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伍連德:中國歷史上走近“諾獎”的科學家

2013-04-29 00:44:03馮澤君
文史春秋 2013年6期

馮澤君

每年的10月初,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揭曉儀式都會徐徐拉開帷幕,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文學獎等評獎結果陸續揭曉。在一批新的科學巨子誕生之時,人們不禁也會遙想過去,想起那些曾與“諾獎”擦出火花的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們。而你又是否知道,歷史上,曾有一位中國科學家走近“諾獎”,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提名,他就是被譽為“防疫泰斗”的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事業創始人伍連德。

伍連德,字星聯 (1879-

1960),祖籍廣東新寧(今臺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屬海峽殖民地檳榔嶼(今馬來西亞的一個州)。伍連德的父親叫伍祺學,早年只身從廣東來到馬來西亞謀生,最初在一家金店幫店主打造金銀飾品。伍祺學心靈手巧,他打造的飾品玲瓏精細、巧奪天工,深受當地婦女的歡迎。后來,伍祺學自籌資金,開了一家金鋪。隨著生意日益興隆和生活安定,他娶妻生子,先后養育了5子6女,伍連德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出生時,父親給他取名伍連徳,意即希望他以后能兼備5種美徳。他的童年是在父母的關愛和兄弟姐妹的溫情中度過的。

7歲時,伍連德進入檳城大英義學就讀,這是檳城最好的學校,不但學費免收,而且宗教信仰自由。自伍連徳入校以后,學校就以英語取代其它語言教學。伍連徳讀書十分刻苦,當時電燈尚未普及,一家人共用一盞煤油燈,晚上10時息燈,好學的伍連徳就用陶瓷碟子盛了椰子油用棉芯點油燈苦讀。

1895年,伍連德參加英女皇獎學金的考試,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但因年齡不足而未獲獎學金出國深造。第二年他再次參加該獎學金的考試,終于獲得每年200英磅的獎學金,前往英國深造。在赴英的輪船上,伍連德剪去了當時被認為是中國清朝人象征的辮子。

1896年,伍連德進入英國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學醫,他是第一位學醫的華人學生。盡管家里能夠負擔他上學的費用,但他寧愿自食其力,靠著極其有限的獎學金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幸而到第三學年開始,女皇獎學金增加了一些獎勵內容,例如免除他的醫療費用等,使伍連德可以無憂地專注于學業。雖然生活艱苦,伍連徳在精神上卻很愉快,他除了聽課、在試驗室里做實驗之外,還不忘開拓自己的視野,結交了不少有益的師友。

1899年,伍連德考入圣瑪麗亞醫院免費實習,成為該醫院第一位華裔實習醫生。在1901年至1902年間,伍連德連續獲得醫院的多次嘉獎,幾乎囊括了學校頒發的各類獎學金。伍連徳回憶說:“我是在圣瑪麗亞醫院實習的第一個華人,因此我必須好好學習。我開始覺得醫術與人生關系很重要,便下決心,將來學成后為國家服務……”

1902年4月,伍連德完成醫學學士結業考試,成為1896年度入學的近200名醫學系本科生中惟一一個在5年零3個月時間內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學士和外科學學士的學生。

為了充實自己的工作經驗,伍連德先后在英國利物浦熱帶病學院、德國哈勒大學衛生學院及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進修與研究。他曾得到英國生理學家兼醫史學家福斯特、腦神經生理學家謝林頓、生理學家阿勒布特和戴爾,以及法國巴斯德研究所俄國動物學家兼細菌學家麥奇尼訶夫等著名學者的指導。

1903年,伍連德以有關破傷風菌的學術論文,出色地通過了劍橋大學博士考試,被授予醫學博士學位。此后,他接受了意曼紐學院所頒給的研究生獎學金,到新成立的吉隆坡醫學研究院從事瘧疾和腳氣病的研究工作。伍連德在吉隆坡結識了很多華人朋友,他積極領導和參加華人社會改革活動,主張移風易俗。他還是1897年創辦的《海峽華人雜志》的編輯,雜志提倡改革舊的風俗習慣,反對賭博、抽鴉片煙,號召剪辮子,提倡女學、男女平等,鼓勵中國向現代化挺進。

1904年底,伍連徳結束了吉隆坡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回到檳城,開了一家診所行醫,事業發展得很順利。第二年,他與黃淑瓊女士結婚。

