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旺沖浪愛好者與鯊魚之間的對立情緒,以及接連不斷的公牛鯊傷人事件,意味著體育倫理要增加新的內容,即運動一定不要以破壞環境和野生動物的家園為代價。
在留尼旺(法國海外省)西海岸布坎卡諾海灘,幾個游泳者像被捕的魚,在嶄新的防鯊網里撲騰。不遠處,救生員們警惕的眼睛在關注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想越過防鯊網半步?沒門!鋒利的礁石隱藏在印度洋中,年久失修的潮汐磨也有些運轉不靈。留尼旺憑借著地緣優勢,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沖浪愛好者。島上的圣勒市有著世界獨一無二的大浪;三盆市更是一年四季浪濤洶涌。但在享樂的同時,沖浪者們更要提防突如其來的鯊魚攻擊。在一年半的時間里,留尼旺已經發生了七起公牛鯊襲人事件,其中三人死亡。公牛鯊通常3米長,體重有300公斤,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鯊魚之一。布坎卡諾海灘因在3個月內發生兩起鯊魚襲人致死事件,而成為高危海灘。
2011年6月15日,31歲的沖浪者埃迪·奧伯特被鯊魚咬成碎片,葬身海底。9月19日則輪到了馬修·謝勒成為了受害者。從這天起,“鯊魚問題”變成了“鯊魚危機”。32歲的馬修·謝勒是1994年法國沖浪冠軍,他在距離海岸20米的位置等待漲潮。2米高的海浪并沒有引起海水的渾濁(通常渾濁的水會吸引鯊魚的注意。),謝勒也并非是兇猛的公牛鯊唯一的獵物。“我們當時有5、6個人在海里。”謝勒的朋友拉佩蘭·杜蒙回憶道,“我離他大約有十幾米遠,當聽到他在咒罵時,我發現他幾乎是站在了水上,第一只鯊魚咬住了他的腿部,試圖把他拖下水,但謝勒拼命抓住沖浪板。結果第二只公牛鯊開始開始攻擊他的肋部,謝勒一半的軀體被咬掉。我當時呆若木雞,根本無法移動。”
另一位前沖浪冠軍奧利維耶·馬里穆圖快速劃船過去營救謝勒,“當時有另外一名沖浪者扶著他,看起來他并不特別痛苦。在我們到岸之前,他已死亡。”被鯊魚咬得東零西碎的沖浪服,證明了這次襲擊的激烈程度。“這留尼旺在1年半的時間里發生了7起鯊魚襲人事件,達到了1980年有記錄以來的巔峰。2012年地區野生動物檢測中心在留尼旺發現了53只鯊魚。
個悲劇打破了沖浪者僅存的安全感:他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能遭到鯊魚的攻擊。除了關閉沖浪學校,我還能做什么?”沖浪教練呂多維克·維勒迪約如今已經失業,他和其他23名教練一樣,只能靠打零工為生。
鯊魚已經抵達留尼旺?這并不是新聞。真正驚人的是“鯊魚襲擊的猛烈程度以及攻擊地點如此靠近海岸(距離海岸不到10公里),此前近岸海域曾被視為安全區。”科學家馬克·索里亞分析道。他的另一身份是發展研究院(IRD)關于鯊魚行為研究的專家。那些深感憂慮的人似乎并非庸人自擾:統計數據表明留尼旺如今已成為最危險的沖浪地區。鯊魚攻擊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但在一些逐漸被沖浪者遺忘的靜謐海域,被攻擊的可能性反而大為降低。“從2008年起,就有一些捕魚者發現在圣·吉爾斯附近會反常地出現一些鯊魚。”留尼旺海洋保護協會(OPR)創始人讓-弗朗索瓦·納蒂維爾回憶道,“2006年,留尼旺只發生過一次鯊魚襲擊事件,但沒有造成任何傷亡。2011年2月鯊魚再次襲人后,我們拖出了一只300公斤的母鯊,以提醒官方。但我們現在已無權觸碰鯊魚,在環保主義者眼里,鯊魚是環境系統中的支柱生物。但公牛鯊并不屬于被保護的物種!如果說我們不再打撈鯊魚,是因為它的肉毒素很強,不適合食用。”
在連續發生悲劇后,留尼旺大部分沖浪點都已關閉,并且設有標明“鯊魚”字樣的標牌以提醒膽大妄為的沖浪者。不過留尼旺當地政府并沒有采取真正有效的保護措施。一家職業沖浪俱樂部的營業額下降了90%。一些相關的海洋娛樂場所也都應聲倒下,他們減少的營業額在50%-90%之間。“每個月都會有人離開。”教練維勒迪約顯得憂心忡忡,“醫生、教師以及那些來留尼旺度假但最終被恐懼嚇退的沖浪者。”如今沖浪者也在改變著習慣,在300個僅剩的沖浪區域中,一些愛好者會開始帶著潛水頭盔,并聽從海島沖浪聯盟(LRS)發出的指令:不在15點之后沖浪,同時要避開渾濁的水域……年輕的沖浪冠軍們也開始學習急救常識,包括如何使用止血栓。出售沖浪裝備的商店Parksa幾個月來沒賣出過一塊沖浪板,有人總結道:“這就像一個嘴被縫住的孩子來到了糖果店。”
