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明 王剛
[摘 要]中國已走向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階段,齊齊哈爾正步入“城市化、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建設時期,正以試點小城鎮為載體在摸索中前行。本文立足齊齊哈爾試點小城鎮的建設經驗,總結齊齊哈爾小城鎮建設的優勢所在,也對制約小城鎮發展的關鍵瓶頸進行了分析,通過優劣勢比較分析,歸納總結了四個方面的小城鎮類型定位,對齊齊哈爾小城鎮建設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齊齊哈爾;小城鎮;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6 — 0103 — 02
2010年,黑龍江省提出“小城鎮、大戰略”的重大決策,全面啟動實施小城鎮建設,齊齊哈爾市隨即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加快城鎮化建設進程,推動一元化社會經濟結構的嶄新時代。三年來,齊齊哈爾將小城鎮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著力點,把尊重農村居民意愿作為小城鎮建設的前提,把搞好規劃作為小城鎮建設的先導,把產業發展作為小城鎮建設的支撐,把解決好人口、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問題作為小城鎮建設的根本,把走特色之路作為小城鎮建設的方向。
1.齊齊哈爾試點小城鎮建設優勢分析
1.1政策導向優勢。
近年來,黑龍江省啟動實施了“百鎮建設工程”,并將其作為加快推動城鎮化步伐,構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載體,納入全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全力推進。齊齊哈爾按照加快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總要求,通過三年的試點小城鎮建設摸索,堅定了城鎮化建設步伐,并將以其統領全市經濟社會發展。2012年12月,齊齊哈爾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堅持以城市化、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為統領,全力推動齊齊哈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建設目標,將“三化”建設上升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建設的總思路,為加快以提高城鎮化率為目標的小城鎮建設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
1.2區位資源優勢
齊齊哈爾地區位于松嫩平原中西部,是連接內蒙古東部、吉林及大興安嶺地區的重要樞紐,屬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嫩江是我國兩大未被污染河流之一,生態環境得天獨厚,自然景觀獨特,夏季涼爽怡人,冬季瑞雪紛飛。是歷史上自然形成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素有“裝備工業基地、綠色食品之都、濱水園林城市、生態旅游勝地、歷史文化名城”的美譽。齊齊哈爾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土地肥沃,水利資源、礦產資源等都很豐富,具有雄厚的資源和良好的區位優勢。
1.3產業基礎優勢
獨有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優勢:一是生態環境優越,農業資源豐富。二是原料基地龐大,品牌認證較多。三是研發實力較強,產業基礎夯實。共有各類科技人員24萬人,各類科研機構25個,中高等院校11所,職業技術院校55所,其中著名的黑龍江省農業研究所、農機研究所、畜牧研究所、馬鈴薯研究所、小麥研究所、園藝研究所、林業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等八家農業研究機構均座落在該市,為齊齊哈爾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雄厚傳統工業延伸配套優勢:齊齊哈爾地處哈大齊工業走廊,是國家老工業基地,也是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實施重點城市之一,是黑龍江省重點發展工業城市之一。具有裝備制造、煤油化工、食品加工、冶金、建材、醫藥、紡織等27個工業門類企業,工業基礎雄厚,而裝備制造、煤油化工是齊齊哈爾傳統的支柱產業,具有很強的配套發展優勢。
