖贊》,其版本與南宋館閣所藏刻本同源[17]。清代,道教演變的最大特點是日益走向世俗化、民間化[18]。三清宮道觀建筑裝飾彩畫有《山海經》圖像,既能體現道教崇尚仙學羽化思想如羽民國人,《正統道藏·山海經》羽民國經文條注解為“能飛不能遠,卵生,畫似仙人也”[19],又可與當時社會流行的傳統民間信仰相契合(如雷神、鳳皇、相柳等)。利用人們比較熟悉的內容弘道,這種方法既簡單又直接能被廣大民眾所接受,這是明清時期宗教社會化的一種重要表現。

五 結 語

現存三清宮《山海經》圖像雖僅有14幅,但卻體現了如下幾個特點:

(一)三清宮《山海經》圖像為彩繪,國內傳世本多為墨本,所以三清宮《山海經》圖像為傳世的《山海經》圖像增添了彩繪本。(二)現存傳世《山海經圖》各本以紙本為載體,多屬于獨立的匯編奇禽異獸的“圖經”;三清宮《山海經》圖像以木構建筑為載體,屬于木構建筑上的裝飾畫,這為傳世《山海經》圖像增添了建筑裝飾畫的實用形式。(三)與傳世本相比,三清宮正殿前廊抱頭梁(1、2)與正殿前屋檐(3、4)的4處彩畫與“蔣本”圖像較為相似,正殿前屋檐(6、8—11)的5處彩畫與“汪本”圖像較為近似,正殿前屋檐(5、7、12—14)的5處彩畫與傳世各圖本均有很大的差別。這說明,三清宮《山海經》彩畫在繪制過程中可能參考了較為流行的明代“蔣本”與清代“汪本”圖樣,但也有存世本中所沒有的圖像。這5幅新圖樣使三清宮彩畫代表了《山海經》的一種新圖本,為傳世的《山海經圖》增添了新版本。(四)與以往的傳世各圖本相比,三清宮彩畫作為敦煌當地道觀中的建筑裝飾畫,體現出敦煌地區在晚清時期《山海經圖》的流行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敦煌當地民間信仰中的《山海經》內容。(五)三清宮彩畫《山海經圖》可能是王道士指定繪制的,雖只占主體建筑彩畫很小一部分,但因繪在建筑裝飾最重要的梁枋上,其意義可能為崇拜仙箓道法的一種體現;也可能是由當地建筑畫師依據明清《山海經圖》再創作的民間建筑彩畫新圖樣,并由建筑畫師師徒傳承,這點同樣能夠反映當時民間信仰的情況。

綜上所述,對三清宮《山海經》彩畫的考證,既為《山海經圖》的研究增加了新內容,也為晚清敦煌民間信仰的研究增加了新資料。

此文是在趙聲良先生鼓勵下并蒙惠賜相關資料而撰寫成文,又承蒙他和孫儒僴先生提出修改意見,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參考文獻:

[1]沙武田.莫高窟“三清宮”漫談[J].敦煌研究,2000(2).

[2]李江.敦煌莫高窟清代及民國時期窟檐研究[J].敦煌研究,2011(2):56.

[3]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

[4]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增訂珍藏本[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袁珂.山海經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6]張揖.廣雅[M].北京:中華書局,1985:134.

[7]李學勤.十三經注疏·爾雅注疏[M].郭璞,注.邢昺,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303.

[8]柳慶齡.環縣興隆山清代磚雕藝術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7:25-27.

[9]吳蔥,李潔.甘肅永登連城雷壇探賾[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3):195.

[10]張軍勝.簡述明清時期全真道龍門派在甘青地區的傳播及其影響[J].新西部,2012(Z4):140.

[11]李正宇,趙和平.王道士[M]//季羨林.敦煌學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887.

[12]樊光春.敦煌道士王圓箓評傳[J].中國道教,2008(5):44.

[13]甄鸞.笑道論[M]//大正藏:第5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152.

[14]尤袤.山海經傳·跋[M]//古逸叢書三編:第4冊·山海經傳.北京:中華書局,1983.

[15]陳國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華書局,2012:112-181.

[16]任繼愈,鐘肇鵬.道藏提要·道藏書名索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1465.

[17]張春生.評《正統道藏》本《山海經》[J].宗教學研究,1990(Z2):20-22.

[18]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上冊·序言[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4.

[19]張繼禹.中華道藏:第48冊·山海經[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中国毛片网|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一区免费看| 青青草久久伊人|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无卡视频| 九九九国产|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91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午夜一区|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欧美一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91在线中文|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第19页|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3344在线观看无码|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网|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色天堂无毒不卡|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午夜丁香婷婷| 99ri国产在线| 国内视频精品|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漂亮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区| 国产91麻豆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2020极品精品国产|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毛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