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絨絨
導語:將西方實驗電子音樂和個性造型“耍”到一起,注定了這個內地與國際流行最緊密接軌的內地歌手會讓中國的觀眾費解。雖然已經被淘汰,但她依然是個執著的歌手。
尚雯婕工作室發來的《藝人簡介》頗具藝術感,和她一貫搶眼的造型一樣。對于沒有經歷過《超級女聲》選秀瘋狂的人來說,尚雯婕這個名字不算耳熟能詳,因為她的歌路曲風不多見的電子舞曲風。更多的時候,和她聯系到一起的新聞,是令人費解的夸張造型。
正如陳羽凡的感嘆:“她是中國流行樂壇膽子最大的。”
唱歌也是行為藝術
打開尚雯婕的簡歷,首先拋出來的身份并不是2006年“超級女聲”冠軍,也不是其在音樂和時尚領域的多面角色,而是復旦大學法語系的學歷和法語同聲傳譯的語言能力。在演藝圈中少見的語言能力確實為她跟國際接軌提供了不少便利。
在其工作室的定位中,尚雯婕的高學歷和白領身份具有獨特的潛力。比如這個流行歌手的目標市場中,60%是白領——“擁有強烈內心情感訴求的成功人士”。在不反感尚雯婕造型風格的人眼里,她是個和國際接軌緊密的中國藝人——難得的多語能力,頻頻參加國際活動,以及被封為“尚Gaga”的造型。
而尚Gaga也不是一天煉成的。選秀時的中性風,讓人覺得這是個挺清秀利落的小姑娘;和交響樂團合作時,素凈的妝容和端莊的晚禮服也讓這個高個兒女生有一絲雍容。總給人一個激靈的是,她算得上以各類怪異造型出鏡最多的藝人了,尤其是去年參加一場音樂榜活動時的老人妝,讓想評價的人也不禁張口結舌。尚雯婕自有一番道理:“在表演的同時,我也完成了一次‘行為藝術。”
尚雯婕工作室在解釋其造型靈感時,非常常規:“造型方面其實一直都是終于音樂本身而訂制的,并不是憑空設計,所以我們認為一個造型能表達音樂所傳達的故事,目的就達到了,并不會太過在意外界的看法。”
對于一切關于造型的議論,早在2009年巡演時,尚雯婕自己說得很坦白:“我要把大家只能在歐美看到的時裝秀搬上我的舞臺,我不是Lady gaga,但照樣可以耍給你們看!”對于一個真正的譯者來說,信達雅是一種語言習慣;那么,這個“耍”字用得很實誠。
盡管大眾的包容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但時尚仍然是個小眾話題。看著模特提著熱水袋走在LV的秀場上,即便心中默念“設計師的世界我們無法理解”,仍難難免一絲反感,何況有人把這身打扮帶到了大眾傳媒的視野。或者“小尚”每次出場都設計一個造型訪談,可能讓摸不到頭腦的看客們也看看門道,而不是無辜被雷到。
和造型之路一樣,尚雯婕的音樂之路也不算平坦。不過至少,她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兒吧。工作室透露:“尚雯婕私下一直有聽電子樂的習慣。”所以幾年前,公司團隊經過對她的音樂進行規劃以及打造,決定嘗試此種風格。雖然心知肚明,電子樂在國內市場的接受程度不高,但這個藝人和她的工作室不打算走常規路線。
尚雯婕稱:“公司給了我很大的空間,去做特別的音樂,”她堅信電子樂會成為流行樂壇最大眾的音樂品種。從《我是歌手》每次播出的幕后花絮也看得出,尚雯婕是個努力堅持自我,也是能夠做出妥協的人。
這次對于Superstar的最終演繹就是一個完整的寫照——歌手希望徹底打破原作,唱一曲Rap版Superstar,而合作的團隊則保守得多。“他們說如果過去這個坎,踉踉蹌蹌地走進角色,就允許我按自己的想法玩一次電子。”
在尚雯婕對音樂的理解中,電子是最容易直擊人的精神世界。“如果說情歌容易打動人,那么電子樂甚至是可以‘傷人,它和心靈世界的距離更近,但它需要你靜下心來聽。”尚雯婕把自己的電子樂稱為“走心”的電子樂,“我不是想做那種歡快的舞曲。”
“潮流女王”的摸索
進入《我是歌手》以來,尚雯婕的發型不再多變,妝容也較為固定,每期《我是歌手》的討論內容都是她選歌時的大膽嘗試以及改編力度,服裝造型從未出現過。尚雯婕終于要轉型了嗎?
