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靈

他,北京通州區的一名普通農民,卻養著一群特殊的“孩子”。吳老大、吳老二、吳老三……直到吳老五十二,足足52個!這些“孩子”銅皮鐵骨,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摸爬滾打,各有所長。它們出過國,越過洋,上過上海世博會,還出席過日本展會。要問它們怎么有如此大的能耐,那還得問它們的“機器人老爹”——吳玉祿。
自主“研發”
雷管驚魂里爆出個“吳老二”
吳玉祿,51歲,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小的兒子。從小他對學習就不怎么感興趣,反倒喜歡擺弄一些小玩意兒。他常常像小乞丐似的,滿大街撿別人沒用的破爛,然后一門心思地搗鼓。村里的老人們都說,吳家的小兒子是個“敗家子”。
1985年,經人介紹,吳玉祿認識了鄰村的董淑艷。第一次見面,董淑艷就給他來了一個下馬威。看著眼前這個不高不帥的黑臉小伙,董淑艷打心里頭不喜歡,甩下兩個字:“不成。”扭頭就走。
沒想到,姑娘這一拽卻讓吳玉祿動心了,吳玉祿天天往鄰村跑。夏天天氣熱,董淑艷經常汗流浹背,他就琢磨著怎么幫她吹吹風、降降暑。
那時,幾乎沒有人家有電風扇,吳玉祿就自制了一個作為禮物。他用板凳做底座,裝上電機,綁上蒲扇,安上開關。他還設置了一個擋位開關,通過調節電機的轉速來控制蒲扇擺動的速度。通電后,蒲扇前后擺動,扇出涼風。
這禮物既搶眼又“時髦”,而且實用。從此,董淑艷干活的時候總把“電動蒲扇”放在身邊,同伴都羨慕得不得了。吳玉祿也因此贏得了姑娘的芳心。
1986年,兩個人結婚了。也就是這一年,吳玉祿制造了他的第一個機器人。將鐵皮打造成人形,身后的兩根粗鐵絲連接著一個齒輪,靠一臺撿來的小電機提供動力,帶動兩根鐵絲前后移動,實現“行走”。吳玉祿激動地給它取名為“吳老大”。
1989年夏,吳玉祿開始制造機器人“吳老二”。在廢品站搜羅材料時,他發現了一節“七號電池”,標簽上寫滿外國字,像是“進口貨”。他趕緊將它拿回家,準備當作“吳老二”的動力。
當他接通“電池”的正負兩極時,“砰”的一聲巨響,爆炸了!他的左手頓時血肉模糊,皮都翻了起來。董淑艷趕緊將他送到醫院,傷口縫了好幾針。
后來,吳玉祿才知道,那節爆炸的“電池”其實是根雷管,上面寫的英文字母“TNT”是炸藥的意思。可這次受傷并沒有嚇壞吳玉祿,很快會走路會抬腿的“吳老二”面世了。
從廢品站淘回來的東西,雖然成本低,但要讓機器人聽話地動起來,卻需要很多精密的零件。那時,吳玉祿在村里的耐火材料廠上班,月薪千把塊錢。他又有了大兒子吳洪峰和二兒子吳汪洋,一家人的生活非常拮據。吳玉祿卻常常把最后一點錢也花在買電機上,有時家里買油還要向街坊借錢,為此董淑艷非常生氣。
為了緩解生活壓力,董淑艷在家里開了個“托兒所”,幫周圍的村民看小孩。吳玉祿見妻子看孩子辛苦,就動手做了個自動算題機。
這機器打開后可以自動出題,10秒鐘后,算題機會給出答案,然后接著出下一道題。這個小東西,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還鍛煉了他們的智力。這也讓董淑艷有了些欣慰,雖然老公只顧玩,但也算收到了實效。從此,她對于吳玉祿的愛好便多了一份包容。
破相又破財
且看“吳老五”如何絕地大逆轉
1998年,董淑艷正在地里干活,鄰居急匆匆跑來:“快去醫院吧,你們家老吳受傷了!”董淑艷扔下鋤頭就往醫院跑。病房里她來回走了三圈,沒找到吳玉祿。直到門口一張病床上傳來吳玉祿的聲音,她才認出那個滿臉黑灰、傷痕累累的人竟然是她的丈夫。原來,在制作機器人“吳老五”時,接線失誤導致電線短路,急速噴出的大火球把吳玉祿的臉燒傷了。
可“災難”并不止于此。1999年6月19日,吳玉祿帶著董淑艷和兩個孩子到鄰村維修農具,半夜接到村里的電話,讓他們趕緊回家。他們剛騎車到村頭,就見自家的方向濃煙滾滾,村里大喇叭正喊著:“社員們快去吳玉祿家滅火!”等他們趕到家門口,房子已經在大火中成了一片灰燼。
董淑艷號啕大哭,她再也忍受不了了,沖著吳玉祿說:“人家都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我什么都不圖你,就這么一個破屋子了,還讓你燒沒了,我真沒法和你過了!你跟機器人一塊兒過吧!”董淑艷抱起兩個孩子回了娘家。
原來,這場大火的罪魁禍首是吳玉祿制造的手動調壓器。為了造機器人險些家破人亡,吳玉祿非常內疚。一天以后,他跑到妻子娘家,保證說:“你回家吧,我再也不搞機器人了。”董淑艷不信:“真的?”吳玉祿發誓:“真的不搞了!”董淑艷這才帶著孩子回來了。
東拼西湊,他們從親戚朋友那借了9萬塊錢,重新蓋起了瓦房。董淑艷心里又燃起了希望,她對丈夫說:“我不怕窮,只要咱倆好好干,用不了幾年就能把債還清。”
吳玉祿不做機器人了,可整個人的魂也丟了。以前,吳玉祿做起機器人來總是神采奕奕,有時半夜突然冒出個想法,他就會立馬起來嘗試。
有一次,他一夜未眠,琢磨做個八腳怪機器人。從理清制作原理到動手操作,48小時后, 8條腿的機器人就在院子里走來走去了。
如今,他卻整天茶不思飯不想,日漸消瘦,對什么事都沒興趣。董淑艷心里著急,這樣下去,不病也得病了!