在留尼汪島西南部的圣皮埃爾沖浪點,有著嚴密的安全措施,這里也是沖浪運動在留尼旺僅存的希望之一。在今年一月,圣皮埃爾舉行了留尼旺杯沖浪錦標賽,這也是7個月來的首項沖浪賽事。在比賽區域,警示浮標觸目皆是。一些潛水員也都隨身帶著弓弩或刨子、望遠鏡以及海用聲波探測器。國家沖浪技術委員會顧問尼古拉·貝爾特解釋說這套程序已經得到了IRD的認可,并被視為最有效的安全措施:“警示浮標可以監測潮峰后面的狀況。如果可見度低于10米,比賽就會被取消。”該如何解釋這種對于自由的監視正好與沖浪所崇尚的無拘無束的精神相左的現象呢?“這可以讓我手下的年輕人回到海里,從8月到10月,他們已經快3個月沒下水了。”貝爾特解釋說,“從技術的角度講,我們損失了很多時間,跟法國本土8-10歲的孩子相比,我們領先的優勢已經越來越小。”直到現在,留尼旺都是法國沖浪人才的供應地,在最近幾屆法國沖浪比賽中,留尼旺得到了6枚金牌,20枚獎牌。不過這些沖浪高手已經相繼離去,比如2010年的世界沖浪冠軍阿毛里·拉維爾納以及2010年世界青年沖浪冠軍馬克西姆·于塞諾。
在1月24日的媒體致辭中,去年8月開始擔任留尼旺省長的讓-呂克·馬克斯對于減少鯊魚威脅的安保措施感到滿意:“危機管理已經讓政府投入了140萬歐元,雇傭了500人,這個比例在我看來是合適的。”在留尼旺,超過50%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失業率已經接近30%。被改名為佐雷爾道的西海岸專注于來自法國本土的游客,在留尼旺人看起來,這里變成了富家子弟的玩物。職業沖浪者的失業大軍不斷壯大,島上的法國本土人住在居高臨下的別墅里,留尼旺的本地人則租住在破舊的鐵皮房里,島上的氣氛愈發緊張。
在沖浪者與環保者之間,對立情緒不斷升溫,他們互相辱罵、威脅。2011年雙方的沖突在2011年海洋守護者協會的運動中達到頂峰。沖浪者也無法接受科學家分析的原因和提出的解決辦法。他們彼此之間都視對方為兇手:要么是沖浪者,要么是鯊魚,雙方唯一的共性就是都變成了偏執狂。
回到岸上的沖浪者開始團結游泳者、海洋其它運動的愛好者以及潛在的受害者,并且盡量平息與環保者之間的沖突。雙方同意合作確保海洋運動的安全,但在具體的實施辦法上仍存在分歧:“我們完全可以既保護環境,又保證人身安全,當然這需要所有人長期的精誠合作。漁網和警戒浮標只能是臨時措施,無法根除問題。”留尼旺鯊魚保護協會副會長克里斯多夫·佩里堅持認為。
“鯊魚危機”的產生有多重原因:落后的廢水處理方法和全島缺少下水管道聯通都是討論的核心問題。佩里說:“我們要向海洋保護區(2007年為保護環境創立)施加壓力,關閉海產品養殖場勢在必行,其廢棄物會吸引鯊魚。我們還需要在離岸300米區域設立防護帶,用來騷擾公牛鯊,要么將其捕獲再放生,要么把它們嚇走。不管怎樣,我們不能等待科學研究結果出爐后才開始行動。”“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了26只鯊魚,但要憑此得出結論還遠遠不夠。”IRD的科學家索里亞說。在被發現的標本里,有些現象讓人焦慮。兩只身長超過3米的母公牛鯊上千次出現在圣吉爾斯沙灘附近。“為什么不把它們逐出這一海域?他們是赤裸的威脅。”LRS的成員阿萊克西斯·加佐呼吁。在圣皮埃爾海堤,留尼旺杯沖浪賽仍在進行中,歐洲長板沖浪冠軍愛麗斯·勒莫涅在媽媽的注視下和警戒浮標監護下贏得了冠軍。她知道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留尼旺執政官宣布一直到6月份,這里都不會再有沖浪比賽。政府的新舉措敲響了沖浪運動在留尼旺的喪鐘。
在7個月的時間里,沒有發生過鯊魚襲人事件,“警惕性很快會下降,一些危險的活動已經重新開始。”維勒迪約抱怨道,“現在是生產的季節,小的公牛鯊已經被人發現,這是否會引起大家真正的重視?”那些海洋愛好者深感擔憂,在馬修·謝勒事件后,所有人都希望能找出一個真正的萬全之策,以解決沖浪與環保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