“也不是說‘轉型,我們的造型團隊還是旨在服務于音樂,我們會根據每期所演繹的歌曲來挑選服裝和造型,當然小尚多年來在各大時尚活動都嶄露頭角,所以我們整個團隊對于時尚的理解也逐步上升。我們每個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規劃,”工作室把這稱為摸索后的階段性成果。
前5年的摸索之路,不僅是一個團隊的大膽,也多少透露出一個歌手的叛逆。“從2007到2009年,整個大環境對一個明星該有的東西都特別界限分明。他們覺得一個歌手就該穿一件樸素的小禮服站在臺上唱歌。我永遠覺得這是錯誤的,我不該循規蹈矩地去按別人的想法存在。我雖然談不上是做藝術的,但是這個行業也需要創意,如果只是按著市場的定性去走,會很乏味。”
在尚雯婕眼中,造型和音樂本身同樣重要,“有人覺得,尚雯婕是不是只留于表面,不重視實質?沒有!我的實質就放在那里!沒有人去聽我的實質!而且我覺得表面是非常重要的,他們的想法才是錯誤的。如果我穿著小禮服在臺上唱電子樂,那才叫‘雷吧!”
尚雯婕說自己是個狠角色,這也是格外讓她引以為傲的,“我的性格一直是非常厲害的。只是超女時代跟現在沒有可比性——在超女時期,我以一個音樂愛好者存在,不需要去思考離我很遙遠的行業問題,我現在之所以表達思考,是因為它成為我工作的一部分。但是,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依然是同一個人”。
“一定會有為藝術、為音樂的人存在,我是為他們唱歌的,”對待爭議,尚雯婕更像一個學生或白領,選定了方向就心無旁騖,“我真的不知道這幾年懂我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了。聽我歌的人不需要拿著熒光棒揮舞,只需要讓我看到他們在聽歌的時候眼睛里是有東西的。有朋友說,她聽了我的專輯后一直在哭。我真的很高興,因為我知道她聽懂了。”
和力道十足的電子樂一樣,這個喜歡用感嘆號的歌手,遭遇淘汰后在微博中寫道:“從哪里跌倒, 我尚雯婕就一定從哪里爬起來!我是歌手,我是誰都打不死的歌手!”
插排:
國際化錦囊
1. 同國際藝術家合作
尚雯婕帶到《我是歌手》的第一首歌《最終信仰 the faith》,就是由美國制作人Daniel Merlot及其團隊打造編曲。海報服裝則由首位轟動巴黎時裝周的獨立華人設計師Masha Ma定制
與比利時音樂家Jean-Francois Maljean合作2010年上海世博會比利時展館主題曲《我們的歌》。
成為弗拉門戈舞蹈大師帕克·莫拉的亞洲徒弟
2. 與國際名人交流
在2009上海書展上, 尚雯婕攜譯作《林先生的小孫女》作為明星代表參加了英國前首相夫人切麗·布萊爾舉行的晚宴。
2011年到加拿大游學期間,受到美國內華達州副州長Loraine Hunt以及加拿大現任總統StephenHarper的親自接待。
3. 亮相秀場
這在明星中十分常見,不同的是,尚雯婕不是坐在臺下觀摩,而是披掛上陣走秀。
4. 參加國際活動
無論是慈善活動還是各類展會、晚會,這無疑都是國際化之路必不可少的一站。
抽文:
“我也是用心做好自己能做的,現階段實現真正的‘國際范兒只是美好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