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的商務溝通專家拉爾夫·G·尼科爾斯認為:言語的有效性并不僅僅取決于如何表述,而更多的是取決于人們如何來傾聽。溝通作為一個雙向的行為,不能是單方一味地說個不停,而不在意對方的感受。相對于書面表達而言,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的溝通更依賴語言,而語言表述的有效性主要取決于如何說話和傾聽。有資料表明,在聽、說、讀、寫四種溝通形式中,聽的時間占了溝通的43%,而說話、閱讀和寫作則分別占了31%、15%和11%。喬·吉拉德說過,世界上有60億人口,如果我們都找到兩大武器——傾聽和微笑,人與人就會更加接近。
案例導入:你用心聽我說話嗎?
喬·吉拉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銷售員,他連續12年榮登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的寶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車銷售紀錄:連續12年平均每天銷售6輛車,至今無人能破。
有一次,一個客人到喬·吉拉德那里去買車,喬·吉拉德向他推薦了一款新型車,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眼看就要成交了,突然間這個顧客說:“我不要了。”明明這個顧客很注意這部車,為何突然變卦?喬·吉拉德對此一直懊惱不已,百思不得其解。
當天晚上11點,他實在忍不住撥通了這位顧客的電話。
“您好,今天我向您推銷的那一款車,眼看就要簽字了,不曉得您為什么突然走了?很抱歉,我知道現在已經11點了,但我檢討了一整天,實在想不出錯在哪里,因此我特地打電話來向您請教。”
“真的嗎?”
“真的。”
“是肺腑之言嗎?”
“是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聽我說話嗎?”
喬·吉拉德回答:“是的,我用心在聽您說話。”
于是這個顧客說:“可是今天下午你并沒有用心在聽我說話呀,就在簽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兒子即將進某個大學就讀,我還提到我兒子運動成績以及他將來的抱負,我以他為榮,但是我發現你沒有任何的反應。”
喬·吉拉德記得這個顧客的確是曾說過這件事,但當時他根本就沒有注意聽,也沒有在乎。
“你根本就不在乎我說什么,我看得出來,你正在聽另外一個推銷員講笑話,這就是你失敗的原因。”
喬·吉拉德主動向客戶道歉,為其今后銷售工作的改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次推銷讓喬·吉拉德洞察了人性的奧秘,他徹底改變了。
喬·吉拉德認為,賣汽車,人品重于商品。一個成功的汽車銷售商,肯定有一顆尊重普通人的愛心。他的愛心體現在他的每一個細小的行為中。有一天,一位中年婦女從對面的福特汽車銷售商行,走進了喬·吉拉德的汽車展銷室。她說自己很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表姐開的那輛,但是福特車行的經銷商讓她過一個小時之后再去,所以先過這兒來瞧一瞧。
“夫人,歡迎您來看我的車。”喬·吉拉德微笑著說。婦女興奮地告訴他:“今天是我55歲的生日,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送給自己作為生日禮物。”“夫人,祝您生日快樂!”喬·吉拉德熱情地祝賀道。隨后,他輕聲地向身邊的助手交代了幾句。
喬·吉拉德領著夫人從一輛輛新車面前慢慢走過,邊看邊介紹。在來到一輛雪佛萊車前時,他說:“夫人,您對白色情有獨鐘,瞧這輛雙門式轎車,也是白色的。”
就在這時,助手走了進來,把一束玫瑰花交給了喬·吉拉德。他把這束鮮艷的花送給夫人,并誠懇地說:“祝您生日快樂!”那位夫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非常激動地說:“先生,太感謝您了,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過禮物。剛才那位福特車的推銷商看到我開著一輛舊車,一定以為我買不起新車,所以在我提出要看一看車時,他就推辭說需要出去收一筆錢,我只好上您這兒來等他。現在想一想,也不一定非要買福特車不可。”
最后,這位婦女就在喬·吉拉德的汽車展銷室買了一輛白色的雪佛萊轎車,并開了一張全額支票,其實從頭到尾喬·吉拉德的言語中都沒有勸她放棄“福特”改買“雪佛萊”,只是因為她在這里感受到重視,于是放棄了原來的打算,轉而選擇了喬·吉拉德的產品。
案例分析
客戶愿意花時間同那些關心其需要、問題、想法和感受的人在一起。喬·吉拉德從自己先前的教訓中認識了傾聽的重要性,明白了銷售人員永遠要學會傾聽,去傾聽對方的談話內容,尊重對方的心緒,這樣就成功了一半。
任何一位客戶都討厭受到冷遇。你把客戶晾在一邊,那客戶當然會讓你的生意泡湯。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讓客戶感受到一種熱情的重視,這樣顧客才會接受你。
把優質服務作為最高目標。作為員工,必須搞好與顧客的關系,自覺地為顧客服務。要樹立正確的經營、工作思想,具備良好的服務意識,了解顧客的需要,研究顧客的心理,認真聽取顧客的意見,爭取顧客的理解和支持。你為顧客服務并不是在幫顧客的忙,而恰恰是在幫自己,顧客如果給予這個“服務”機會,這不但是你個人的成功,同時更是企業的成功。
案例問題
一、什么是傾聽?二、傾聽的作用是什么?三、傾聽的層次和障礙是什么?四、有效傾聽的技巧是什么?
