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比利時物理化學家伊利亞·普里戈金,獲獎理由是他對非平衡態熱力學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特別是創立了熱力學中的耗散結構理論。
普里戈金從20世紀50年代起,領導比利時布魯塞爾學派的眾多科學家經過十多年研究,于1967年創立了熱力學中的耗散結構理論。
耗散結構理論基本思想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與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耗散,實現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空間、時間或功能上的有序結構,形成具有一定組織和秩序的穩定動態結構,耗散結構是指這種穩定有序狀態的宏觀結構。
耗散結構理論的提出昭示了一種新的自組織發展觀和一次重要的科學革命,作為以揭示復雜系統中自組織運動規律的一門具有強烈方法論功能的新興學科,其理論、概念和方法在探討自然現象中獲得了成功,在化學、生物、激光等方面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促使人們利用該理論對社會現象及有人參與的過程進行研究。
普里戈金的混沌理論向我們表明,復雜系統從存在到生成、從混沌之中涌現有序是不可逆的,充滿著不確定性的發展過程。人們原本置身于一個決定論和非決定論在系統的發展中難分難解地聯系在一起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