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亮
從10月份開始,筆者就將宏觀流動性趨緊,視為行情的中期大患。目前似乎又到了關鍵時點——一方面,海外市場再度形成了類似今年6月份的QE退出預期,各個金融市場都在鼓噪熱錢流出;另一方面,央行“再出昏招”,已經連續兩個交易日不再放水逆回購,同時3M期以上的中長端品種利率呈現大幅上升之勢。
在臨近年末、銀行資金回籠應對考核的關鍵時期,A股投資者心中不免出現此種“慣例性”憂慮。
對此,筆者比較樂觀,Shibor異常并不代表流動性趨緊,同時A股的財富效應已經初顯吸引場外資金入場趨勢。只要改革政策層面能夠維持市場預期,A股的任何調整都應視為進一步介入行情的良機。
首先,Shibor3M期等中長端利率品種上行,基本上可以確認為是因為12月12日開始正式發行銀行同業存單(NCD)所致。此前由于基于Shibor的金融產品成交不活躍,以及Shibor報價機制導致報價行調整報價意愿較弱的原因,Shibor的價格一直處于被壓低的狀態。前期3個月的Shibor在4.7%附近,而R3M和3個月的同業存放已經上升至7%左右。根據《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3月期以上的Shibor利率作為同業存單(NCD)的基準,基于Shibor的NCD的推出將會導致Shibor金融產品成交活躍度大幅增加,Shibor定價將會向真實價格靠攏。這并非此前我們所擔心的,明年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征兆。
與此同時,筆者還注意到,由于改革新政等關系,以往年末突擊花錢(以爭取明年更大的預算額度)的現象基本消失,數萬億的財政存款依然停留在銀行系統;同時,國際市場因為三中全會改革賦予了中國較高的估值溢價,推動人民幣及人民幣資產持續上揚,使得外匯占款持續增加。內部和外部的有利因素,令年末的宏觀流動性形勢,要比往年好很多。即使在央行暫停央票逆回購的環境下,1M期以內的Shibor拆借利率仍呈現穩步下行之勢。
更為關鍵的是,場外資金開始進場。據報道稱,有一批來自房地產、期貨投資領域以及海外投資的客戶,近期正慢慢騰挪資金進入A股市場。“這些客戶年初拿出一小部分資金到股市試水,今年有不錯的賺錢效應,近期在追加資金。”據悉,這批客戶加大股票資產的配置,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未來改革力度的期望很高。
此前筆者曾指出,改革紅利能否吸引增量資金入場,是A股能否走牛的關鍵。筆者相信,關于優先股以及投資者保護、優質IPO上市等多重因素,形成了長期資金入市的機制保障;而決策層關于整體改革的頂層設計,以及改革落實的力度,將構成吸引長期資金入市的主要驅動力。
綜合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超長會期,關于GDP增速是否下調的討論,以及宏觀流動性和市場流動性層面發生的積極變化,促成了我們維持“調整即是介入行情良機”的基本判斷。關于市場熱點,例會公報中已有提示:新城鎮化(上證報披露本周將召開新城鎮化會議)、國企重組(上海國資委下周可能發布正式方案),軍工(韓國擴大防空識別區等消息刺激)、海工裝備(油氣納入免稅)、高送轉、自貿區(國務院12月會審,廣東天津有望),藍寶石、環保(近期霧霾嚴重)、嫦娥概念(誤殺反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