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職業病是農業生產勞動中常見的一類疾病,主要由接觸一些致病物質引起。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應提高對此類疾病的認識,積極加以防治,以免對皮膚造成損害。
菜農皮炎 菜農由于在挑水、澆灌、施肥和采摘蔬菜勞動中,經常接觸糞水、污泥及潮濕的菜園地面,皮膚受到浸漬發白、發癢,受蔬菜及菜田里農藥、化肥的刺激,浸漬現象加重,發生糜爛而引起浸漬性皮炎。治療方法:一旦發生菜農皮炎,應首先洗凈手腳、擦干,然后撲上干燥的粉劑,如滑石粉、50%枯礬撲粉等便可治好。有發膿者,應搽磺胺軟膏、四環素軟膏等。
接觸性皮炎 有過敏體質的人如果經常接觸兔的毛皮,手背、下肢、腹部皮膚上會出現紅色凸出皮膚的疹瘡,發癢,抓傷后可發炎。因此飼養室通風要好,此類人在給兔剪毛時應先戴上口罩和手套,還要穿隔離衣,然后再接觸兔毛。對有癬病的兔子應積極治療。接觸兔毛后,雙手應用肥皂或鹽水洗凈。
麥芒癢 又稱麥瘡、麥疥病,是由麥芒刺激皮膚引起的一種急性皮膚病。該病常見于麥收季節,可發生于男女老少,出汗多的人容易罹患,以皮膚嬌嫩、對異物刺激敏感者為多。麥芒癢主要表現為接觸部位出現針尖樣皮疹,局部瘙癢,皮膚刺痛,若經汗水浸泡,癥狀常會加重,嚴重時還可產生水皰,抓破后可發生糜爛,很像濕疹。為防止麥瘡,在麥收季節收割、脫?;蜻\輸麥子時,應穿長袖衫和長筒褲,袖口和褲腳要扎緊,最好穿長筒鞋和襪子,盡量減少皮膚的外露部分,避免與麥芒接觸而致病。要注意衛生,勞動收工后用溫水洗澡。對沾上麥芒、麥皮、麥糠的衣服須及時更換清洗。勞動前在身體暴露部位,如手、面等,可預先涂搽一薄層止癢劑或止癢油,以減少麥芒、麥皮對皮膚的刺激。麥芒癢一般不需特殊治療,通?;疾『笮菹等占聪?,或在麥收后數日便可自愈。若予治療,在患有皮疹的部位,可先用清水洗凈,再涂搽爐甘石洗劑,或用民間配方,即食醋30毫克,白酒30毫升,加熱水250毫升,放入花椒5克,浸泡1~2小時后,將浸液涂搽患部皮膚,具有較好的止癢去痛效果。
蟲咬皮炎 是秋收季節的常見病,俗稱“谷瘡”,多由毛蟲、螨、蟻、虱、蚊等叮咬引起,使皮膚紅腫、發癢、起疹,嚴重者可造成風團、紅斑或水皰等。此時可以涂薄荷爐甘石洗劑、皮炎平霜,或用鮮馬齒莧、野菊花、青蒿擇一搗爛涂敷。注意切勿撓抓,以免潰破感染。下田前最好在皮膚暴露處搽風油精加以保護。
水浸瘡 即稻田皮炎,是插種稻秧或收割水稻時與田水接觸而引起的皮膚病。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為動物血吸蟲尾蚴皮炎,另一為浸漬糜爛型皮炎。前者一般下田10~30分鐘后發病,先感浸水部位皮膚瘙癢,隨之出現菜籽大小的細點,數小時后發展成黃豆大小的水腫丘皰疹,劇癢并有刺痛;后者多因手足長時間浸泡在含有機物豐富的田里,使指(趾)縫和掌面等處皮膚不斷地機械性地摩擦所致。使摩擦處表皮腫脹、起皺,隨后表皮破潰,露出紅色的糜爛面滲液或感染化膿。對前者的預防,首先是消滅椎實螺,其次可采用松香200克,鹵水200毫升,酒精50毫升,黃甘油200克,共制成防護膏涂搽在皮膚上形成藥膜,用以隔絕疫水。對后者的預防,應盡量避免在高溫水田中作業,搶種時可采用“分組干、濕輪作法”,即下田幾天后,在旱地勞動幾天,再下田。下水前亦應外涂防護劑保護,如復方墨旱蓮軟膏,即用鮮墨旱蓮8公斤(干品3公斤)、明礬75克、凡士林適量,先將鮮墨旱蓮搗爛取汁(干品煎液后濃縮),置鍋內濃縮至500毫升,加明礬熔化后,再加入凡士林1500克,另加苯甲酸5克防腐,調勻后可于下水前涂藥一次,有良好效果。
谷癢癥 是農村常見病,又名“螨皮炎”、“稻草癢”、“雜貨癢”等,是一種螨蟲叮咬皮膚后引起的急性皮炎。因多發于接觸谷物雜草的農民,故名“谷癢癥”。本病多發生在溫暖潮濕的夏季和秋季。皮疹以橢圓或圓形紅色證疹、丘皰疹及丘疹為多,先于身體接觸部位發現,繼之露出部位也可出現,嚴重者皮疹可為水腫性紅斑、丘疹頂端可見出血點,瘙癢劇烈,尤以夜間為甚。一般皮疹較局限,但也可遍及全身,而出現頭暈、惡心、嘔吐、乏力及發熱。癥狀嚴重的可有胸悶、腹瀉,個別患者可發生哮喘。病程約1周左右,可留下色沉斑點。預防措施主要為:注意居室的通風干燥,消滅病原蟲,必要時可噴灑消毒劑;接觸谷物及干農活時注意防護,勤洗澡更衣;家用草席及谷物發現螨蟲,應及時消毒和日曬。治療以對癥為主,可外用清涼止癢的霜劑或爐甘石洗劑,加用抗組胺藥物,合并感染的可加用抗生素。
類丹毒 是流行于動物,尤其是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本病的病原為豬丹毒桿菌,易使豬受染引起豬丹毒。健康豬和牛、羊、雞、魚、蝦等都可成為帶菌者,獸醫、家畜飼養者、魚蝦水產經營者、屠宰工人、炊事員及家庭主婦等,均可因手部外傷后接觸帶菌魚、肉或被魚刺等刺傷而感染。人被傳染后,可發生類似丹毒的損害。本病潛伏期為1~3天。初起時患處疼痛,可有輕微發熱、頭痛及全身酸痛等癥狀,數日以后皮疹出現。通常發生于手部,表現為一個疼痛的紅點,逐漸擴大,成為一片邊界清楚的紫紅色斑狀腫塊,邊緣部分稍高起,不化膿,也不破潰,可有水皰。自覺瘙癢或刺痛,手指如被波及,常因腫脹及按痛不能自由屈伸。大多數患者3周后自然痊愈,有些病人在皮疹消退后不久,在原處或附近未患病處又發生皮疹。本病治療,首選青霉素、四環素、紅霉素、麥迪霉素;皮損局限者治療,以大劑量青霉素肌內注射,或于病灶周圍以青霉素與鹽酸普魯卡因混合作環狀封閉。局部禁用水洗。彌漫型或發生敗血癥者,除用青霉素外,還可內服磺胺類藥或注射免疫血清。接觸豬肉及魚類等水產品時,防止刺破及切傷皮膚,做好肉品加工及水產部門的衛生防疫工作,均有利于預防本病的發生。(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副主任醫師 寧蔚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