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本溯源:2011年7月18日,在珠海市高欄港區的產業園內,三一集團港機事業部的三一海洋重工研究院舉行開業典禮,正式吹響了三一“譜寫海工新藍圖,開創事業新篇章”的號角。2011年11月三一集團與珠海市簽訂投資協議,計劃3~5年內投資超過100億元,在珠海高欄港經濟區打造三一海洋重工珠海產業園,占地面積6000畝,建為三一集團現代港口和海洋工程裝備的全球研發中心和制造中心。2012年4月24日,三一海洋重工產業園在珠海市高欄港經濟區正式宣布破土動工。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出席奠基儀式,并宣布項目開工。
核心業務:三一集團現在能夠生產制造修建港口的成套裝備,并將陸地工程機械技術應用到海洋上。港口機械和海洋重工板塊是三一集團未來重點加快培育和發展的板塊。目前三一制造的流動港機已經連續3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占有率達到60%~70%,打破了以往外國品牌的壟斷。三一已經能生產全套海洋港口裝備,包括混凝土工程設備、起重機械、鉆探設備以及港口門座起重機、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等。其中,混凝土工程設備銷售量更是全球第一,鉆探設備全球第三。
三一海洋重工產業園主要業務包括港口機械、工程船舶和海洋裝備三大板塊。作為全球工程機械制造的50強之一,三一重工長期專注于混凝土泵車等機械設備的制造,并在全球同行業中享有盛譽。此次在珠海另起爐灶來自于企業發展的強烈需求。
海洋裝備技術水平與制造能力相對落后的局面一直制約著我國在海洋領域的開發與利用。自落戶珠海以來,三一海洋重工積極響應“藍色珠海科學崛起”戰略,通過自主研發多種港口機械、工程船舶等符合“三高一特”產業體系布局的產品,為珠海發展乃至國家海洋開發戰略服務。據悉,三一海洋重工未來還將研發起重船、挖泥船、風電安裝船等工程船舶,力爭在五年內實現工程船舶銷售過百億的目標。
配套設備:三一重工總裁唐修國在會見港媒湖南采訪團時說,發展海洋經濟已列入國家的發展戰略,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給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帶來巨大市場。尤其今后加強南海開發,需要大量海洋工程機械,必須提升國產海洋裝備制造能力。
三一集團目前是中國最大、全球第六的工程機械制造商。2011年銷售收入超過750億元。其混凝土泵車銷量全球第一。并擁有世界最長86米臂架泵車、世界起重力矩最大的3600噸級履帶起重機、世界首臺全液壓平地機、亞洲鉆進最深旋挖鉆機等產品。
發展規劃: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在接待珠海市委書記李嘉曾表示:三一集團將加大投資,力爭用3~5年時間將三一海洋重工(珠海)產業園建設成為年產值達300億元以上的園區,并在10年內,實現產業園總投資200億元,總產值超600億元。屆時,海洋工程裝備作為繼三一重工的工程機械板塊、三一國際的煤炭機械板塊之后,三一開展的第三大業務板塊,將為三一“品質改變世界”的夢想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實現珠海和企業的科學發展作出貢獻。李嘉對此表示贊賞,他說,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與三一集團的戰略合作,將為三一集團在珠海的投資項目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下一步,公司將對首艘攪拌船進行持續的技術提升,使其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技術全球領先的產品。”據三一集團副總裁黎中銀透露,三一海洋重工還將結合集團在陸上工程裝備的領先優勢,開發起重船、打樁船等工程船舶產品。
近期動態:2013年12月26日,歷經一周多的海上航行后,由三一海洋重工自主研發的混凝土攪拌船“豪舟砼1”從南海之濱的珠海市高欄港區正式抵達浙江省舟山市交付客戶。這艘排水量達6000多噸的攪拌船是目前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混凝土攪拌船,可以實現每小時360立方米混凝土泵送與澆注作業,有“水上移動式混凝土生產工廠”之稱,可用于跨海大橋、島礁開發、岸線整備、人工島建造及港口碼頭等水上工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