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賀


導語:日本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推出了空氣凈化器,因為當時的大城市同樣遇到了嚴重的污染問題。現在是中國的空氣污染為其帶來了商機。
今年年初以來,全國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其中尤以北京的污染程度最重,數據顯示1月份29天中有24天為霧霾天,而美國駐華使館發布的PM2.5指數“爆表”也不再那么罕見,生活在“霧都”里的人們開始對空氣污染的狀況倍感擔憂。
劉蓉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教師,家住在人口密集的回龍觀地區。一段時間以來,那里的空氣狀況都不見好轉,“到處都灰蒙蒙的,只能少出門,出門時就帶上普通口罩,但好像也沒什么用處。”為了讓家人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能呼吸到相對潔凈的空氣,劉蓉開始上網搜索各種品牌和型號的空氣凈化器,并最終選擇了一款價格3000多元的夏普空氣凈化器。“我覺得日本品牌的質量比較好,而且夏普宣傳中的高效集塵和凈離子技術比起臭氧、靜電高壓的方式更健康。此外它還有加濕功能,適合北京的干燥天氣。”
這臺日本品牌的加濕器從冬季到初春一直都很繁忙。遇到灰霾天氣時,凈化器上的灰塵提示燈會驟然變紅,這讓劉蓉覺得“產品的檢測靈敏度還是可以的”,而且運行一段時間之后指示燈會變回綠色。“我想空氣質量是否得到改善,還得靠專業機構上門檢測,而且室外污染這么嚴重,室內再怎么凈化估計也不會有很大改觀。”但至少,這臺凈化器能讓劉蓉和家人的心理感到些許安慰。
日本廠商重見商機
雖然并不能確定空氣凈化器的改善效果如何,劉蓉仍覺得這件談不上家庭必備的電器值得購買,她的不少女同事也加入了空氣凈化器的購買隊伍,初衷與之無二。消費者對空氣凈化設備的需求增加,使得此類產品成為各大電器賣場乃至網絡電商的搶手貨。
一家連鎖電器商店的銷售人員表示,進來不少家中有嬰幼兒的消費者都前來咨詢、購買空氣凈化器,“2000~3000元左右的產品最受歡迎。”而在天貓、京東等電商網站上,多個品牌的空氣凈化器都是熱賣狀態:一款特價800元的國產空氣凈化器月成交量超過千筆,京東商城的網站上部分熱門的空氣凈化器產品處于缺貨或預訂狀態。
重度污染的城市空氣為生產空氣凈化設備的廠商帶來了意外的商機,尤其是對一些近況不及從前的日本家電企業。英國《金融時報》稱,就在日本官員為從中國漂來的空氣污染物造成的有害影響而煩惱之際,大金(Daikin)、松下(Panasonic)和夏普(Sharp)三家日企生產的空氣凈化器過去幾個月的在華銷量急劇增長。
夏普公司在給本刊的回復中表示,2013年1月該品牌的空氣凈化器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而數據顯示松下空氣凈化器一月的在華銷量也同比增長一倍以上,知名空調生產商大金的空氣凈化器在華銷量一月同比增長了2.6倍。
對于夏普和松下公司,空氣凈化器的銷量增長是難得的好消息。《金融時報》稱,這兩家公司目前都在為恢復盈利而努力——預計夏普在截至3月底的一年里凈虧損額將達到創紀錄的4500億日元(約合48億美元),而松下預計將凈虧損7650億日元。
眼下,松下公司預測到今年5月或6月,空氣凈化產品的銷量還將繼續增長,該集團計劃將此類產品的產量提高50%。去年,夏普的空氣凈化器的銷量同比已經翻了一番,此類產品是該公司在華的關鍵產品之一。夏普公司公關部門的何小姐對本刊記者表示,目前在中國市場,空氣凈化器產品的銷售額占白電整體的30%左右,并明確要在中國市場提高產量。
盡管所謂的“抵制日貨”聲音猶在,且日本廠商的大件商品例如汽車、電視等的在華銷量去年明顯下降,但顯然,國內消費者對日本空氣凈化器的質量保有信心。
在對抗空氣污染方面,日本確實與中國有許多可以合作的領域。畢竟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大城市出現過同樣的環境災難,棘手的空氣難題最終通過制定新的法律和開發新的治理污染技術得以解決。
日本的空氣凈化機目前的普及率約為23%左右,這種產品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時值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出現嚴重的大氣污染,空氣凈化機很受歡迎。后來,日本的空氣污染得到改觀,空氣凈化機廠家轉變思路,對產品進行改良,近10年來,日本的家用空氣凈化器市場相對比較平穩,而具有高效加濕功能的空氣凈化器最受到消費者的追捧。為了擴充市場,日本相關機構還將每年的1月19日定為空氣凈化器日,增強宣傳力度。