1907年,伍連德應清政府直隸總督袁世凱之聘,就職于北洋軍醫處。隨后赴歐洲參加禁止鴉片會議,并到倫敦、柏林考察軍事醫學。

1908年5月,伍連德被任命為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幫辦(副校長),一家3口返回祖國定居。當時天津陸軍軍醫學堂里的教授大多數為日本人,教學方式也模仿日本,偏重講授知識,既不像德國醫學教育那樣重視化驗和實驗教學,也不像法國醫學教育那樣重視臨床教學。對此,伍連德著手進行改革,健全實驗室、建立臨床門診訓練,重視實踐,拋棄日本舊教材,努力介紹世界醫學最新成就,不到兩年時間,就使學校擺脫了落后的醫學教育模式,走上了較先進的西式醫學教育道路,邁出了中國醫學教育改革走向現代化的第一步。

1910年12月,東北三省流行一種烈性傳染病,這種傳染病就是使歐洲人談虎色變的“黑死病”(鼠疫),疫情迅速蔓延,哈爾濱一帶尤為嚴重。

當時的東北,幾乎人人談疫色變。在外地的人得了鼠疫,就逃回家中;而在家里患上鼠疫的人,則乘火車逃到關內,四處躲避。因此把鼠疫傳到了北京、山東、山西等地,互相交叉感染,傳染范圍進一步擴大。

當時清政府尚無專設的防疫機構,組織專業人員開展防疫工作迫在眉睫。

這時,伍連德收到了一封來自北京的急電,請他火速入京。進京后,外務大臣施肇基馬上親自接見,并開門見山地告訴他,在哈爾濱一帶,一種可怕的傳染病正在流行,死亡率極高,需要專家前去調查和控制。伍連德沒有任何猶疑,堅定地把任務接受下來。他被緊急任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到東北領導防疫工作。

第二天(即1910年12月19日)一早,伍連德就趕回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征集自愿者。他從中挑選了林家瑞作為他的助手,他們日夜兼程,奔赴東北疫區。

到達哈爾濱后,伍連德首先拜訪了當地最高行政長官于駟興。于駟興告訴他們,哈爾濱的疫區主要集中在傅家甸。

當時的傅家甸是貧民棚戶區,約有2.4萬名中國人聚居,疫情首先在那里爆發。“那里沒有醫院、實驗室和防疫消毒站,只有兩名西醫和一個曾經是浴室的防疫室,用來安置那些懷疑被傳染的病人,就是那些發燒、頭痛、咳血痰的病人,他們被不加區分地扔在那里。”40年后,伍連德在他的英文著作《抗疫斗士——一個現代華人醫生的自述》里這樣記述。病人首先發高燒、打寒戰,然后胸悶、咳嗽、咯血……不久便窒息而亡,死后全身皮膚呈暗黑色。

然而,對流行在傅家甸的這種致人于非命的惡疾到底是由什么方式傳染的?是不是真正的鼠疫?當時國內外醫生有不同的看法。

一種認為這種病是人與人之間通過飛沫和呼吸傳播的;另一種則認為是由跳蚤咬了染病的老鼠后,又咬了人才得以傳播的。

伍連德是一位嚴謹的科學家,他決定通過化驗來判斷。通過對傅家甸一名因患此種疾病去世的日籍女子尸體的解剖,證實流行在傅家甸的傳染病正是鼠疫。伍連德同時指出,在傅家甸流行的鼠疫不同于以往,病菌無需通過動物媒介,而是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因為東北冬天天氣寒冷,老鼠躲在洞里不敢出來,所以由老鼠傳播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不同于往昔的鼠疫。

病菌能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播,伍連德發現了比以往兇惡百倍的新型鼠疫——“肺鼠疫”。

通常的鼠疫大流行可以通過滅鼠、消滅跳蚤來堵截傳染途徑,而通過飛沫傳染的這種新型肺鼠疫撲滅起來要困難得多。死者的住處需要消毒,家屬和疑似病人需要隔離,被傳染的人更需要治療……而傅家甸每天死亡的人數都在10人以上,被感染的每天也有10多人,但伍連徳身邊的醫務人員包括護士和他自己在內一共只有4人,人手缺口很大,急需增加防疫人員。

當時,清政府也收到了多份來自山海關、天津、上海、長春等地的加急疫情報告,請求支援。于是,清政府開始在全國范圍征調醫生和護士。

不久,伍連德迎來了一位新的志愿者。

這位志愿者是來自天津北洋醫學堂的法國醫生邁斯尼,照理他是伍連德的同行,他的到來很使伍連德高興了一陣子。但當伍連徳介紹完當地疫情以及自己對肺鼠疫的結論時,這位同仁大不以為然,他憑借自己有參加過印度和香港等地防治鼠疫的經驗,武斷地認為鼠疫就是由老鼠傳播的,滅鼠才是防治鼠疫的關鍵。當伍連德想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觀點時,邁斯尼卻大發脾氣。

