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安
近年來,基層央行在充分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同時,計算機信息技術操作性、系統性的審計風險也大量出現,對基層央行開展內部審計產生了不可估計的風險。本文就如何有效地防范由計算機信息技術產生的審計風險,確保審計質量,主要側重于圍繞風險的形成和防范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形成審計風險的原因
(一)人員風險。
1.部分審計人員計算機知識缺乏,可能造成審計風險。
目前,一部分審計人員由于年齡偏大,業務老化,知識結構單一,對應用計算機不感興趣;一部分年輕的審計人員計算機操作水平不高,對計算機的應用停留在初級階段。隨著人民銀行各業務部門新系統的運行,審計對象系統化,變得更加復雜了。因此,部分審計人員計算機知識缺乏,作出的審計結論有可能偏離被審計部門業務系統的實際,從而造成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工作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方面的欠缺,可能造成審計風險。
一是有的審計人員責任感不強,在審計中瞻前顧后、患得患失,淡化自己的職責,只求完成任務,不顧審計的質量,從而造成審計風險;二是有的審計人員政治素質較差,抵抗各種誘惑的能力差,為了謀取私利,借工作之便,弄虛作假,營私舞弊,從而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
(二)審計軟件風險。
審計軟件風險是指計算機審計軟件本身缺陷原因造成的風險。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開展業務系統審計,審計軟件必不可少。由于人民銀行業務部門各種新系統運行不久,本身系統就不夠完善,加上需求量不大,以及開發難度大等原因,許多軟件開發公司對開發審計軟件并不熱衷。從市場上看,審計軟件品種較少,實用性較差,功能比較單一,難以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從而增加了審計風險。
(三)審計數據不正確,可能造成審計風險。
一是人工錄入錯誤造成審計數據不正確。人民銀行計算機系統下,各種業務的辦理仍靠人工錄入,表面上的機制賬、證、表的相互平衡,可能掩蓋了人工錄入的錯漏,從而造成審計風險。二是突然斷電或死機造成審計數據不正確。計算機突然斷電或死機時,常能把RAM中的數據丟失,但用戶往往不知道數據沒有寫入磁盤,這樣就造成磁盤數據文件與已輸入數據不符,從而增加了審計風險。
(四)網絡的使用,可能造成審計風險。
隨著計算機局域網和因特網的發展,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使我們審計過程中經常用到網絡。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網絡本身具有的風險就會帶到審計中來,從而增加審計風險。如計算機病毒的破壞、黑客的攻擊都會增加審計風險。
二、審計風險的防范
(一)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在審計過程中,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審計隊伍素質的高低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審計工作質量。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審計對象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審計風險隨時存在,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樣才能在實際中采取措施去發現風險,預防風險,降低風險。因此,審計人員應加強自身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一是加強計算機審計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全面加強審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培訓,培養一支具有計算機審計理論水平,掌握計算機審計技術的新型復合型人才隊伍,以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從而降低審計風險。二是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審計人員,最重要的是要恪守職業道德,在審計過程中必須做到:敬業愛崗、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保守秘密。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提高審計軟件的質量,開發更加實用的審計軟件。
要防范計算機信息技術審計風險,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提高審計軟件的質量和實用性,任何受用戶歡迎的軟件,都是計算機專業人員與使用人員良好配合的結果。對審計軟件方面,一方面對具備基本功能的審計軟件要采取“拿來主義”,使適用的審計軟件盡快投入到審計工作中,讓廣大審計人員真正“用”起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對于某些還沒有開發審計軟件的業務系統,可考慮組織力量開發審計軟件。審計軟件開發人員必須深入審計工作的第一線,在軟件開發過程中,要有懂業務的審計人員與軟件技術人員密切配合,又要加強開發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與聯系,才能使用戶可以把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及時反映給開發者,開發者廣泛收集用戶的反饋意見,使軟件的各項功能在實踐中得到不斷改進和完善,真正成為有用的審計工具,實用高效的審計軟件可以降低審計風險。
(三)認真復查有關數據,保證審計數據的正確性。
由于大量的業務系統仍靠人工錄入和計算機業務系統異常情況出現,難免會出現錯漏現象。因此審計人員在審計時必須認真檢查被審計部門所提供的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同時要查閱計算機業務系統在審計期間內是否出現異常情況。確保正確的審計數據才能降低審計風險。
(四)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性。
網絡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但同時也將自身暴露于風險之中,為了提高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范能力應采用一些措施,如建立有效的網絡攻擊防范系統和計算機病毒防范系統,來確保網絡系統的安全,從而降低審計風險。例如采用防火墻技術、網絡防毒等來增強網絡系統的安全。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南豐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