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
在杭州,朱約瑟絕對是位“牛人”,他最喜歡做別人見了唯恐避之不及的“賠本生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傻乎乎的商人,如今卻賺到了千萬財富,被網友稱為“草根經營奇才”。
接個“爛攤子”,賺到200萬元
今年49歲的朱約瑟是杭州市蕭山區人,高中畢業后就開始自己打拼,做過木工,賣過魚蝦等。1997年,朱約瑟做水產批發,有時一天就能賺好幾千元,一年凈利潤有50多萬元。然而,第二年時,老家的村黨支部書記打來一個電話,朱約瑟毅然放棄掙錢的水產生意,回家接手一個別人見了唯恐避之不及的“爛攤子”。
原來,當地有一個農貿市場,生意非常冷清。它屬于村集體所有,每年僅承包費就要30萬元,一旦有攤位閑置,承包人勢必虧本。村委會比較頭痛,就特別希望朱約瑟回來把這個即將垮掉的農貿市場救活。
朱約瑟毫不猶豫地承包了下來。一上任他就把30米的長條攤位切成了豆腐塊,讓每個攤位都顯得很正規又好看。但是即使生意紅火,連空地都被利用起來,朱約瑟承包一年的純利潤最多也才15萬元,他到底又圖啥呢?
朱約瑟有自己的謀劃。他認為農貿市場人流量比較大,周圍又有五萬居民,如果在這里開家超市,生意肯定錯不了。
當時超市在城里還是比較新鮮時尚的玩意,在這里更是獨一家。果然,朱約瑟的超市開張后生意火爆異常。之后,朱約瑟乘勝追擊,在周邊鄉鎮如法炮制。一年下來,他擁有的農貿市場和三家超市,就凈賺200多萬元。
朱約瑟說如果光靠這個農貿市場,肯定要賠錢,但沒有它帶來的人流就不便去開超市。“我一貫的理念就是賺錢不是一對一,有一方面可能會賠錢,但你失去的只是一點小頭,大頭賺回來了。這就是丟顆芝麻,抱回個西瓜!”
種不賺錢的“摩登菜”,敲開70多家超市大門
2007年,朱約瑟在農貿市場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經營戶越來越多,而自己種菜拿來賣的老百姓卻越來越少了。他覺得其中必有商機。這年11月,他走出了令大家驚訝的一步:在蕭山區寧圍鎮新安村,朱約瑟租了103畝地種菜,而且一租就是十年。當時,他來的時候開著一部高檔轎車,簽完合同剛離開,就有村民斷言,幾個月后他肯定連小汽車都要虧掉!
朱約瑟為了趕上大棚蔬菜的種植時間,首先快馬加鞭地建大棚。當時僅搭棚就花了五六十萬元。
大家等著看朱約瑟要種些什么高檔玩意出來,可誰知,朱約瑟只是在大棚內種上了最普通的蔬菜。他請來技術員,解決了錯位上市的技術難題。但是,60個大棚的蔬菜,直到要上市前的一個月,也沒找到超市銷售。眼看就要火燒眉毛了,朱約瑟卻依舊不慌不忙,他只把注意力放在了一種不賺錢的芽苗菜上。
芽苗菜被當地人稱為“摩登菜”,栽培在盆內,每盆八元錢,但一車卻運不了多少盆。而且芽苗菜賣出去后,三元錢一個的托盤是很難回收的,加上人力等成本,這種菜是賺不到錢的。可是朱約瑟明知不掙錢卻還像著了魔似的,進行大規模培育。
幾天后,朱約瑟帶著自己的芽苗菜出現在了杭州的農博會上。剛到現場不久,這種生機盎然的盆栽芽苗菜就吸引了省委書記和幾位市領導的眼球,記者也紛紛跟著圍到他的攤位前采訪。很快,媒體一宣傳,朱約瑟的“摩登菜”聲名遠揚,他想自己的目的達到了。
很快,一家著名超市的采購員慕名找到了朱約瑟的基地,想大批定購芽苗菜。可朱約瑟對采購員卻一點都不熱情,甚至故意不去接待。朱約瑟到底在想什么?原來,種不掙錢的芽苗菜只是朱約瑟的“誘餌”,他的真正目的是想吸引超市幫他銷售60個大棚所有的蔬菜。而在平時,超市都有自己的老客戶,供貨者要想擠進去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不掌握談判主動權,對方即使提出很多苛刻條件,你也只能咬牙接受。現在,看超市盯著他的芽苗菜,朱約瑟心里有了底。當朱約瑟第三次回絕超市定購芽苗菜后,超市方面只好作出妥協,讓朱約瑟每天配送一車芽苗菜和一些常規品種。
通過這一招,朱約瑟蔬菜基地60個大棚的所有蔬菜,很快就成功進入當地70多家超市。反季節錯位上市的蔬菜,價位不僅高而且穩定,這一年朱約瑟足足賺了100多萬元。這讓同行們都頗感驚訝,連稱他是經營奇才!
