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翼
每到春節期間,總能收到一條條祝福的短信。不過今年似乎有了些變化,在手機短信拜年之外,還出現了多種送祝福的方式:微博拜年、微信拜年……近日,中國移動發布春節期間移動通信統計數據表明,春節七天(除夕至初六),中國移動數據流量猛增,同比翻番,增長105%,遠遠超過短信、彩信的增長。這個春節,微博、微信風頭正勁,刷新著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記得在去年年底一些媒體關于2012年“年度漢字”的評選中,“微”字脫穎而出,被評為了“年度漢字”。
人們常說,“微不足道”。可是這一次,一個“微”字,卻讓人沉思。
“微”生活,大變化,見證的是科技的迅速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刊物等“微”產品的相繼出現,成為科技時代里人們分享生活、陳述觀點、通信聯系、休閑娛樂的新寵。這些新的科技產物從另一方面來說,其短小、精煉、靈活的形式,也正是當下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時代表征的一種呈現。
“微”時代,新時尚,反映的是當下時代社會人群分化所帶來的明顯代際差異。上微博、玩微信、看微電影……更多的屬于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這一代人,成為他們與其父輩之間明顯的區別標志。一位80后知名作家曾在自己的微博里說了這么一件事,她問自己的父親(其父也是一位知名作家),爸爸你有沒有微信?父親的回答是,我說什么你現在都不聽,我還能有威信?看完讓人啞然。而這條微博也被網友們轉發達三萬多次。
“微”人物,見大義,展示的是普通人身上并不普通的能量。年輕媽媽吳菊萍用瘦弱的身軀托起了高空摔下的嬰孩;杭州的司機吳斌用最后一點微弱的力氣拉好手剎,挽救了全車旅客的生命;還有剛剛揭曉的“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高淑珍……人微,言不輕,力量并不渺小。正如主持人白巖松所說:“微是你我,是每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個被打撈上岸不再沉沒的中國聲音,是每一個能被看見、能被聽見的人。”
誰說“微”不足道?于細微處,我們的社會就這樣飛速前行。
(選自《人民日報》2013年2月25日)
【感悟】
這篇文章關注的是一個“微”字,作者就“微”展開了深刻的思考。于細微處,我們的社會就這樣飛速前行——“微”生活,大變化,見證的是科技的迅速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
“微”時代,新時尚,反映的是當下時代社會人群分化所帶來的明顯代際差異;“微”人物,見大義,展示的是普通人身上并不普通的能量。親愛的同學們,于細微處,你發現社會的變化了嗎?【閱讀訓練】
1.結合語境理解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脫穎而出:
微不足道:
2.閱讀文章第一段并在文中畫出這段文字的中心句。
3.對全文來說,文章第一段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4.對于“微”字,作者從哪些方面展開了思考分析?
5.請對文章結尾一段作簡要賞析。
(周俊根設計)
(參考答案見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