原來邁斯尼來哈爾濱之前,曾先去奉天(今沈陽市)拜訪東北三省總督錫良,邁斯尼認為伍連德太年輕(當時只有30出頭),要求錫良任命自己為東三省防疫總醫官,以取代伍連徳的位置。

伍連德為了從團結出發,致電施肇基請求辭職。不出一天,施肇基回電:邁斯尼已停職,伍醫生照常繼續其防務工作。

邁斯尼見不能取代伍連德的位置,負氣到俄國鐵路醫院工作。他堅持認為冬天在醫院和病房里沒有跳蚤和老鼠等小動物,不會傳染疫情。他在傳染病房只穿一件白大褂,戴一頂白帽和一雙橡皮手套,連口罩都沒有戴就為病人進行檢查。不料3天以后,邁斯尼就頭痛、發高燒,然后脈搏加速,咳痰帶血,最后不治身亡,死時全身發紫。邁斯尼來到疫區,前后還不到10天。

外國防疫專家死于俄國醫院的消息使哈爾濱全城為之震動。此前,俄國人認為只要消滅老鼠就能防控疫病,不會在俄人居住區流行,這次邁斯尼之死改變了這一看法,人們轉而開始信任伍連德。

接著,伍連德全面接管了防疫局,防疫局下設檢疫所、隔離所、治療所、庇寒所、防疫所、消毒所、急救隊等部門,其中檢疫所專門負責檢查進入傅家甸人員的染疫情況,以便釆取措施;庇寒所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者提供食宿;急救隊內設診療、消毒、抬埋、糾察等崗位。

防疫局將傅家甸劃分為4個區,每區派駐1名醫生、2名助理、4名醫學院學生以及一批衛護和保安人員。醫生帶領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檢查疫情,如果發現有人感染,立即送到防疫醫院,并對病人家屬進行隔離消毒。被感染的病人,則按照疫情的具體情況,分別把他們送到重癥病院、輕癥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醫院等處,每個病院皆配有醫生、護理人員,既能對病人進行對癥治療,又可避免交叉感染。

傅家甸的防疫措施為整個東北疫區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后來,哈爾濱俄人居住區,長春、奉天以及黑龍江全省紛紛效法傅家甸的這一模式,建立起防疫、抗疫的體系。

然而令人費解的事情仍然發生了。

盡管隔離、消毒、阻斷交通……能做的事情都做到了,但疫情并未減輕。1911年1月,傅家甸每天死亡人數在40至60人之間,不久攀升至近百人,有一天,竟然上升到創記錄的183人!問題出在哪個環節?哪里還存在漏洞?這使伍連德百思不得其解。

防疫局下面設有一個抬埋隊,專門對死于疫病的尸體進行抬、埋,棺材由政府提供,由抬埋隊將尸體運送到城北的公共墳地安葬。但隨著死亡人數不斷增加,這一規定未能有效地貫徹執行。

1911年1月的一天,伍連德來到城北的公共墳地察看情況,當他看到雪地里一排排棺槨和尸體在露天堆放著,他驚呆了,他終于找出了原因。他知道,肺鼠疫疫菌怕高溫,但不怕嚴寒,即使在零下幾十度的低溫,仍能存活下來。所以這個墳場就等于是一座巨大的細菌庫、疫病源,如果不將它毀掉,那么一切防疫工作和努力都將白費。

除去這個疫病源,阻斷尸體傳播疫菌,有兩個方法可供選擇:一是深埋;二是火化。哈爾濱冬天嚴寒,氣溫常在零下三四十度,地凍三尺,土壤結得比石頭還硬,要想挖一個土坑掩埋尸體,其工作量非同小可,何況是成百上千具尸體,除非等到春回大地,土地解凍以后才能進行。但形勢不能等待,所以只能釆用火葬的辦法。但是火葬也有一大問題。因為在當時的傳統觀念之下,身后祭奠往往厚于生前,所以保存尸體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弄得不好將會引起群憤。伍連德左思右想,認為只有上書朝廷,請朝廷下旨,才能夠安撫百姓的情緒。

伍連德的這個意見,獲得地方官員和士紳的一致支持。伍連德在給清廷的電文中,表述了哈爾濱在這次疫疾中尸橫遍野、無力掩埋的困境,并說明尸體中的疫菌仍然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因此,他懇請下旨將尸體火化。