廣闊現代新型產業發展空間:一是具有發展新型主導產業基礎。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醫藥是齊齊哈爾主導發展的新型產業。近年先后引入龍華新能源汽車、甘南藍天藍天能源生物天然氣等新能源項目,引進發展蒙西水泥、鋼結構等新材料項目,自主發展的安泰生物400噸乳酸鏈球菌素和3000噸蛋白胨項目,參鴿藥業等新生物醫藥項目,為小城鎮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基礎。二是具有以現代物流為牽引的現代服務產業發展條件。小城鎮建設離不開產業支撐,建立現代快捷、高效的物流體系是小城鎮產業發展和活躍經濟必不可少的基礎條件。三是具有北國特色旅游發展潛力。齊齊哈爾旅游資源豐富,尤以扎龍自然保護區最為突出,原始自然生態保護如初,有水禽天然樂園之稱,其中尤以珍禽丹頂鶴聞名于世,現著力開發的扎龍溫泉旅游名鎮,將極大帶動齊齊哈爾旅游產業發展。
2.齊齊哈爾小城鎮建設的制約瓶頸
2.1城鎮建設規模小吸納能力弱
10個省級試點鎮,除扎龍鄉為區屬鎮財政走轉移支付外,其他9鎮年財政總收入不足4838萬元,鎮均不足540萬元,稅收僅為2714萬元。13個市級試點鎮中,區屬鄉鎮4個,其他9鎮年財政總收入不足8776萬元,鎮均不足500萬元,稅收僅為2714萬元。鄉鎮財力十分有限,城鎮建設多數依靠自然發展,投入嚴重不足,城鎮現有建設規模普遍較小。據2011年統計數據來看,除城關鎮外的115個鄉鎮建成區面積126平方公里,平均每個鄉鎮建成區面積僅為1.1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7.7萬,僅占全市總人口的6.65%。全市城鎮化率僅為35.65%,比全省、全國的56.5%、51.27%分別低20.85和15.62個百分點。基于現有的城鎮建設基礎,試點小城鎮的人口吸納和承載能力都十分有限,且建設資金需求較大、財稅乏力,小城鎮建設推進難度較大,后續發展能力顯弱。
2.2產業發展速度慢帶動能力弱
近三年,齊齊哈爾以“15211”園區建設工程為統領,大上項目、上大項目,大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著力優化經濟結構,全面加快城鎮建設步伐。2012年開復工產業項目156個,完成投資177億元,成為近年產業項目建設數量最多、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但其財政總收入不升反降,同比下降16.1%。齊齊哈爾23個省、市兩級試點小城鎮產業定位在現代農業、農產品深加工及農貿流通的18個,工業、商貿的3個,旅游觀光開發的5個。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產業層次不高、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經濟結構不優,抗御風險能力不強;縣域經濟總量偏小,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緩慢;工業園區建設滯后,牽動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對稅收貢獻率較低;財源結構不合理,增收乏力。產業帶動能力不強,對小城鎮建設支撐作用發揮不明顯。
2.3基礎設施底子薄承載能力弱
現階段,受財力限制齊齊哈爾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加之歷史欠賬較多,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成體系、不成規模,底子極其薄弱。截止2012年底,齊齊哈爾市農村剩余泥草房37.87萬戶、1946萬平方米,住宅磚瓦化率73.8%;村鎮道路總鋪裝率達到70.85%,道路硬化率達到9.65%;自來水收益總人口145.87萬元,自來水普及率達到38.7%。
現有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難以承載小城鎮產業項目發展和人口集聚,無論是滿足人口集聚的生活需要,還是服務產業項目配套,都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管道燃氣使用率、污水處理率、道路硬化率、城鎮綠化率、垃圾處理率等基礎性指標很低,小城鎮發展的基礎性建設投入需求較大,承載發展能力有限,成為制約齊齊哈爾小城鎮快速發展建設的又一關鍵瓶頸。
3.齊齊哈爾小城鎮建設類型比較分析
齊齊哈爾在黑龍江省西部,毗鄰內蒙、大興安嶺地區的地理區位,乃至黑龍江在全國所處的邊陲位置,加之齊齊哈爾自身傳統產業發展滯后,新興產業發展剛剛起步,半機械化的大農業趨于主導的產業現狀,綜合分析來看,齊齊哈爾加快推進“城市化、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經濟社會發展定位是現階段拉動經濟增長、放大公共資源效能、促進社會轉型的必然選擇。其確定的到2020年“構建梯次分明、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多層次、網絡化新型城市(鎮)體系,打造1個中心城市(市區)、3個中等城市(訥河、龍江、克山)、6個小城市(其他6個縣級城關鎮)和一批特色小城鎮”的城鎮化發展目標是符合現實發展基礎和實際發展規律要求的。
