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越
不管是古典藝術,現代藝術,還是當代藝術,它們都有相應的語匯和語言。認識現實世界,社會人文理念,然后探尋一種適合時尚戲劇,完善自身的修辭風格,再到建構戲劇直覺的系統,形成相對完善的創作系,不僅涉及到語言發展質樸、思想,還關系到創作人關于戲劇作品在觀念史上的變化。從某個角度談論,任何一種主導性的藝術語言都會經歷曲線性的發展,有著自身本質的歷史,能以一個側面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創作機制,審美習慣,對戲劇創作者理念怎么引導觀者,戲劇與現實社會是服務觀賞性,還是彰顯一種批判現實主義。
那么,當然戲劇藝術是否有自己的語匯和語言,如何開啟了自然主義的現實主義對抗僵化的現實主義的歷史。所謂自然現實主義,是戲劇工作者用日常的眼光來對照現實,用樸實的寫實性語言描繪現實,呼喚更自由的戲劇觀念。“當代”是一個共時性的詞語,“當代”在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內容:社會制度、證權法規、主流文化、價值觀念上都有差異。每一個“當代戲劇”都有它的“當代思維”,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傳承創新。這也是我們隊戲劇認知禮節“時代精神”,做為“陜西人藝”一員對充滿改革開放發展創新“當代戲劇”體驗中,劇院創作劇目“欲”、“畫皮”、“半夜”、“偷”、“亂”話劇,基本是以“現實戲劇”、“時尚戲劇”的理念、審美、方法和技巧創作出來的,煥發著“現代戲劇”與“時尚戲劇”的精神。中外戲劇在舞臺煥發著不同色彩,給觀賞著帶來幸福的快笑。每一部作品,讓不同的觀眾來領悟作品中的不同感受,各自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表示著當代戲劇戲劇彼此不同的社會層面、利益的價值觀,體蘊著編劇多視角的審美理想,社會情態的橫、斷面、增強戲劇的觀賞性、滿足不同階段觀眾的審美需求。“陜西人藝”每部戲表現了金子一般的品質,都是一部部真情的戲劇,盡管它不是很明確地告訴你該怎樣,但它會激起你自己想一想的沖動與快樂,帶你去思索一下,就是在看戲的過程中會波動你心里的那根弦。所以每部劇目的選擇都要有一個特點,就是雅俗共賞,就是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領悟,讓觀眾魂牽夢繞的每一步戲的劇中的人,做到最有價值并使每部劇目成為藝術品。戲劇——根本目的,不是對某項政策的批判,而是對人性的部分分析和自我救贖,演人的靈魂、演人的懺悔,那才是我們這些戲劇工作者所要和可以做的。
通過參加小劇場的工作,讓自己理解什么叫“時尚戲劇”的理念,它更多的追求時尚生活,現實生活的人們對社會橫層的變現,去表現人們的真情實感的呈現,沒有深層的讀解昨日的文化根源,這也給與我們新時代對話劇藝術工作者的深思。但我們這些在話劇舞臺上努力工作的人也有許多的苦哀,可是不能過多的去表現苦、辣,因為這不是我們所以事的內心讀白,我們更應該給人當今的人們心靈慰藉,通過一部部作品給觀眾們一點點心靈的啟發,感情上、思想上家庭上的扶平,我們這些從事“時尚話劇”事業而努力、勤奮工作的人,也就是感到心靈的滿足。
對于當今的“時尚戲劇”的文本、劇院領導也是反復的選擇與斟酌,更多的選擇適合西安觀眾的文化意識。因為要按照不同的觀眾對話劇理念的認知,也要適合當今年青人群的話劇理念得認知,所以,每一部的文本選擇與演出,都在考驗著“陜西人藝”的人們思維過程,也讓“陜西人藝”改制以后該如何發展自己的戲劇風格。真是每走一步如同摸著石頭過河。“戲劇之路”再難,但“陜西人藝”的演職人員更多的人,熱愛這百年的戲劇,因為它能帶給人們更多人生的信仰,它也能更多的適合人們現實的價值觀的理解,讓人們知道善與丑而呈現現在舞臺的感觸。
