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凝瑤

4月11日,以“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綠色建筑”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重慶)城博會,在重慶市南坪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為期4天。組委會介紹,這屆城博會首次將融入英國小鎮的“貝丁頓低碳社區”的設計理念,在現場搭建一個“零碳體驗城”。重慶市民可以不用走出國門,就能體驗零碳生活,近距離感受低碳城市建設的前沿理念和技術。
與此同時,浦東的“零碳方舟”也正式亮相。“方舟”完全采用自給自足的能源供應方式,在沒有通水、通電、通煤氣的無城建區域,也供人居住生活。位于九龍灣的首座香港零碳建筑物“零碳天地”正式對外開放。隨著霧霾的加劇,零碳城已經在人們對潔凈空氣的夢想中崛起。
世界首個零碳社區:貝丁頓
重慶“零碳體驗城”的原型,是英國最大的環保生態小區——貝丁頓零能源社區,它是世界上第一棟零碳社區。社區全稱“貝丁頓零化石能源發展”社區,由世界著名低碳建筑設計師比爾·鄧斯特設計,2002年完工,吸引約百戶居民入住,作為英國最大低碳可持續發展社區,如今已成為世界低碳建筑領域的標桿式先驅。這個“零碳社區”,并不是完全沒有碳排放,而是通過利用太陽能、節能建筑等手段,不使用煤和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
社區建筑,加厚外墻像一件絕緣外套,夏天可阻熱,冬天可保暖;屋頂的風動換氣系統,利用熱交換原理,保證空氣流通,可保持50%-70%的空氣濕度;向陽面部分玻璃窗和屋頂安裝了透明太陽能電池板,供小區40輛電動汽車充電。
一般家庭的能耗,主要為取暖、照明、做飯、家用電器和汽車所需。貝丁頓社區在每一細節避免使用石油、天然氣等有碳排放的能源。室內選用最新高效節能型的家用電器與照明設施,即使一戶所有房間都開著燈,也只有120瓦耗電量;雙沖水廁具、曝氣龍頭和淋浴器可使每戶每年節約用水5萬余升。小區能源檢測值顯示,家庭供熱(取暖和熱水)消耗的能源只有一般家庭的10%,耗水量只有英國平均值的50%,與典型的郊區住房相比,居民可減少60%的能源和90%的熱力需求。
貝丁頓社區還設有熱、電中心,提供小區熱水和用電。發電燃料是當地修剪下來的樹枝和廢木料。熱電中心與國家電網相連,一般情況下可滿足小區需要,多余部分供給國家電網;用電高峰時,國家電網可以補充。
貝丁頓社區零碳排放,無廢棄物。屋頂承接雨水,部分流入陽臺花園儲水罐,用于花園澆灌,部分流入地下儲水罐,經處理后沖洗廁所。貝丁頓社區還鼓勵住戶使用公共交通或租用小區零碳排放電動汽車和自行車,取代私家汽車。
落戶浦東的“零碳方舟”
位于浦東的“零碳方舟”,沿用世博零碳館的科技,房屋利用太陽能發電,收集雨水供水。3000L水源儲備,在任何地形任何環境下都能發揮效能;配置的200L高保溫熱水儲藏系統和超黑晶太陽能熱水器,確保無間斷提供飲用水和熱水。
據“零碳方舟”制造團隊的負責人陳碩介紹,“零碳方舟”在外形上采用了鋼結構輕量化的設計和V形專利結構,可以安全使用70年。房子外部采用雙層鍍銀LowE氬氣玻璃,就像玻璃屋一樣。室內安裝窗簾,窗簾同時承擔著室內溫控的功能。室內配置人工智能系統,如果侵入領域,都會觸發警示。房子能夠記住主人的名字和喜愛的背景音樂,所有的燈光、窗簾、家電、空調全部連在云端,在iPad上就實現一指管理。
不僅如此,房子還配置了四臺機器人:交通機器人方便出行、空中監測機器人探求奇異風光、炒菜機器人讓主人分享美味、清潔機器人保證舒適整潔。
“零碳方舟”可以抵御十級臺風、八級地震,還可以跟著主人浪跡天涯,遮風避雨。
“零碳方舟”制造團隊,來自汽車工業,通過流水線的制造管理實現方舟的高精密度加工制造。現場組裝僅耗時一天。據悉,該“零碳方舟”今后有望推廣至個人。
香港新地標:“零碳天地”
香港的零碳城,使用的各項技術和上述兩座內地的零碳城有所不同。
香港首座零碳建筑“零碳天地”,近日正式對公眾開放。這片耗資2.4億港元打造的城市綠洲,包括了一棟集綠色科技于一體的兩層建筑,以及環繞其四周的全港首個原生林景區。
該建筑經過綠色設計,采用了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香港建造業議會“零碳天地”總監李貴義博士指出,“零碳天地”采用的是被動式建筑設計——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力求從源頭減少建筑物對能源的依賴。
“零碳天地”的屋頂北高南低,水平仰角為21度,屋頂的太陽能板能夠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同時也有利于室內采光。屋檐向低處延伸,深邃的遮陽板,可以避免陽光直射,降低空調能耗。建筑墻面均采用大面積的低輻射玻璃窗,可以更好地采集自然光。這種玻璃窗不僅透光性能良好,還能有效減少熱傳遞。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迎風而立,利用從海面吹來的自然風,完成室內的通風。設在室內地板上的送風口,是整棟建筑的“呼吸器官”,送風口與室外的捕風口相連,自然風從捕風口進入,經過地板底部,再進入室內,能降溫5攝氏度。
為了徹底抹除建筑物本身的碳痕跡,“零碳天地”使用太陽能和生物柴油自行發電。位于主建筑地下一層的生物柴油發電裝置,是“零碳天地”的心臟,心臟里的“血液”均為提煉食用廢油的100%生物柴油,每年使用6萬升生物柴油,所發電量不僅負擔整座建筑131兆瓦時的能耗重任,而且將所產多余電能回饋城市。
第三只眼看零碳城
零碳城并不是在霧霾加劇的今天才得到政府熱捧的。3年前,河北省懷來縣政府宣布,懷來將建設我國首座零碳經濟城市,并發布了《懷來零碳城市發展宣言》,聲稱零碳城的發展模式是碳源(生產生活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減去碳匯(林地濕地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零。
在懷來零碳城的規劃中,規劃人口是2.5萬人,交通工具實行節能減排,倡導使用無污染的電力汽車系統,推行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低碳基礎設施。
面對各地建設低碳城的熱情,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陳明華提醒,如果僅僅依靠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個人和企業,實現零碳城市的發展恐怕非常難。零碳城的成功建設,需要公眾、企業、非政府組織、非盈利組織,尤其是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所所長潘家華認為,如果是展館,實現零碳還有可能,因為展館無非是照明,利用太陽能完全可以做到。但是一個城市里有居民生活,有工廠進行生產活動,實現零碳幾乎是不可能的。他指出,低碳發展是一個過程,相對于現有的基礎,是不斷低碳化的過程。如果硬是要在現有條件下發展零碳社區、零碳城,只能是一句無法實現的口號。發展低碳經濟的根本方式,還是把發展收益返還到環境保護和低碳經濟建設之中。
低碳我先行
科普微童話(選登)
@凡妮的超級雙寶:陽寶坐在電視機前,突然說:媽媽,你看到嗎?雖然我現在睜著眼睛,但我已經看不見了。這是怎么回事呢?因為我正在扮演小魚睡覺,它們是睜著眼睛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