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煒
[摘 要]通過對現代人際關系學理論的學習,我認為應以心理激勵因素進行工作再設計并豐富這一過程,具體方法諸如增加自主性、提供反饋和使工作多樣化。
[關鍵詞]職業生涯;工作再設計;工作輪換;工作擴大化;核心工作要素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6 — 0090 — 02
現代化圖書館如何加強館員職業生涯的規劃和發展的問題已經成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從理論上講,職業生涯由行為和態度兩個部分組成。它是以人的心理開發、生理開發、智力開發、技能開發、倫理開發等潛能開發為基礎,以工作內容的確定和變化、工作業績的評價、工資待遇、職業職務的變動為標志,以滿足需求為目標的工作經歷和內心體驗的經歷。職業生涯設計是指一個人制定職業目標、確定實現目標手段的不斷發展過程。它是一個人一生中在事業發展目標上的戰略設想和計劃安排,要求個人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職業生涯的關鍵在于個人職業目標和現實可能機會的配合上。它是一個有機的、動態的逐漸開展的過程。從以上的定義中,可以看出職業生涯設計主要是以個人為主的一個行為過程。通過對現代人際關系學理論的學習,我認為應以心理激勵因素進行工作再設計,并豐富這一過程,具體方法諸如增加自主性、提供反饋和使工作多樣化等。下文我將詳盡地闡述工作再設計這一現代人際關系學技術系統的基本含義及其在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中的實際應用。
一、工作再設計的基本含義
工作再設計是指為了提高館員的工作質量或工作效率而采取的改變工作的一切活動。根據這個定義,常用的工作再設計技術包括工作輪換、工作擴大化和工作豐富化。
工作再設計是提高組織效率的一種獨特方法。原因如下:
首先,工作再設計改變了館員和工作之間的基本關系,而這是長久以來一直是個人際關系問題。對這個問題,科學管理者是這樣處理的:把工作的物質要求與館員的生理特征相結合,然后剔出那些不符合要求的人。行為科學家進入后,他們試圖通過改進對館員的挑選和培訓來完善這個過程。然而,和科學管理者一樣,重點仍放在做工作的人上,工作被看作是不可變動的固定物。而工作再設計打破了這個傳統,它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基礎上的:工作本身對館員的激勵,滿意和工作效率就有強有力的影響 。
其次,工作再設計不是試圖首先改變態度,而假定在工作得到適當的再設計后,積極的態度就會隨之而來。注意力首先放在決定工作就如何做。一旦這決定之后,從事此項工作的人就會被迫改變舊的行為,很有可能非常喜歡這項新的安排,這樣,對工作的態度也就會是積極的了。
第三,工作再設計有助于個人有機會重新享受因其很好地完成工作而得到的樂趣。這不僅僅是一種滿意感,而且還有一種稱職和對自己評價較高的感覺。人們從中感到自己作為一個人,正在施展自己的力量,正在成長之中。
第四,有時,當組織重新設計了工作和解決了人-工作問題,就會要求進行其它的組織變革。例如,改變了工作,技術問題就會產生,這給管理者提供了一個改進整個工作系統的機會。同時也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通常是管理者與下屬之間的關系問題,這又給組織一個機會去改進工作系統中有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監督方面的問題。
二、工作再設計的方法
1.工作輪換是為了減少對工作的厭煩感而把館員從一個崗位換到另一個崗位。如此輪換館員,比讓他們日復一日重復同樣的工作更能使其對工作保持興趣。工作輪換的另一個好處是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個人行為適應總體工作流的前景。第三個好處是個人增加了對自己的最終成果的認識。第四個好處是工作輪換使館員從原先只能做一項工作的專業人員轉變為能做許多工作的多面手。所以這些好處有助于增加工作的激勵。很明顯使用工作輪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倦怠心理。實例:根據古籍建設工作的需要,我館為了加強古籍館員隊伍建設,以全體館員為培養對象,并沒有完全局限于古籍部的現有館員,而是從其他部門選派了人員參加古籍培訓,使參訓人員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也促進了工作的開展。這一實例有力的證明了工作輪換的方法在圖書館員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中的激勵作用。
2.工作擴大化是使館員有更多的工作可干。通常這種新工作同館員所做的工作非常相似。例如,如果張三負責…,李四負責…,王五負責…,這三個人可通過允許他們從事所有這三項工作而擴大他們的工作。這種工作再設計導致高效率,是由于不必把工作從一人手里傳給另一人而節約了時間。此外,由于完成的是整個一項工作,而不是在一項大的工作中單單從事一項小工作,這樣的心理上也得到了安慰。一些研究報告顯示,工作擴大化的主要好處是增加了工作滿意感和提高了工作質量。
3.工作豐富化是一種比工作擴大化更為復雜的方法,它試圖按照赫茨伯格的雙因素激勵理論,在工作中建立心理激勵因素。尤其是,工作豐富化要在館員進行工作時,給他們在計劃、控制節奏和程序方面以更多的職權。然而,工作豐富化也不是不需要代價的,那些沒有決心去做好它的人常常會失敗。如果他們不考慮核心工作要素,則尤其如此。
三、核心工作要素