戲劇到底給了我們什么?它是讓人們該如何理解它的價值,人們每日的忙碌難道只是吃、喝、玩、睡覺這些嗎?人們是需要幻想明天、追求未來、有時候我們總是再問自己,你是誰?我是誰?我們為什么來到這個空名的地球,各種不同的詢問,讓人們困繞著。戲劇作品也再不斷地詢問一些問題,也再探索人類不解地疑問,通過“陜西人藝”演職人員勤奮創作的作品呈現舞伴,也再與觀眾共同解答一些題,我們不是先知,在排練之中,作者、導演、演員對劇本反復的分析、人物、事件矛盾沖突,為了更好的呈現與舞臺之上,演員要經過一遍遍重復的排練來揣摸,作者給予的故事,人物、規定情景與矛盾沖突。這一階段是演員創作最痛苦、最苦悶、如何抓住劇中人物,心理脈搏。也可以說演員在一步步地靠近人物的內心世界,內心情感與行為之中。
“時尚戲劇”注重故事發展直線,讓戲劇快速的進入規定情景之中。通過我參加劇院兩部戲“我會在半夜之前回來”、“風流參議員”的創作排練,有更多的體驗英國戲劇與美國戲劇的文化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也更深刻的體會所謂的“民主與自由”內涵的虛偽,個人的利益,權力、錢高于一切。這種生活的環境對于我的創作是沒有生活體驗,應該如何的變現,“難”!社會圈圈子從來沒有參與真不知道如何把握上層社會之人、中層之人,這真是困繞著我,這不為的藝人?學習,通過觀看外國影視、原版的影視、不斷地模仿他們的言語與形為,不斷地強化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排練之中與導演共同去磨合,讓人物一點點活起來,完成劇本給予的人物核心思想基點。對于創作該劇的成功與不足就讓聰明的觀眾評比。
文化體制改革,給戲劇帶來煥發的向上的不同風格創作嗎“陜西人藝”將跨進歷史的新層面,無論以文本到演出,整體而言追求精品意識,老同志的退休,給劇院帶來真空,但是戲劇“小劇場”,讓劇院更深化中青年演員共同擔當演出,是每部戲整體而言當列上品,為以后的大劇目做好很好的鋪墊之作,是當今戲劇最恰當不過了,其實舞臺現實主義的呈現是最見編劇、導演、演員,包括服、化、道、美功力的一種藝術形式,這也是“陜西人藝”藝術傳統的體現。
雖然每部戲都是在相當匆促中趕制到完成的,戲難免留下些粗糙和不同,但也看到“人藝”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達到既有當地的地域特色的時尚戲劇,又能夠有地域當今鮮明的人物形象。馬克思有句話:“任何事情是在波浪或地前進”,波浪或地前進也是在前進,有時跌入低谷,有時往上走,人不可能直線上升,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程也不是直線上升,肯定都是波浪式的。那么,對于每部戲的選擇都具有強烈對當今社會、人與人相為反思。改革開放以后,人人都過上富裕的小康生活,作為創作者要看到它的問題,但不應是否定的。貧富之距差、權勢、金錢、誠信給劇目的創作者如何揭示問題,是改革帶來的錯誤還是做對了?深思吧!剛剛建國,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沒那個必要,資本家、地主都有,哪還有什么必要革命呀!因此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必然要那樣,當時我們國家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認識也沒有到今天的程序,馬克思的著作里,也論述過這個東西。但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什么沒像原來預言的那樣遲早要完呢?因為資本家也在改善,也在前進,我們創作者該如何給觀眾解讀當今的思維,不是思想家、哲學家、心理學家,只有通過不同作品呈現于舞臺,讓觀眾自己去感悟劇中人物。
當代、時尚戲劇,多部戲無題有命題作文成分,如今“陜西人藝”青年演員占大多數,每部戲盡量為他(她)們量身定做,這的確給觀眾帶來一定的不精之感,好在他們的飾演人物基本邏輯還在生活真實的軌道之上。但在隨后一部部的作品呈現,對他們有進一步挖掘的必要,會與觀眾的情緒發生強烈共鳴,更加深入西安觀眾的人心。在欣賞“陜西人藝”小舞臺話劇藝術的同時,更加理解到“陜西人藝”傳統中所顯示的對于社會的擔當與責任,不僅僅看到它的過去,要向往陜西人藝未來的輝煌,我們還將在新時代建立起信念,更大的成功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