3天以后,外務部傳來圣旨,準許伍連徳之請,同意火化。

農歷1910年的除夕,中國家家戶戶喜氣洋洋,都在忙著過春節,但哈爾濱仍然呈現一片肅殺景象:城北的公共墳地上,尸體和棺材堆積如小丘,幾百名尸體工把每200具棺木或尸體堆在一起,一共堆了22堆,然后用煤油將它們付之一炬。4400多具尸體就這樣煙飛火化了。此時,傅家甸已經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染上鼠疫或者死亡。

隨后,東北幾個疫區也如法炮制,對死于疫病的尸體全部實行火葬。

后來,俄人居住區也仿效中國的做法,把區內死于疫病的尸體全部進行火葬。俄方一共火化了1416具尸體,其中有1002具尸體是從墳墓中重新挖掘出來的。

從這時開始,傅家甸不斷攀升的死亡數字開始下降了。到1911年3月1日,奇跡出現了:傅家甸因鼠疫而死亡的人數減為零。

不久,從長春、奉天、鐵嶺等處傳來消息:死于疫病的人數也均降為零。

4個月后,那場噬殺了6萬生靈的傳染病終被撲滅——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例以防疫專家實踐與政府行為相結合、有效控制大規模傳染病的記錄。

因在東北防疫工作中立下的功勛,伍連德榮獲清廷特賞“醫科進士”,此為中國歷史上的“惟一”。伍連德在東北英勇抗疫,不但拯救了不可計數的生命,還使“防疫”、“公共衛生”的概念第一次引入中國,他創建的北滿防疫處(后改為東三省防疫事務總管理處),是中國常設衛生防疫機構之開端,為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奠定了基礎。上世紀20年代,著名學者梁啟超曾這樣評價他:“科學輸入垂50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p>

伍連德不僅是個國際知名的醫學專家,而且是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在他的一生中,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享有多大的榮譽,始終把這一切歸功于祖國。他常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自己的祖國的?!彼阅転樽鎳隽Χ陡凶院?,以能為人民解除痛苦、挽救人民生命而無上高興。他在英國接受醫學教育,學成之后毅然回國服務,將自己30多年最寶貴的年華奉獻給祖國的醫學衛生和防疫事業。

“我在清廷將覆的時候是一個很忙的人……”伍連德這樣敘述他從1907年開跋的中國現代醫學創業之旅。

1911年4月3日,“萬國鼠疫研究會”在奉天開幕,到會130多人,其中來自英、美、俄、德、法、奧、意、荷、日、印等11國的代表35人。伍連德被推舉為大會主席。他以中、英、德、法4種語言主持了會議,帶領與會者參觀疫情現場。會議歷時26天,各國專家的科研成果以長達500頁的《1911年國際鼠疫研究會議報告》(英文)出版,成為國際流行病學之經典。在伍連德的主持下,會議還通過了在中國創建幾處醫院的決定,其中經他發起或組織創建的有哈爾濱醫院、東北陸軍醫院(奉天)、北平中央醫院以及為全國檢疫事務建立的其它醫院。

1915年,伍連德開始籌建北平中心區現代醫院,不但爭取了北洋政府的撥款,還廣泛召集社會賢達和慈善家投資,終于在1918年建成了北平中央醫院。這所當時“國內最完美”的醫院是我國第一所自己創建的綜合醫院,也就是今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前身。

伍連德深感一己力量之單薄,早在1910年,就在上海報刊上征求同仁,倡議發起成立中國醫師自己的學會。1915年2月5日,伍連德、顏福慶、俞鳳賓等21位醫師在上海南京路34號俞鳳賓診所集會,宣布正式成立中華醫學會。1916年2月,中華醫學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大會,伍連德當選為會長。大會確立了中華醫學會“共策醫藥之進步,增進社會之健康,促進醫政之開明,互勉同道之道德”宗旨,討論通過了《中國醫學會章程》,規定以后會議一律使用國語,并成立了編輯部、醫學名詞部、公眾衛生部等。大會通過了條陳政府實行醫士注冊法、取締不正當之行醫售藥、嚴禁惟利是圖之外國藥;懇請教育部、外交部提撥美國庚款經費,派遣醫學生留學;呈請各省巡撫設法阻止結核病及花柳病之蔓延;條陳內務部擬定促進公共衛生之方法;條陳政府特設機關,統轄醫學事項;編輯衛生教本及教授法送部審定,以備列入小學課程等等。中華醫學會從成立之初就體現了很高的起點,是中國醫學史上濃重的一筆。