技能多樣化是指一項工作要求完成多種不同的活動的程度,而所有這些活動都要求有不同的才能。這些技能中最普遍的兩個是運動技能和智力技能。運動技能使人從事“體力”勞動,而智力技能則用于“腦力”勞動。如果一項工作同時需要這兩種技能,那么它就比只需要其中一種技能的工作要更為多樣化。
工作完整性是指一項工作要求全面完成的程度。一個人越多地從事某項工作,他就越要求全面地完成所做的工作,也就是說完成一項工作中主要部分的人有更大的完整性。
工作的意義是指工作對別人的生活或工作產生影響的程度 。當館員看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對別人有很大的影響時,他們就會被激勵去做好工作。
自主性是指工作給予館員的自由、獨立,和安排工作與決定如何執行時的處置權的程度。當人們自己計劃、執行自己的任務,不需要依賴別人的指導或暗示時,他們就會有一種對工作成敗的強烈的個人責任感,同時也會被激勵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工作。
反饋是指工作為工作者直接、清楚地提供所做工作的效果信息的程度。反饋使館員能自己監測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依靠別人為其監測。
激勵潛力分值的公式:
從這一公式中可以得出一個最重要的理論:如果組織想重新設計工作以激勵館員,就必須在工作中納入自主性、反饋,以及剩下三個要素中至少一個。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自主性或沒有反饋,MPS就等于零,因為這兩個要素是乘積關系;同樣,如果所有其他三個要素都為零的話,MPS也為零。
四、工作豐富化設計的原則
1.形成自然工作單位
在許多部門中,館員都致力于提供一種服務,但每個人又不能參與這項工作的全部。在這樣的工作流程中,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都不能感覺到哪部分工作是自己做的。這種工作沒有實在的意義。豐富這種工作的一個方法就是形成自然工作單位,在這里,館員有一定的工作所有權。例如,把基本一項工作完全的交由一位館員完成,其工作指標是這項工作的全部,而不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時間一長,他就會把自己與工作聯系在一起,并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對其他人的價值。自然工作單位的形成有利于產生兩個核心工作要素:工作完整性和工作意義。
2.建立館員-讀者關系
館員和讀者建立良好關系,會導致工作責任感和激勵的加強。建立館員-讀者聯系有利于增進核心工作要素:技能多樣化、自主性和反饋。增進技能多樣化是由于館員有機會在處理和維持同讀者的關系中施展人際關系方面的技能。增進自主性是由于館員對怎樣處理同讀者的關系要負責任。增進反饋是因為館員有機會聽到對他工作表現的表揚和批評。這種良性的互動關系可以使館員能夠更好地發現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點,并及時的改進工作。
3.合并任務
合并任務這一原則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基礎上的:把一系列簡單的工作合并成一個新的、更大的工作,可提高工作的激勵程度。工作合并能夠促進兩個核心工作要素:技能多樣化和工作完整性。擴大了的工作要求各種不同的技能,同時隨著人們不斷地完成工作任務,工作的完整性也提高了。
4.垂直負擔
垂直負擔發生在工作的兩個方面----做(doing)和控制(controlling)----之間的鴻溝縮小之時。具體來說,當以前由管理部門承擔的責任,現在下放給館員作為館員工作的一部分時,就有了垂直負擔。使一項工作垂直負擔的若干方法如下:
給館員以決定工作方法和指導或幫助培訓無經驗人員的職責。
給館員以決定什么時候開始和停止工作、什么時候休息和安排工作的先后順序的自由。
鼓勵館員自己解決困難和處理工作危機而不是馬上求助于領導。
讓館員知道更多的有關工作和組織的財務知識,讓他們對影響自己工作的預算事務有更多的控制。
當一項工作被垂直負擔之后,自主性提高了,館員對他們的工作成果有了更大的個人責任感。
5.開放反饋渠道
對大多數館員來說,有許多方法能開放反饋渠道,從而使每個人都能自己監測自己的績效。上面已經提出過的一個方法是,建立直接的館員-讀者關系,從中了解讀者對服務是否滿意。另一個方法是盡可能地給館員自己以更多的控制權。例如,讓館員自己而不是讓領導來檢查他們的工作質量。這樣的變動保證了迅速的反饋,還使人們有機會實行自我控制。把質量控制職能交給館員可導致高效率和高質量。這條原則有助于克服一個最大的人際關系問題,即館員對自己究竟干得如何不得而知。
工作再設計是從管理的層面來規劃和發展圖書館員職業生涯,使這一過程成為有制度保障的系統工程,它可以使圖書館員始終置身于一種被激勵的工作狀態中,從而使全體人員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參 考 文 獻〕
〔1〕盧家楣.關于情緒發生心理機制的需要—預期假說〔J〕心理科學通訊,1988,(04).
〔2〕葉奕乾、孔克勤.個性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3〕孫煜明.動機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張述主、沈德立.基礎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責任編輯: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