案例感悟
一、什么是傾聽?
傾聽就是接受口頭及非語言信息、確定其含義和對此作出反應的過程。商務溝通活動中的一個重要行為就是善于傾聽,溝通能力強的人也是善于傾聽的人。傾聽能力是一種個人能力,也是溝通者具備優秀素質的具體表現。在口頭溝通活動中,傾聽不僅能獲得對方傳遞的聲音信息,還能捕捉到對方情感的變化。傾聽者的傾聽方式、傾聽態度直接影響到溝通成效。
二、傾聽的作用
人們常說,一個善于傾聽的人往往比一個能言善道的人成就更大。對別人保持強烈的興趣,不僅能取悅他人,還能借機對他們進行較冷靜地觀察。這個習慣能幫助你更客觀地了解和評價自己,也能幫你增長分析他人的能力。另外,如果我們對那些自己不太熟悉的事物保持興趣,也有助于我們開闊視野。傾聽的作用如下: ①傾聽是獲取信息、開闊視野的重要途徑。②傾聽是對別人的尊重和鼓勵的特殊方式。③傾聽是為自己爭取主動的關鍵。④傾聽可增進彼此的理解與信賴。⑤傾聽可改善周圍環境的氣氛,有利于獲得身心健康與成功。
三、傾聽的層次和障礙
傾聽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通過傾聽你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以達到自己的目標,認真地傾聽也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傾聽”也有層次之分,在卡內基訓練的架構中,傾聽的層次由低到高分為五種。
一是聽而不聞。可以用“忽視對方”來形容,心不在焉,只是沉迷在自己的世界,對方的話如同耳邊風,完全沒有聽進去。二是假裝在聽。只是耳朵打開了,卻沒有打開心、腦,所以,別人的談話就從左耳進、右耳出。可能會用身體的語言假裝在聽,略有反應其實是心不在焉。三是選擇性地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只聽自己想聽的部分。只聽適合自己的意思或口味的部分,與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動消音過濾掉。換而言之,這種人對于他人之言有“偏食”的習慣,他認可的對象或話題,他才會打開全身的收訊器。四是專注地聽。能夠全心全意地凝神傾聽,但始終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傾聽,因而即使每句話都進入大腦,可能否聽出說者的本意、真意,仍是值得懷疑。五是同理心地傾聽,就是積極換位思考地傾聽。一般人聆聽的目的是為了做出最貼切的反應,根本不是想了解對方。所以同理心的傾聽的出發點是為了“了解”而非為了“反應”,也就是透過交流去了解別人的觀念、感受。在對方講話的時候,眼神能看著對方,專注地聽,并且撇開成見,站在對方立場思考。這種傾聽就是打開身上所有的收訊器,去感受、去觀察,讓自己“感同身受”。這個傾聽技巧能在對方不愿表達意見時,通過技巧詢問使對方講出來,并且解決問題。
傾聽的障礙。不是所有傾聽都會達到理想的效果,因為傾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障礙。來自傾聽者自身的傾聽障礙:①注意力不集中。②打斷說話者。③缺乏自信。④過于關注細節。⑤排斥異議。⑥心存偏見。⑦太注重說話方式與個人外表。⑧厭倦。大家熟知的列隊傳話游戲就生動具體地表明,傾聽障礙是客觀存在的。
四、有效傾聽的技巧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因為當我們的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他們就有了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但是當我們表現得比他還優越,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造成羨慕和嫉妒。
掌握傾聽的藝術并非很難,只要克服心中的障礙,從小事做起,肯定能夠成功。①創造有利的傾聽環境。盡量選擇安靜、平和的環境,使對方處于身心放松的狀態。②在同一時間內既講話又傾聽,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立即停止講話,注意對方的講述。③盡量縮短自己的講話時間。④專注于講話者的主要觀點。這是讓對方相信你在注意聆聽的最好方式,適時的發問和要求對方闡明正在討論的一些論點其效果更佳。⑤觀察對方。端詳對方的臉、嘴和眼睛,尤其要注視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傳遞者的外表。這能幫助你聆聽,同時,能完全讓傳遞者相信你在聆聽。⑥平和的心態。不要將其他的人或事牽扯進來。⑦注意自己的偏見。傾聽中只針對信息而不是傳遞信息的人。誠實面對、承認自己的偏見,并能夠容忍對方的偏見。⑧抑制爭論的念頭。注意雙方只是在交流信息,而非辯論賽,爭論對溝通沒有好處,只會引起不必要的沖突。⑨保持耐性,讓對方講述完整,不要打斷他的談話,縱然只是內心有些念頭,也會造成溝通的陰影。⑩不宜過早做出結論或判斷。人往往立即下結論,當你心中對某事已做了判斷時,就不會再傾聽他人的意見,溝通就被迫停止。因此,傾聽時要保留對他人的判斷,直到事情清楚,證據確鑿。11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否則容易造成傾聽過程的混亂和矛盾。12鼓勵交流,雙方互為傾聽者。用眼神、點頭或搖頭等身體語言鼓勵對方傳遞信息。
(作者簡介:齊平,曾擔任中國機電工業雜志副主編。現為自由撰稿人,在北京市多所高等院校擔任兼職教師,講授商務談判、管理溝通、西方經濟學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