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中期,齊宣王執(zhí)政齊國,拜田稷為相國。一天,有一位下級官吏來求田稷辦事,并獻上數(shù)量豐厚的黃金,說是孝敬老夫人的。田稷雖幾番推辭,但礙于情面,最后還是收下了。回到家后,他將所得黃金奉于母親。田母見到黃金心生疑竇,便問道:“你擔任齊相三年來,從未見你有如此多的俸祿,難道是掠取民財或收受賄賂得來的?”田稷忙跪倒在母親身邊,如實答道:“有人知道母親大人年邁體衰,便贈我錢財,說是給您的一點心意。”田母面露怒色,厲聲斥責田稷說:“我聽說士大夫要修身潔行,不能隨便收受饋贈。要誠心誠意做事,不能弄虛作假。不考慮不合道義的事情,不占有不合道義的錢財。如今,國君用高官厚待你,用厚祿供養(yǎng)你,你的一言一行都要報答國君,要盡心竭力,忠誠不二,恪守使命,廉潔公正,這樣就不會有禍患。如今,你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是不忠啊!為臣不忠,就是為子不孝。不義的財物我不要,不孝的兒子我也不要!你起來吧!”說完轉(zhuǎn)身離去,留下田稷一人慚愧不已。沉思良久后,田稷幡然悔悟,他退還了財物,并主動向齊宣王請罪。齊宣王對田母的深明大義大加贊賞,于是赦免了田稷的罪責,仍然保留他相國的職位,并從國庫中調(diào)撥錢財,厚贈田母。
“自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田稷謹遵母親教誨,兢兢業(yè)業(yè),廉潔奉公,使齊國大治,可謂“忠孝兩全”。但“孝子”并非憑空出世,而是需要嚴父慈母們的身體力行,需要家庭的教育和培養(yǎng)。田母所做的“廉潔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預防腐敗的重要關卡。古語云“見賢思齊”,我們每位家庭成員都應效法田母,對親人監(jiān)督勸誡,構建起家庭防腐的堅固堤壩。(高希)
原文鏈接
田稷子相齊,受下吏之貨金百鎰①,以遺其母。母曰:“子為相三年矣,祿未嘗多若此也,豈修士大夫之費哉!安所得此?”對曰:“誠受之于下。”其母曰:“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茍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義之事,不計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今君設官以待子,厚祿以奉子,言行則可以報君。夫為人臣而事其君,猶為人子而事其父也。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故遂而無患。今子反是,遠忠矣。夫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慚而出,反其金,自歸罪于宣王,請就誅焉。宣王聞之,大賞其母之義,遂舍稷子之罪,復其相位,而以公金賜母②。(選自《列女傳·母儀傳》)
注釋:
①百鎰:形容貨幣很多。鎰,古代重量單位,合二十兩(一說二十四兩)。
②公金:國庫中的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