“算了,老吳,你怎么高興怎么來吧!”“真的?”吳玉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董淑艷無奈地一攤手,說:“我總不能看著你生病啊。”吳玉祿一下子來了興致,兩眼放光,討好道:“媳婦,這樣吧,咱倆現在挺困難的,你也不容易,天天這么累。我給你做個機器人保姆吧,讓他給你干活。”
兩個月后,吳玉祿把董淑艷叫到廚房,揭開了蓋著紅布的“吳老五”。通上電,這個一米半高的機器人竟真的用兩只鐵爪子在水盆里洗起了碗。“他不光會洗碗,還會提垃圾桶,拿拖鞋,甚至能拉二胡呢!”看著高興得像個孩子似的吳玉祿,董淑艷也開心地笑了。
2002年,吳玉祿帶著他最得意的機器人“吳老五”參加了全國農民科技之星大賽,一舉奪得冠軍,并贏得一萬元獎金。這是吳玉祿做機器人掙到的第一筆錢,他立刻把錢如數上繳給媳婦。
從此以后,村里人和親戚朋友對吳玉祿的看法也來了一個180度大轉變。“你看人家吳玉祿多會玩,玩出錢來了。”董淑艷心里也跟著敞亮了。
世博、日展齊上陣
“機器人老爹”創意研發樂無窮
2009年,吳玉祿的機器人與神舟七號宇宙飛船一同在河北石家莊展出。10月,上海世博會主辦方敞開雙臂,誠邀他和21個“機器人孩子”參加世博會。
為了迎接上海世博會,吳玉祿特地在院子里搭了一個簡易大棚,當作“臨時世博工作室”,他還急征妻子和兩個兒子做他的助手。
這次展出的21個機器人中有五六個新式品種,注重了實用性和智能性的開發。機器狼狗如真狗一般大小,能走能跑,形象逼真;畫畫機器人像個大家閨秀,腳蹬高跟鞋,右手執筆在紙上涂鴉;捶背扇風機器人右手握拳,左手拿扇,像個保健醫生般嫻熟地忙活著;白色“小耗子”機器人活潑輕巧,蹦蹦跳跳……“您好!我是拉洋車機器人,吳玉祿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謝謝。”會說話的戴著草帽的機器人更是忽閃著大眼睛,扇著招風耳,熱情周到。
正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的二兒子吳汪洋更成了吳玉祿的得力助手。兒子負責編程序,吳玉祿負責硬件設計。父子倆齊心合力,研發了能畫畫的“吳老三十二”,給病人定時翻身的“吳老三十三”和會下棋的“吳老三十四”。
隨著經驗的積累,吳玉祿對于機器人的想法也隨之不斷增長。
一次,一家人出去吃飯,看到門口的迎賓小姐,吳玉祿的點子就來了。“我得設計幾個餐飲機器人,門口兩個迎賓機器人招攬生意,里面可以用機器人當跑堂,為顧客上菜。就算這家飯店菜做得不好吃,這種新奇的方式也會招來不少的顧客。如果再遇上‘非典,到這里吃飯最安全了。”回到家,吳玉祿就開始忙活。沒幾天,穿著旗袍的迎賓機器人就站在了吳玉祿家的大門口。
為了倡導戒煙,吳玉祿還設計了一個倡導戒煙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嘴上叼著煙,右手拿著打火機。香煙一點著,他就開始吞云吐霧。過一小會兒,你再看他的透明的“肺”,竟然變成黑色的了。吳玉祿希望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提醒那些癮君子們吸煙有害健康。
大兒子是搞婚慶服務的,吳玉祿給他設計了一個婚慶機器人,頭上戴著新郎帽,身上綁著大紅花,拉著四輪車,嘴里還念念有詞:“新娘新郎,白頭偕老,百年好合!”
這幾年,吳玉祿經常接到各地的邀請。可無論到哪里,他總要帶上董淑艷。
有一次,吳玉祿應日本富士電視臺邀請,要去日本展出他的機器人。可主辦方只安排了一個人的名額,吳玉祿要求再增加一個,一定要把妻子帶上。他說:“這么多年她跟著我吃了那么多苦。同甘共苦,現在我們得一起享福!”
為此,村里人很羨慕董淑艷:“你可真有眼光!全國各地都跑遍了,還出國了。”董淑艷笑著說:“我不跟著不行啊,老吳就一根筋,家里外頭啥事都不管,只搞他的機器人。別人說我有兩個兒子,其實我有三個兒子。現在大兒子小兒子都成人了,就這個老頭子,越活越小了,讓人操不完的心。”
從吳老大,到吳老二,再到吳老三……現在,吳玉祿已經有52個機器人孩子。他最大的目標就是建個機器人工廠,自己管機械設計,兒子管程序設計,再雇些工人組裝配件。
2012年10月,吳玉祿和董淑艷張羅著蓋了十幾間新房,以做未來的機器人工廠。兒子吳汪洋也已畢業,如今的父子倆正攜手創業。也許,“機器人老爹”精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編輯·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