除中華醫學會外,伍連德還組織并參與了中華麻風救濟會、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防癆協會、中國公共衛生學會、中國科學社等醫學團體的工作,并為中國海港檢疫能夠收回主權、統一號令、開展業務,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中國海港檢疫始于1873年,但半個世紀中海港檢疫權與海關主權一并控制在帝國主義手中,由外籍醫生擔任檢疫醫官,為外國人服務。辛亥革命后在愛國、民主運動的推動下,伍連德多次呼吁中國自己辦檢疫,并以其領導的東三省防疫事務總管理處屬下陸路與海港檢疫所的技術業務為基礎,向有關當局提出收回檢疫主權、統一全國檢疫事宜的主張。

在伍連德等人的多次呼吁下,1929年12月,國際聯盟衛生處派調查團來華調查檢疫,伍連德、金寶善、蔡鴻3位中方博士參加該團。伍連德等向南京國民政府提交收回檢疫主權的書面報告,經交涉與國聯調查團達成協議。隨后,南京國民政府衛生署派伍連德負責收回檢疫主權事宜。

193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直屬南京國民政府衛生署管轄,伍連德任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監督,接管了外國控制的海港檢疫機構,為中國衛生事業開拓了新的境界。

伍連德一生著述等身,發表過學術論文300多篇,從《傳染病之預防》《陸海軍參用中西醫論》《尊重醫德芻言》到《中國公共衛生之經費問題》等,涉及公共衛生、流行病學、醫學教育、軍事醫學、醫藥管理、檢疫學、中西醫比較、醫學史等諸多方面。他的著述多以中英兩種文字發表,為上世紀初剛剛起步的中國現代醫學理論發展和中外學術交流作出了可貴的貢獻。1926年秋,英文版《肺鼠疫概論》由國聯衛生部印行出版,之后《霍亂概論》又獲出版,今天,這兩部專著仍被國際同行引為經典。1932年,伍連德與王吉民合撰的英文版《中國醫史》出版,該書再版多次,在醫界被稱為“王伍醫史”。1983年,由著名流行病學家J·M·拉斯特主編的《流行病學詞典》中,伍連德是惟一被列入的中國醫學家。

伍連德的醫學成就也獲得了當時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關注。2007年,諾貝爾基金官方網站公開了部分諾貝爾獎候選人的資料,人們可以查到1901年~1951年50年間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的情況。獲得提名的科學家中只有一位華人,他便是伍連徳??梢哉f,伍連德是中國與“諾獎”親密接觸的第一人。

諾貝爾獎創立于1901年,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項獎金,后又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和“諾貝爾地球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組織。

每年的9月,物理學、化學等幾個不同專業的諾貝爾委員會向全球各地的數千名獨立人士(具備一定資歷的學者、科學家等)發出邀請,請他們推薦自己認為下一年度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由于許多獨立人士經常推舉同一個人,因此每年只有不足200名科學家最終被提名,成為候選人。

諾貝爾基金會規定,除了公布最終獲獎者外,凡作為候選人的科學家,名字都不對外公開,并設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對于出現的各種傳聞,如某人獲得提名成為諾貝爾獎候選人云云,其真實性必須等50年后才能得到印證。

伍連德的“諾獎”推薦人是美國在華的著名醫生嘉惠霖。他是美國費城人,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博士。他1909年來到中國,曾在中國工作近40年,當時是廣州博濟醫院院長和嶺南大學醫學院教授。

伍連德的“諾獎”評價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學家FolkeHenschen,在瑞典醫學界乃至世界醫學界都有很高的聲望。他于1942年~1946年曾擔任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評委會主席。

伍連徳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的理由是:在防治肺鼠疫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中有杰出的成就和貢獻,以及發現旱獺在鼠疫傳播中所起的作用。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伍連德被迫離開上海全國海港檢疫事務管理處,舉家返回他的出生地馬來西亞,繼續懸壺濟世。他晚年雖遠居海外,但仍眷念為之奮斗一生的祖國。他在1959年出版的自傳序言中寫道:“我曾將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建立,直到國民黨統治崩潰,往事在我腦海里記憶猶新。新中國政府的成立,使這個偉大的國家永遠幸福繁榮……”

1960年1月21日,伍連德在馬來西亞的檳榔嶼逝世,享年81歲。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91伊人国产|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在线伊人| 97se亚洲综合|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青青草91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天天综合亚洲|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91高跟丝袜|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级黄色片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婷婷伊人久久| 久一在线视频|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一区二区自拍|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91免费在线看|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婷婷六月|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久久五月视频|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久久性视频|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爽爽视频|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av性天堂网|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欧美日韩动态图|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97se亚洲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