賠錢的“蔬菜直通車”,讓他成了千萬富翁
2009年,朱約瑟成立公司。之后他醞釀了一個更驚人的計劃。
2010年初,朱約瑟向杭州市貿易局提出申請,要在市區做“蔬菜直通車”,開進社區平價賣菜。此舉是利農惠民的一件好事,立即得到貿易局的肯定。但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難題也同時出現——根據杭州市的交通規范要求,這些運輸車輛在市里是不能通行的。朱約瑟心急如焚。幾天后,他斗膽做出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把“蔬菜直通車”的計劃寫成一封長信,直接寄給了杭州市市長。朱約瑟沒想到,短短幾天時間就得到了市長的批復,交通部門也隨之對直通車特意開綠燈。
朱約瑟獲得此資格后大喜過望,每輛售價20萬元的配送車,他一下就買了22輛,并迅速開進社區。朱約瑟“蔬菜直通車”配送的蔬菜賣價本來就比農貿市場便宜10%,一年做下來要虧很多,可他不但擴大規模,還要求員工賣菜時能便宜就便宜。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在賣菜的電子秤上也做足了功課,主要是設置和控制最高限價,只要輸入的價格等于或高于最高限價,屏幕上就無法顯示,但小于這個數就可以,就是有上限沒有下限。朱約瑟笑稱“這種傻瓜秤在全國絕無僅有”。這樣算下來,“蔬菜直通車”根本賺不了錢。
但朱約瑟的賺錢點并不在“蔬菜直通車”上。2011年底,朱約瑟開始實施一直在醞釀的計劃,將基地的蔬菜自產自銷,進行網上配送。這時,熟悉電腦的兒子搭建的蔬菜網上交易平臺也已經完工,“蔬菜直通車”終于派上了大用場。原來,如果沒有“蔬菜直通車”,網上的一些團購客戶,比如像城區的很多學校、銀行、工廠等單位,車子根本開不進去,也就沒法送菜進去。這次,朱約瑟又運用了一招“借力打力”。
朱約瑟實施了網上配送的會員制。比如一個家庭從朱約瑟這里訂了一年的菜,每個禮拜就能收到一箱菜,品種有八個以上,一箱總體的價格比市場價要便宜15%。
為了讓會員迅速增加,朱約瑟還琢磨出一個好辦法:組織社區社工、樓道長到基地來參觀。“在我的基地里面吃飯,全是農家菜。回去的時候,每個人拎一袋綠色蔬菜,品嘗我們的產品質量到底怎么樣”。
社區代表的宣傳,給朱約瑟帶來了實際的效益,網上會員目前已有7000多名。朱約瑟不僅進行網絡配送,還爭取到了給杭州200多個企事業單位的食堂配送蔬菜,加上超市和農貿市場,2012年銷售額達9000多萬元。
2013年1月,朱約瑟蔬菜基地的種植面積又迅猛擴大到500畝,今年的純利潤,保守估計會超過1000萬元。
如今,朱約瑟蔬菜基地成了杭州市民的“菜籃子”,賺到了千萬財富。近日朱約瑟躥紅網絡,被網友稱為“草根經營奇才”和“聰明大叔”!
(呂麗妮、李云貴薦自《致富時代》2013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