巨大的市場潛力
中國消費者對于環保電器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無疑意味著在環保科技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日本企業在中國獲得經濟收益的機會將大大增加。日本環境省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中國的環保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8萬億元人民幣,是2010年的4倍左右,僅防治空氣污染相關的設備需求總額就將達到5萬億日元。《富士產經周刊》預計,即使從近期看,中國環保市場的發展以及生活和生產領域對“PM2.5產品”需求的井噴,將為日本環保行業帶來10%~20%的收益增幅。
當前,國內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是能否凈化空氣中的PM 2.5——這種顆粒物能夠進入人體組織,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日本經濟新聞》稱,日本制造的空氣凈化器普遍受到中國家庭的歡迎,原因便是這些日企迎合了中國消費者的“PM2.5擔憂”,以此作為自家產品的賣點。
夏普公司對本刊表示,該公司于1987年便開始銷售空氣凈化器產品,2000年,夏普研發出了日后成為招牌賣點的“凈離子群空間凈化技術”,同年將這種技術應用于空氣凈化器上。何小姐說,夏普的空氣凈化產品有家用、商用空氣凈化器以及凈離子群發生器(包括車載)等產品,家用空氣凈化器還分為空氣消毒機和空氣凈化器(加濕型和不加濕型)。“權威機構檢測顯示,夏普空氣消毒機的PM2.5祛除率高達99%,甲醛祛除率同樣高達99%。”
松下公司涉足空氣凈化產品的時間更早,1962年便開始在日本銷售空氣凈化器。目前,松下空氣凈化器的生產工廠屬于中日合資企業,位于廣東順德,成立于1993年,2004年產品正式進入中國。松下的空氣凈化器同樣分為加濕型和非加濕型,價格從999元到4999元人民幣不等,“多種選擇是為了滿足不同地區的顧客需求,”松下公司的公關代表李先生表示。同樣,松下也在產品宣傳中重點強調了99%的PM2.5去除率、相同數字的甲醛去除率以及更節能環保的特性。“為了應對PM2.5,我們的凈化器還搭載了ECONAVI節能導航,通過感知灰塵和異味強度來調節凈化速度,適時加大風量,待空氣質量達到安全級別后再進入低能耗和低噪音的工作狀態,無需人工干預。”李先生說。
但實際上,空氣凈化器只是日本電器企業生產的眾多產品之一,其創造的銷售額遠低于冰箱、空調等更為昂貴的產品。各類家用的空氣凈化器在中國市場剛剛起步,數據顯示普及率還不到1%,而美國的空氣凈化產品人均擁有率為31%。目前我國室內空氣治理產業規模已經達到300億人民幣,預測未來將保持每年28%的復合增長率,到2015年,包括空氣凈化機在內的室內環保產業,其年產值或可達到800億元。
專業人士表示,空氣凈化器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問世,但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葉,才真正打開市場。從市場份額來說,美國處于領先地位,歐洲處于第二,但銷售量遠落后于美國。在西方國家,90%以上的空氣凈化產品針對過敏患者,而中國人更多的需求是過濾廢氣顆粒物,因為工業產生的廢氣顆粒相對小很多,因此在西方效果很好的凈化裝置在中國未必適用。在技術上,優質的空氣凈化器過濾介質一般由多層疊加的玻璃纖維構成。這些過濾介質專用于過濾直徑小于0.3微米的顆粒,效率超過99.97%。但相關人士表示,很多產品達不到這樣的高標準,另一種流行的過濾技術是靜電電離技術,原理是在顆粒物通過過濾設備前,通過電離使其帶上負電荷,過濾裝置內裝有帶正電荷的金屬網格,顆粒通過時就會吸附在上面。此類凈化器的問題是會產生有害氣體臭氧、刺激肺部。
劉蓉家的夏普空氣凈化器,便屬于使用前一種技術的凈化產品。為了購買這臺價格不低的白色電器,劉蓉查詢了不少資料,但作為普通消費者,對于空氣凈化器到底能給室內空氣帶來多大的改觀效果也難言肯定。她說,選擇夏普品牌的原因是濾網等配件不用經常更換,因為價值不菲,但經常清理是必須的。“當然,在北京這種極端天氣下,耗材的更換頻率其實也低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