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力行,李明湛



恩平市農民代表黃海燕光榮當選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成為該市建縣(市)以來的第二位全國人大代表。
乍一望去,33歲的黃海燕,黑里透紅的臉龐,樸素的衣著……如果不是那知性的言談,估計她給人的第一印象和普通的農民沒什么兩樣。
可是,她的創業經歷說出來后,卻令人驚奇。2002年7月,黃海燕從廣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大學本科畢業,曾在廣州園林科學研究所擔任部門主管,月收入超過6000元,丈夫是完全可以在廣州謀到一份高收入工作的退伍軍醫……而今天站在筆者面前的黃海燕卻是恩平市藍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總經理。為了實現創業夢,她放棄了待遇不錯的工作,回到了農村。經過多年的打拼,她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黃海燕是千萬大學生回鄉創業的典范,因表現突出,她先后被國家、省、江門及恩平市有關部門授予“全國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個人”、“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先進個人”、“江門市農業工作先進個人”等殊譽,分別當選為江門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帶領老區更多群眾走上致富之路
黃海燕大學畢業,以優異成績被科研單位吸收為科技人員。或許,如果一直這樣走下去,黃海燕會成為植物學家。可是,這個時候黃海燕卻選擇了辭職,決定與是退伍軍醫的丈夫回到革命老區家鄉恩平大槐鎮大朗村建起苗圃場,開始創業。
黃海燕的創業道路很坎坷。2006年初,她籌集了10萬元,租賃村里13畝地,購置設備,搭起了13個溫室大棚,還在家里建立了實驗室,買進了香蕉初級苗。她一個人干著多人的活,白天當農民,晚上則在實驗里進行試管香蕉苗實驗……慢慢地,苗圃場走上了正軌,并且在2007年賺到了第一桶金,賺回了10萬元的成本。2008年,黃海燕的創業夢想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擊,當年8、9月,兩次特大臺風讓她苦心經營的苗圃場損失慘重。13個溫室大棚中有11個被完全摧毀,香蕉苗損失超過9成,經濟損失逾10萬元。
事業從頭再來。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她的溫室大棚不但全部恢復生產,而且還增加了6個,產品也得到極大豐富。她說:“那時,我覺得離實現夢想又近一步。”
臺風沒有刮走黃海燕的夢想,卻為她打開了另一扇門。黃海燕說:“香蕉苗從試管苗到出圃,僅需要3個月,但要隔年培育,兩年中必有一年難以開拓新客戶,因此限制了市場的發展。因此,在2008年臺風過后,我有新的創業構想,就是逐漸將精力轉到發展名貴花木上來。”
當年,她在溫室大棚基地外租賃了25畝土地,培育巴西鐵、一帆風順、羅漢松、山海帶等10多種名貴花木。同時還根據市場需求,培育了薄荷、百里香、羅勒等20多個品種,專門供應給珠三角地區的星級酒店和西餐廳。
可是,黃海燕發現,因為大槐瀕臨南海,每年都有臺風光顧,而且大朗村交通也不算便利,產品難以走向更大的市場,這對農業的規模化發展是極大的阻礙。怎么辦呢?經過和丈夫商量,黃海燕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農業基地搬遷到更加合適地方,從頭再來。
2009年7月,黃海燕創立藍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君堂鎮中安村重新安營扎寨。她利用首期簽下的80畝地,準備種植大棚蔬菜,但再次遇到了資金周轉問題。黃海燕說,這個時候,江門市領導聶黨權到恩平調研視察,了解到了她的困難,并且在他和江門市委市政府、恩平市委市政府和恩平市農業局、科技局、人社局、婦聯的幫助下,黃海燕獲得了江門農信社一筆特殊的“信用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黃海燕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方向,利用技術優勢開辟新市場,在“奇特”上做文章,培植“奇瓜異果”和名貴觀賞植物,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在創業過程中,黃海燕還通過基地的示范帶動,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引領當地農民走上科技致富道路,推動了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目前,成立于2009年的恩平市藍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帶動了300戶農民開展蔬菜種植,創造了3000萬元的年產值,其中公司年產值超120萬元。
說起當初的決定,黃海燕說:“我一直對農村懷著深深的感情。那一年,黨和國家要建設新農村,推出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可是,我發現許多農民兄弟不知道如何致富,因此我希望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帶領更多農民走上致富之路,為家鄉老區建設作出貢獻!”
