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侃
IPO新政公布后,股市震蕩起伏,多空爭執激烈。創業板先是大跌,本周在一片看淡聲中卻震蕩攀升,主板市場看起來相對強勢,本周卻震蕩下挫,周三竟大幅下跌。漲、跌都有些出乎意料。本文要探討的不是漲跌的原因,而是市場上的一些多空心態。
蘇東坡是宋代的大文豪,距今一千多年,其作品肯定不會涉及到股市,不過,流傳的蘇東坡與蘇小妹的故事卻頗有趣味,對投資股市似有啟示,不妨摘錄一段:蘇東坡喜歡跟佛印斗嘴。一天他對佛印說:“和尚,我看你一身黃袈裟,越看越像一泡屎!”說完以后,哈哈大笑。佛印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樂呵呵地回答:“施主,我看你倒是越看越像一尊佛呀!”蘇東坡樂壞了,以為斗嘴贏了,回家告訴妹妹。蘇小妹一聽,肚子都笑疼了:“哥呀,你上當了,人家佛印心中有佛,所以滿目是佛;而你呢,是心中有屎,滿目是屎,所以看什么都是屎。”
這段對話太精彩了。蘇小妹的才學和名氣遠不及蘇東坡,可在這一點上她比其兄高多了。聯想到股市,不是也有這種情形嗎?股市漲漲跌跌,非常自然,但看多看空,卻有相當大的主觀因素,即想多看多,想空看空。最近幾年,A股市場總體上處于調整狀態,但有的名家或名嘴心里卻總是有個“牛”字,一直想多、看多和唱多。他們看到的大多是利多,即使有利空,也是短期的。相反,看空者心里總有一個“熊”字,他們看到的大都是利空,即使有利好也是有限的。比如,實行優先股制度,看多者認為對大盤藍籌股是利好,而看空者認為這只能算作中性,無所謂利好還是利空。又比如,不準借殼創業板公司上市,看空者認為這是對創業板的利空,而看多者卻認為這是對創業板的利好,有利于創業板公司的上市和退市,有利于保持創業板公司的素質。
想多看多、想空看空,是一種主觀的思想方法,或許是受了某種理論或某種技術分析方法的影響,而從實際狀況來說,恐怕與持股數量有很大關系。如果滿倉或者持倉量大,就總會想多看多,而空倉或者只持有少量倉位,就總會想空看空。顯然,股市的漲跌是一種客觀存在,有其自身的規律,并不以投資者個人的想法而轉變。要適應市場運行的規律,就要注意改變自己主觀的思想方法,盡可能全面地客觀地看待與市場相關的政策和信息。比如,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證監會關于IPO改革和優先股試點等,肯定會對A股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但《決定》的貫徹落實、改革紅利的釋放都是一個長期過程,對股市的影響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看不到改革對經濟和股市的重大利好作用,就可能盲目看空市場,而看不到改革和股市消化改革紅利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就可能盲目看多市場。震蕩反復總是會有的,但長期來看,A股市場向好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