目前齊齊哈爾小城鎮建設仍處于“點多面廣資源分散,自然發展雛形產業”的起步階段,其選擇的發展模式歸納起來有“重型工業配套、農業延伸加工、食品商貿物流、紅色生態旅游”等4個基本類型,以齊齊哈爾現有小城鎮建設和發展的導向和政策分析,未來幾年齊齊哈爾小城鎮建設仍處于“城市、城關鎮、小城鎮”這一城鎮體系建設的末端,還將以現有省市兩級試點鎮為主要建設重點,以撤鄉并村、整鎮整村推進為抓手,推進小城鎮建設。在這樣一個產業基礎和建設階段,結合試點小城鎮的自主的產業定位和計劃發展的產業項目,分析建議如下:
3.1重型工業配套型小城鎮:應具備一定機械加工基礎,在齊齊哈爾中心城區和富拉爾基區一小時經濟圈內,沿鐵路線為宜。主要圍繞一重、東北特鋼、齊軌道公司、齊重數控、齊二機床、一拖東方紅等機械加工企業,以及建華公司、華安公司、北方機器等老牌軍工企業和昊華公司、齊化公司等煤油加工企業,尋求產業的銜接配套,成為產業鏈條上的配套生產基地。具有重型工業配套發展基礎和優勢的鄉鎮,主要有訥河市拉哈鎮、昂昂溪區水師鎮、泰來縣湯池鎮3個鄉鎮。拉哈鎮自身具有一定工業加工基礎,臨近鐵路沿線適合發展工業配套。水師鎮臨近市區,現有信林機械等加工企業,也是省級加工企業園區具有配套優勢。泰來縣湯池鎮工業園區現已引進柒遠興輪轂制造、九洲機械變速箱制造等項目,延伸產業前景看好。
3.2農業延伸加工型小城鎮: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向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生產經營模式發展,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模式轉變。在省市兩級試點鎮中產業定位為此類型的鄉鎮最多,達到9個,克東寶泉鎮、克山北聯鎮、甘南巨寶鎮等都具有一定粗加工基礎,但產品相對比較單一,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不足。此類型鄉鎮主要發展的項目有“大豆、馬鈴薯—豆薯制品—豆粉、淀粉—半成品銷售、飼料—畜牧養殖—屠宰銷售”,“綠色林果蔬菜—保鮮加工—物流配送—銷售服務”,“糧食種植—包裝加工—綠色食品—銷售”,“糧食種植—飼料加工—畜牧養殖—肉奶制品—包裝銷售”,“ 糧食種植—秸稈飼料—秸稈板利用—加工銷售”,“深井水源—提純加工—品牌無污染礦物質水”,“廢渣—節能環保建材”等十余個產業鏈條,從“原材料生產、采購倉儲、設計生產、訂單處理、加工制造、物流運輸、批發零售”的一條龍產業鏈營銷模式逐步形成,以綠色食品為主的特色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潛能有待挖掘,農副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空間很大。
3.3食品商貿物流型小城鎮:依托交通區位優勢,依靠綠色食品基地,具備農村外向物流基礎和較大的貿易流量,具有發展成為市域、省域綠色食品交易批發基地的潛力。分析來看,產業定位此類型的有富裕縣富路鎮、依安縣依龍鎮、甘南縣東陽鎮、鐵鋒區扎龍鄉、克東縣乾豐鎮、龍江縣頭站鄉6個鄉鎮,全部為次縣域級的商貿流通中心,龍江縣景星鎮雖沒有定位為商貿城鎮,但也是聯通內蒙的縣域級商貿中心,從區位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基礎來看,具有商貿發展前景的鄉鎮為依安縣依龍鎮和龍江縣景星鎮,依龍鎮可借助富裕、克山、克東、拜泉及依安自身的綠色食品優勢,打造成為通過哈爾濱、大慶和黑河向外貿易輸出基地,也可借助黑河口岸成為向俄羅斯的對外貿易基地。龍江縣景星鎮可發展向吉林、內蒙、乃至蒙古的對外貿易輸出基地。要建立鄉鎮生產基地、產品包裝加工廠、物流配送中心、產品銷售專賣店,既能保證產品獲得穩定的原料來源和加工質量,又能建立完善的市場銷售網絡和塑造自己的市場品牌,從而贏得市場、信譽、效益。
3.4紅色生態旅游型小城鎮:將綠色生態理念融入小城鎮建設全過程,堅持綠色發展、培育綠色經濟、保護綠色生態、打造綠色城鎮、發展綠色旅游、倡導綠色消費。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優化生態環境質量,使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建設綠色生態、歷史人文、民族特色和產業鮮明的新型小城鎮。富拉爾基區長青鄉著力發展觀光農業;梅里斯雅爾塞鎮、臥牛吐鎮凸顯達族特色,依托哈拉古城、黃華島進行旅游開發;訥河市學田鎮依托大架山旅游區;泰來江橋鎮依托江橋抗戰人文歷史和蒙古風情,均以綠色食品、生態旅游、民族風情和人文農業等為重點,進行旅游型城鎮建設。定位此類型的5個城鎮,在旅游開發上剛剛起步,在開發建設上應注重原生態的保持,在特色上要更加鮮明,堅持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打造山水相融、城景相依的組團式山水園林城市,培育特色城鎮,打造美麗鄉村。〔責任編輯:王 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