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秦劍
摘 要:主持人是電視節目的形象,主持人的素質直接影響著社會公眾對電視節目的認可。本文以社會公眾對主持人節目的最基本要求出發,論述了構成主持人魅力必須具備真實性、知識性以及鮮明個性的三個要素。
關鍵詞:電視節目;主持人;主持魅力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6-0122-02
每一個節目主持人都期望成功,都期望自己所主持的節目對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所裨益,對社會的進步與文明和諧有所激揚,都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社會承認、公眾認可的具有個性魅力的節目主持人。然而,節目主持人魅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且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有個性魅力的節目主持人,應當具備真誠的情懷、淵博的學識和獨特鮮明個性的主持風格。真實性、知識性、個性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一、真實性
真實性是節目存在的前提。真實性是指主持人和他(她)所主持的節目,在聽眾和觀眾的心目中應當是可靠、可信的,是言必實、事必真的。社會公眾對主持人節目的第一要求是真實。
(一)節目內容真實
電視主持人節目反映的事件、事情,其人物、內容、情節、時間和空間都應當是真實的,真實的社會、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雖有裁剪,那只是真實前提下的取舍、效率原則下的裁減。作為節目主持人,面對社會、面對廣大受眾,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使命感,從采訪編輯到節目主持,從語言內容到情感表現,都要把真實性作為基本要求。主持人的職業責任就是把發生在社會生活中的諸多現象、諸多問題,或先進或落后,或文明或愚昧,或善或惡,從中選擇具有傾向性、代表性的突出事例,通過電視欄目傳遞給社會,與社會公眾一起,用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民族的傳統道德文明去評判、去剖析、去贊美或鞭笞,從而不斷積蓄社會的正能量,推動社會的進步。這一切,都離不開真實。如果你摻假,你逃不過成千上萬公眾的耳目;如果你粗制濫造,你將受到眾多的恥笑甚至責罵;如果你嘩眾取寵,也將受到人們的拋棄。總之,主持人決不能在事實面前背過臉去,更不能用虛假的毒素代替食糧。
(二)主持的情感真實
真情實感是主持人形象的靈魂。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和現象以及自身活動時,總帶有一定的情感,或喜歡或討厭,或敬仰或鄙視,或贊美或嘲笑。這種心理活動對人的行為有極大的影響。節目主持人從事的不僅是大眾傳播活動,而且也是人際溝通活動,必須以真情實感與節目融為一體,對受眾奉獻出自己的熱愛,才能真正的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受人愛戴,受人尊重,受人信任。這就要求主持人在工作與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把真、善、美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職業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在主持節目時自然、自覺地注入自己的靈魂。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主持人敬一丹,既不年輕,也不漂亮,但她以其真誠、質樸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她真誠面對觀眾,在熒屏默默耕耘,采訪過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她總是以一顆真誠平常的心去對待,向每個觀眾展示一個真實的敬一丹,盡管歲月流逝,但她的形象和魅力沒有隨年齡的增長而褪色,就像酒一樣,時間越久越香醇。
(三)生活體驗真實
生活真實是節目真實的基礎。節目真實來源于生活真實,應該說,節目中的“我”是建立在生活中的“我”的基礎上的。完全排除主持人原本的“生活真實”,而去另塑一個節目真實,客觀上是做不到的,那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主持人應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這是主持人真正融入節目,自如地展示個性魅力,獲得受眾共鳴的重要環節。試想,一個置身事外、只知照本宣科念稿子的人又怎能真正的主持好節目,又怎能引起受眾的興趣呢?那就好比是站在棉花上、站在沼澤里起跳,非但跳不出好成績,還有跌倒的危險。這就要求節目主持人要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就是要“接地氣”。主持烹飪節目你就要下廚房,主持大學生節目你就要進校園,主持農村、農民工節目,你就要走進村莊、走進田頭、走進工地,與他們一起體驗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這樣,你的提問、你的解答就會直指他們的內心深處,你的感嘆、你的忠告就會是肺腑之言。所以,“接地氣”才能 “有底氣”,有真情實感就會有“游刃有余”。
二、知識性
知識性是主持人個性魅力的物質基礎,是衡量主持人素質的直接標志。迅捷的語言組織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準確的語言表達以及臨場的機敏與詼諧等,都源自于知識!知識好比一堵墻,墻越厚基礎就越深。而臨場主持好比一張紙,基礎厚實你就會在這張紙上繪制出一幅幅色彩絢麗的畫卷。
(一)要有深厚的知識底蘊
