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冰冰
摘要:近年來食品安全質量問題廣泛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成為各國食品管理的難點。文章通過分析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影響,建立各方協調的控制機制,研究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機制的創新與應用。
關鍵詞: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機制;行業協會;消費者;創新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09-0155-02
1 概述
隨著我國科技與經濟的發展,食品數量安全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質量問題卻頻繁發生,影響范圍和程度逐漸增大。例如:雙匯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毒豆芽事件等均對人民的健康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了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我國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人們對高質量食品的期望與實際食品質量之間仍存在一定距離。因此,本文提出了將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和消費者四者緊密結合,共同控制食品質量的管理機制,并通過實際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
2 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各方行為研究
2.1 政府管理
政府管理是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最重要因素。有效控制食品質量安全也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通過發放各類生產許可證、發布行政法規和命令、進行處罰或獎勵的手段,確保避免市場失靈,積極提高關系人民生活的社會福利。
2.2 食品生產行業
每個企業對食品安全生產的理解與生產動機對食品質量影響很大。有的企業為了長期的利益,實施主動控制是效果最好的途徑。但受到企業領導人素質、企業性質、生產背景等各方面影響,很多企業急功近利,為了縮減成本忽視食品安全問題。
2.3 消費者
消費者是食品安全問題的最終解決者,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理性解決這一問題。年齡、教育程度的不同造成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有所差異。隨著人們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及食品質量安全知識的普及與教育,導致多數人愿意為食品質量安全支付額外費用。
2.4 行業協會
政府和市場的調節作用有限,需要行業協會對公共事務進行控制引導。相對于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是一個非政府、非盈利組織,它的加入有利于“公私共治”的管理策略。行業協會的主要職責是為企業服務、自律、協調、監督和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協助政府部門。
3 食品質量安全控制博弈論分析
博弈論是指某個主體在進行決策時受到一些有直接關系的主體影響,但它決策內容的同時也影響著這些主體的決策問題。在進行食品質量安全控制中,政府、企業行業、消費者和企業自身之間的博弈關系,最終決定食品的質量。
3.1 食品生產企業間的博弈分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種類越來越豐富,食品供應鏈相對增長。食品供應鏈由生產資料供給、初級農產品生產、食品的加工、流通等組成,應用供應鏈上各環節的博弈關系可以分析各方合作的條件。
X:上下節點間能夠合作共同抵御風險的概率;Y:上下節點間加強合作的概率;A:上游節點正常情況下收益概率;B:下游節點正常情況下收益概率;C:上游或下游節點遭受意外以為損失概率;(1-β)C:上下游合作時遭受意外上游的損失;βc:上下游合作時遭受意外下游的損失。
上下節點獲利的期待值分別為:
如上式所示,x與(1-β)成反比,y與β成反比。因此在存在質量風險時,上下游企業合作,可以有效減小損失。
3.2 政府與食品企業間博弈分析
政府與食品企業之間存在博弈關系及政府通過收集食物供應鏈上各供應企業信息,例如,企業規模、產品銷售價格、原材料價格及質量、從業人員素質等,制定食品質量安全監督制度。但政府部門的信息采集存在很多問題,生產企業的故意欺瞞、造假等行為嚴重,信息缺乏真實性。同時在政府制定出政策后,企業針對這些制度又制定合法逃避政策,造成安全監督部門執行困難。
通過博弈理論分析政府與食品企業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政府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對質量問題的管理成本與企業違法生產的成本成正比。因此為了減少企業違法生產成本,要適度降低安全監管成本;企業違法經營生產的概率與違法所得利潤成正比,與質量安全監督部門管理需要成正比;質量安全監督部門對違法經營生產的處罰力度越大,企業違法生產經營發生概率越低;監督檢查頻率與違法經營發生頻率成反比;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部門的監控能力越高,監管成本越低,違法生產行為成本降低,頻率降低。
4 食品質量安全控制中企業間互相激勵的作用
“激勵”是組織行為學中的概念。食物產業鏈上供應商、生產廠家、分銷商、零售商間激勵作用的核心是達到“雙贏”。基于食品供應鏈上各節點的合作模式,食品最終的質量由體系整體決定。例如食品加工業、原料供應商和食品制造商分別在供應鏈上處于上下游節點上。對于食品制造商來說,他們希望上游的原料供應商能夠按照他們的要求提供優質的原料,在不明確供應商的質量決策的情況下,制造商需要與原料供應商制定質量擔保合同,這種行為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激勵決策的制定可以有效地明確上下游節點企業的責任與義務,通過獎懲的方法,促進彼此達到最大的利益。在食品質量控制中企業之間的激勵作用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激勵目標具有針對性;實施激勵的企業間關系分析明確;確定被激勵方感應靈敏度;激勵方法適當。同時也可以運用聲譽激勵的運行機制,如下圖1所示:
圖1 聲譽激勵運行機制
5 結語
隨著人們食品質量意識的提高,食品質量要求逐漸嚴格,但實際生活中食品質量供給水平與消費者期待的水平存在很大差異。食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自身和消費者。“政府管理失靈”和“市場調控失靈”將造成食品質量風險。將各影響因素緊密相連,通過博弈理論進行分析,最終得到優化關系。并通過各企業間的激勵政策,互相監督促進,才能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李哲敏.食品安全內涵及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北京農
業職業學院學報,2004,18(l):18-22.
[2]劉文,王著,許建軍.我國流通消費領域食品安全現狀
及對策[J].我國食物與營養,2005,(5):36-38.
[3]李軍鵬,傅賢治.基于市場失靈的食品安全監管博弈分
析[J].我國流通經濟,2007,(7):52-55.
(責任編輯:周加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