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華
提起天津市慈善協會,不說家喻戶曉,也稱得上影響力大,知名度高,公信力強,是個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的社會公益組織。
走進市慈善協會會議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獎牌,“全國先進社會組織”、“天津市先進社會團體”、“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數了數,僅國家民政部、中華慈善總會、天津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就有7塊;黨支部7次榮獲市社工委、市民政局機關黨委授予的先進黨組織稱號。
榮譽記錄著慈善工作在建設和諧天津、美麗天津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折射出慈善工作者十幾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與無私奉獻。
市慈善協會自1995年成立以來,指導18個區縣建立慈善協會,又推動街道、鄉鎮相繼建立起69個慈善分會和86家慈善超市。全市上下聯動,形成貼近民生,服務群眾的救助網絡,已累計募集善款13億元,救助支出9.6億元,其中:市慈善協會募捐4億元,救助支出3億元。救災、救助范圍輻射到國外的海地、智利、印尼、日本和國內25個省市、自治區;僅本市受助困難群眾就達130萬人(次)。
一個沒有國家正式編制,甚至在很長時間沒有財政經費支持的社團組織,是如何讓那么多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和幫扶呢?走進他們的辦公生活,答案豁然開朗……
便利長效的募捐機制。為籌募善款,在實踐和探索中逐步形成公布賬號、劃撥、匯款,支付寶和網銀捐贈、上門取款以及一日捐、拍賣義賣、義演晚會等多種募捐方式,很受各類捐贈人的歡迎。吳炳麟是90歲高齡老人,行動不便,遇到賑災活動老人會給慈善協會打電話要捐款,慈善協會便派人到老人家里取款,時間久了老人跟協會建立了深厚友誼。
與熱心慈善的捐贈大戶簽定長期定向捐贈協議;與部分媒體簽定長期合作協議;以“手拉手”、“一幫一”的形式,確立捐贈人與受助者長期資助關系;設立留本捐息、協議定額、項目冠名、專項救助、愛心萬元基金等多種基金形式?;鹂倲蛋l展到44個,總額5872萬元。募捐長效措施為深入開展社會救助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
大愛無疆的救災行動。市慈善協會先后組織開展過9次大型賑災募捐活動,累計接收款物3.97億元(市慈善協會接收1.3億元)。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募集493萬元,用于救災;2003年抗擊“非典”募集823萬元款物,支援18家防治“非典” 的醫療機構和資助抗擊“非典”斗爭中犧牲醫務人員子女完成學業;2005年印度洋地震海嘯募集616萬元,交由中華慈善總會統一用于救災;2008年南方七省冰雪災害募集1246萬元、5·12汶川地震募集2.3億元款物,全部劃撥災區;2010年南方五省嚴重干旱募集318萬元、青海玉樹發生強烈地震募捐3942萬元、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接收款物430萬元,都及時全部用于救災;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募集款物3400萬元,正在逐步用于災區的災后重建項目。2009年獲得市合作交流辦頒發的“對口支援先進單位”獎。
享譽津門的救助品牌?!拔沂庆o??h吉祥村14歲的馬姍姍,父親因患肺結核去世,我和母親、弟弟也染上肺結核,母親危重,救救我們?!币环馇笾欧旁跁L面前?!熬戎疾和覀兞x不容辭”,會長陸煥生說。慈善協會多方籌集3萬元,在醫院、沿莊鎮大力支持下,送姍姍兩次住院治療直至痊愈。她母親去世后,還資助她完成學業。如今,姍姍已經研究生畢業,成為某研究院的正式員工。
“有愛,不再孤單”是一項針對散居孤兒的救助活動,從2004年開始,每年在“六一”前集中開展一次救助活動,發動愛心企業和人士與孤兒“結對子”解決孤兒的生活困難。10年中社會各界1000余人、100多個單位參與活動,募集資金452萬元,資助孤兒4677人(次)。