主持人雖各有不同的形象、性格和氣質,但在博學多才上是相同的。淵博的知識和文化修養,使主持人能在鏡頭前神態自若、口若涓流。淵博的知識來自平時的勤奮學習,來自日常工作的積累,也來自處處留心的感悟。主持人不僅要博覽群書,還要注意隨時隨地搜集和研究相關知識性的資料,善于悟他人之長,做到“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對于增強主持人的文化素質,塑造節目主持人的理性、文明形象,大有裨益。
(二)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通順流暢是對主持專業最基本要求。主持節目要字正腔圓、擲地有聲,尤其較長篇幅的串場詞要似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才能讓觀眾有信服感。所以,主持人一定要勤于鍛煉自己語言和語流上的基本功,要言語有心,言語用心,加強吐字歸音的基本功訓練,要把話說好、說通、說順、說巧、說妙。當然前提是思維要嚴密清晰。這一點十分重要。主持人最忌諱在言語表達上生搬硬套、張冠李戴。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刻意訓練自己縝密的邏輯思維,使腦中思路清晰、條理清楚,以利于更好地表達,更好地與觀眾溝通與交流。同時,語言表達要富有感染力。主持人要善于通過自己的語言、目光、手勢、形態等與觀眾進行交流,尤以語言為重,語言要平實自然,讓觀眾聽起來是主持人的肺腑之言。在此基礎上,可以根據現場氛圍需要,適當運用夸張、含蓄等語言表達方式。要注意掌握一些語言表達上的技能,如分寸、節奏、語氣、重音、停連等等,只有做到了這些,主持人才能對語言駕馭自如,使語言表達富有自己的特色。
(三)要具備臨場應變即興發揮能力
一定的臨場應變和即興發揮能力是指節目主持人在節目的制作過程中,遇到突如其來的情況時,在客觀情況允許下,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大腦思維處于高度運動和思考狀態,從而做出迅速快捷的反應,使變故巧妙地朝好的方向轉化的能力。當前大多電視節目的錄制都是一氣呵成,更有相當一部分節目是以直播形式播出。主持人語言表達上的一點混沌都會給節目的播出和制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會直接影響到電視節目的視聽效果。因此,主持人不僅要避免自己言語表達上的不當,更要做到處變不驚,要積極活躍思維,培養自己快速反應的能力,只有這樣,主持起來才能做到從容鎮定、揮灑自如。
三、個 性
鮮明的個性,是節目主持人獨特魅力的重要體現。沒有獨特鮮明的個性主持風格,就沒有理由擁有廣泛的聽眾與觀眾。趙忠祥的語言意蘊醇厚,王志則深刻睿智,王小丫熱情爽朗,李詠則詼諧逗趣。他(她)們擁有眾多的聽眾與觀眾,都基于他(她)們具有獨特主持個性。
然而,個性并不等于個人化。一切脫離欄目特點,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判斷、孤芳自賞式的 “與眾不同”,是不會被社會公眾認可的。
(一)要以自身為基
每個人的生活閱歷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的外貌氣質也都是與眾不同的。主持人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給自己以正確的定位。我們倡導博學多才,是因為任何“專”都離不開“博”,“博”是“專”的基礎。但同時我們應當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行”的人是沒有的。主持人應根據自身的知識結構、個性特長、內在氣質,正確定位自己的專業屬性和主持風格,并在實踐中反復打磨、逐漸提高,經歷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循環過程,才能使自己的風格立起來。《壹周立波秀》的成功,其中得益于作為海派清口創始人的周立波個性化表達上的特色,周立波巧妙抓住海派清口與脫口秀語言風格方面的相似性,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表達,拓展了中國電視脫口秀節目與純表演藝術結合的可能性,豐富了中國電視脫口秀節目的形式。
(二)要以欄目為本
就是主持人的個性要與其所主持的節目的風格協調一致。在一個欄目中,要以主持人的個性去適應欄目的風格,而不能一味地用欄目去適應主持人的個性。主持人是在對欄目的適應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個性特色,這種個性特征是為欄目風格所需要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
比如:崔永元在他的《實話實說》里就較好地展示了他的親和力、幽默感以及良好的語言組織與駕馭能力。倪萍主持《正大綜藝》獲得成功,但此后主持《文化視點·倪萍訪談錄》欄目中,她以情動人的特長難有發揮,而面對深入探討復雜的文化現象時所需要的理性思辨、冷靜審視、知性氣質以及對于嚴謹的抽象思維類話題的駕馭能力卻是她所缺乏的,其結果是揚短避長。用倪萍自己的話來說:做了一個的確有些不自量力的節目。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主持人的個性風格與欄目風格不相吻合。
(三)要以受眾為鑒
作為社會的公眾人物,主持人必須根據時代的變化、受眾的變化來調整自己,才能永葆專業青春。為此,主持人張揚個性是有社會前提的,那就是要肩負社會職責,適應社會前進要求,傳播人性的真、善、美。
此外,受眾對主持人的認同絕非一成不變,而是處于一個不斷更新、不斷提高的動態過程,主持人要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善于利用多種手段,實現與受眾群體持續有效的溝通,關注受眾群體的變化,包括經濟、文化、社會心理、審美價值、興趣愛好等等,才能不斷的補充營養,跟上時代的步伐。
主持人個性魅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主持人的不懈努力,也需要主持理論的不斷創新,業界的大膽探索、實踐,這樣,我們的主持藝術才會百花爭艷、奇芭綻放,呈現給觀眾一道道電視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