參加人大會議,我有很多話說
黃海燕雖是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但這位來自恩平的農民代表言談間沒有絲毫怯場:“在這次大會上,我會爭取發言,我不僅僅是一位農民代表,還是一位大學生創業者,對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農問題,結合我這幾年農村的創業經歷,談談體會,我有很多話想說。”
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黃海燕的自信來自她豐富的創業經歷。
黃海燕說,自己最關注的是恩平的金融環境問題。會議期間,黃海燕向大會提交議案《關于加快恢復廣東恩平金融環境的建議》。
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違規貼息吸儲,恩平市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村信用社先后發生了金融風險,金融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嚴重束縛。“盡管恩平經濟社會發展下于提速階段,但金融抑制仍然是當前最大的困擾。”黃海燕對筆者說。
“修復恩平金融生態環境”被列入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恩平市委、市政府也積極落實金融工作各項措施,恩平的金融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但當前金融業布局不均、結構失衡、主力缺位等問題依然嚴重制約恩平整體的經濟社會發展。
農業貸款的“一言難盡”,作為現代農業的實踐和推廣者,黃海燕有著切身的體會:“1998年至2007年間,恩平市國有商業銀行的農業貸款發生額持續為零。”除此之外,中小企業貸款同樣令人“望貸興嘆”。作為全國唯一沒有農信社的縣級市,恩平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發展嚴重不足,恩平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十分突出。
黃海燕建議:由于恩平自身經濟以及中國農業銀行早已上市等原因,上世紀90年代金融風險后,上級認定恩平市政府應承擔對中國農業銀行的10億元保兌債務應該豁免。“要從根本上解決恩平金融風險后遺癥,不能繞開這個大障礙。”黃海燕告訴筆者。
“國家對恩平農村金融建設給予政策上的扶持,在貸款審批和利率方面給予恩平優惠。”黃海燕還建議,尤其給予恩平市中小型企業和“三農”以最優惠的利率,減輕中小企業和“三農”的負擔,促進其健康發展。
人大會議審議國務院機構調整方案,要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高當前食品藥品的監督管理水平。
黃海燕覺得,通過機構組建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固然重要,但在全社會做普法工作,讓食品藥品生產廠家具有法律意識,這個方面同樣也很重要。
她說,自己是搞農業的,對農產品的安全問題有一定的發言權。“當時我們恩平有一個村民去市場買了兩條苦瓜,當天吃了一條,另一條晚上就放進了冰箱。可沒想到第二天拿出苦瓜一看,居然變長變大了。她拿著苦瓜來問我,我看了看告訴她,這可能和苦瓜種植期間被注射了植物類激素有關。”
當前,消費者對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國家組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是大好事。不過,同時更應該在全社會做好普法工作,要讓做食品藥品的生產廠家明白不能采用不正常途徑。有監管和普法兩個方面雙管齊下,我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黃海燕如是說。
我要當新型的農民
身為恩平藍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海燕,是“全國科普惠農興村科普計劃帶頭人”……她頭上的光環很多,但每個光環的背后,都有勵志的故事。在菜棚里,筆者見到了剛參加完十二屆人大會議回來的黃海燕。她說:“當選為省全國人大代表后,我肩上的擔子更重。”黃海燕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學習領會中央1號文件精神,黃海燕很振奮。想想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工作,發現自己就是一個新型的農民。她說:“我就是要當這種新型的農民,聽到‘新型農民這幾個字時,內心在發顫,這是一種共鳴。”
強化農業,惠及農村,富裕農民。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年聚焦“三農”。黃海燕表示:“中央1號文件提出一個新名詞‘家庭農場,政府提倡大力發展的模式,目的就是為了增強農村經濟活力,文件出臺前,其實我在恩平農村已經探索了多年。”她同時表示:“在經營模式中,中央1號文件很重視農民合作社的建立,農民合作社有利于集約使用土地,可以將土地集中在幾個大戶手中,這樣就便于機械化的推廣使用,還可以對農民集中教育培訓,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等。我將公司定位為專業的服務公司,今后探索‘專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當然新經營模式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還需要多方的配套措施的出臺。”
目標明確,貴在落實。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她一直為“農”字而操心。她的議案要點是恩平金融環境亟待修復優化,給予“三農”以最估量的利率,減輕負擔,促進其健康發展。
農村有施展拳腳的廣闊天地
“國家一直都很重視‘三農問題,農村有施展拳腳的廣闊天地。”黃海燕心中有自己的一盤棋:以這種模式在三至五年能帶動農民超過1000戶,創造1億元的年產值。“借著中央1號文件的東風,如果文件能夠落到實處,我的夢想會很快實現。”黃海燕對未來充滿信心。
從黃海燕的創業經歷可以看到,良好創業環境的營造,離不開一些鼓勵性的利好政策。近幾年,政府一直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為此,各相關部委也不斷出臺有關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排除一切政策障礙。地方政府同樣積極創設環境,為大學生創業助力。
在創業的過程,金融機構的支持尤為重要。黃海燕的苗圃場在遭遇兩場臺風的襲擊后,如果沒有江門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雪中送炭”,及時幫扶一把,黃海燕不可能這么快重新站立起來,所以她對此一直心存感激。
沒有學生創業,就沒有美國硅谷。大學生創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早在20世紀末,有關專家就曾作過這樣的預測:“21世紀,全球有50%的大中專生要走上自主創業之路。”我們希望大學生在創業中能夠激發出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要相信外在的困難只是一時的,而希望卻在創業的磨練中不斷積攢。
觀念,與時代一起改變,與新生力量一起前行。路,就在你我腳下,愿黃海燕的創業故事能給予我們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