這種影響力大、參與人廣、開展多年的項目還有:“迎新春慈善助困”活動開展17年,累計募捐款物6118萬元,資助15萬戶困難家庭,先后兩次榮獲中華慈善總會授予的“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愛心成就夢想”慈善助學開展10年,募集1300多萬元善款,幫助3313名貧困大學新生圓了大學夢。兩次榮獲中華慈善總會授予的“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被市文明辦評為“天津市優秀慈善項目”;被受助家庭譽為“救人于危難”的好項目“急難救援行動”,幫助110個因突發意外陷入困境的家庭渡過難關;“慈善學校工程”46所小學受益;落實總會項目,三年內資助先天性唇腭裂矯治手術、對白血病、肺癌、肝癌、腎癌等生活困難重病患者發放11種進口藥品,共救治患者2.8萬人(次),資助手術費和發放藥品總額達5.5億元。這樣的救助項目共有22個。
弘揚美德的慈善宣傳。近三年,在本市主流媒體和國家媒體,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朝聞天下》欄目,新華社、人民網《天津視窗》、《國際商報》、人民政協報《慈善周刊》、《公益時報》、《慈善》雜志等累計刊登報道1754篇(件)、撰寫《天津慈善信息》33期;三次參加民政部、中華慈善總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全國慈善成果展;推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兩批37所中小學作為試點校。慈善文化教育同德育教育、主題班會、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收到一定成效。學校、老師、學生撰寫的認識、感悟、踐行體會等11篇文章刊登在《慈善》雜志上;兩次開展 “慈善之星”評選活動,全市評出“慈善之星”單位70個,“慈善之星”個人80名;召開 “慈善理論研討會”撰寫論文74篇;建立《天津慈善網》開創慈善宣傳互動窗口。
嚴格規范的組織建設。在市慈善協會領導心目中,公信力是慈善組織的生命線。為此,他們抓住三個環節,持之以恒不放松。
一是制定資金運作原則。即:堅持捐贈自愿,不強行攤派和變向攤派;善款使用尊重捐贈者意愿;善款與經費支出嚴格分開。從建會初期至今始終如一,這是捐贈者滿意放心的重要一點。二是基礎管理嚴格規范。市慈善協會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接受捐贈實施辦法》、《財務管理制度》、《關于捐贈款物管理工作的規定》,隨著工作需要又制定了《基金管理辦法》、《信息公布暫行辦法》、《辦事機構設置及人事管理暫行辦法》等16項制度。在執行制度上真叫一絲不茍。接受捐贈筆筆登記、發證書、贈獎牌;救助支出須由秘書長、常務副會長、會長共同簽字有效。三是公開透明,接受監督。所有募捐救助活動始終置于政府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之下。堅持接受財政、紀檢、主管部門的監督,堅持邀請社會審計機構進行年審,并向理事會報告;堅持監事會常年跟蹤項目監督;堅持通過天津慈善網等媒體定期公布捐款明細和救助活動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向社會鄭重承諾,捐贈者可隨時查詢賬目,讓善款置于陽光之下。
樂于奉獻的慈善隊伍。十幾年中,市慈善協會工作人員始終以返聘的退休干部為主,2009年開始招聘大學生,實現了新老結合。這支隊伍雖然人員時有變化,但一直奉行兢兢業業,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他們只拿很少的生活補貼,卻需要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遇有大型救災募捐活動還需要加班加點,那股子拼搏精神,真讓人佩服。
2003年鬧“非典”,他們不怕染病危險開展社會募捐,并將款物送到醫院,資助醫療機構和犧牲的醫護人員子女完成學業;5·12汶川地震,市慈善協會接收款物6429筆,總計6140萬元。在最緊張的30多個日日夜夜里,每天接待四五百人,接收幾百萬元;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募捐3400萬元款物。兩次地震募捐,大廳里每天擠滿了人,有捐款的、咨詢的、想領養災區孤兒的,還有要去汶川抗震救災一線做志愿者讓慈善協會給與幫助的;媒體記者也云集大廳現場直播、連線報道、采訪約稿。緊張和繁忙讓人喘不過氣來,可這些同志個個精神抖擻、有條不紊地應對著各項任務。每天十四五個小時超長規、超負荷的工作讓他們疲憊不堪,可沒有一個人叫苦退縮,最后出色完成賑災任務。5·12汶川賑災工作榮獲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
這只是市慈善協會的工作片段。在漫長的18年中,他們勵精圖治,以自己的愛心和不懈追求,為熱心慈善的捐贈人與困難群眾和災區人民搭起一座橋梁,讓薪火相傳,愛心傳遞。
他們不愧是為困難群眾撐起一片藍天的慈善人。?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