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是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奇女子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的故事,充滿了強烈的傳奇色彩。她是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民族英雄,唐代皇帝甚至還追封她為“忠烈將軍”,而木蘭那堅強勇敢、善良勤勞的形象特征同樣也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奇女子·普通人
在這里,說木蘭是一名奇女子一點兒也不為過。木蘭作為一個嬌滴滴的女兒家,本該過著安詳舒適的生活,做做女紅,有個好歸宿,這在當時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當戰爭來臨時,作為家中的長女,父親的年邁,弟弟的幼小,讓她不忍心看到他們從軍的樣子,正因為如此,才創造了一個女子也能上戰場打仗的傳奇。
但是,她也是一個普通人,一個生活在平凡家庭里的女孩。詩歌剛開始,就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開頭,寫出了木蘭在家時所做的工作——織布,這說明木蘭并非什么豪門大戶里的千金小姐,而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勞動女子。她也會為家里的事情而感到憂心,于是便有了“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的情況發生,然后再以一問一答的模式:“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這才道出了木蘭的心事,就是前文所說的關于征兵的問題。
矯健勇士·嬌美女兒
當木蘭女扮男裝參軍后,她隨著部隊來到了戰場上,與戰友們共同保護著邊疆的安全。“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兩句夸張地描寫出木蘭身跨戰馬,萬里迢迢奔往戰場,飛越一道道關口、一座座高山時的情景。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兩句則凸顯出這場戰爭所持續的時間之久,戰況之激烈。將士們十年征戰,歷經了一次次殘酷的戰斗,有的戰死,有的歸來。而木蘭,則是有幸存活、勝利歸來的為數不多的將士中的一個,這也從側面烘托出了花木蘭英勇善戰、智慧聰敏的形象特征。
當戰爭結束后,木蘭向可汗提出不要官位,而是急于回到家鄉的請求,“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馬,送兒還故鄉”,這句詩表現了她對家園親人的強烈思念,尤其是在生死戰場上徘徊了一圈后,這種感受就更為深刻了。
當木蘭回到家鄉后,先寫出了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別、年齡的行為舉動,以此凸顯出家中的歡樂氣氛,體現了濃濃的親情。再以木蘭一連串的行動,寫出了她對于家鄉的親切感受和對女子紅妝的喜愛,這時,一副天然的女兒情態便展露無遺。
總而言之,木蘭是一位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純厚質樸又機敏活潑,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的奇女子。千百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一直深受人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