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跟風流行
在一期廣交會上,有家廣東企業推出了一款新型溜冰鞋,因設計獨特而受到不少采購商的青睞。然而記者在采訪時,卻被其負責人要求:“不要照相,也不要把我的產品登到報紙上。”誰都知道,吸引客商需要有特色的新品,但在廣交會上,產品開發能力強的企業是被仿冒的重災區。
跟風行為盛行是目前市場上最讓投資者頭疼的問題之一,如今的市場早已不是誰能夠搶先推出某一個暢銷賣點,誰就能夠笑傲江湖,真正的贏家必須能從容面對隨后而來的跟風者。要成為真正的贏家,就要讓自己先了解模仿者的心態。
為什么模仿
據營銷專家介紹,小本創業者的模仿行為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兩類:對產品的模仿和對經營策略的模仿。懶人用品的這個例子就涵蓋了這兩種行為。第一種模仿行為比較常見,特別是對于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或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術。例如,創意產品“陳幸福”手工玩偶以時尚另類的玩偶設計打開市場后,類似的玩偶紛紛出現,并且價格越來越低,“陳幸福”的市場受到十分明顯的沖擊。像這樣的模仿行為一般發生在市場相對不飽和的情況下,新產品或新技術推出一定時期后,逐步得到市場的認同,銷售狀況良好,從而吸引后來者加以效仿。
而對經營策略的模仿也是許多小店喜歡采用的方法。如某人開了一家水果超市,幾十種水果被分門別類地擺放在木格子里,顧客根據喜好自由挑選中意的水果,出口處設有專人負責收銀。這家水果超市開張后生意火暴,很快就有人模仿這種策略開起了第二家、第三家……然而,短短的半年時間,沒有一家存活下來。這固然有市場容量不夠的原因,但水果經營者的進貨渠道都差不多,價格上沒有多大的優勢,盲目跟風水果超市只會讓成本上升,競爭加劇,造成大家都失敗的結果。
可怕的模仿者
記者采訪中發現,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小企業、小本投資者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模仿,迅速地模仿,幾乎是被公認的制勝法寶之一。
模仿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自己資源不足的創業者,另一種是手里握著資金卻不愿費神開發產品、開拓市場,又追逐利益的人。前者主要是集中在現在的小本創業群體中,他們很多都是返鄉農民工、下崗職工,他們的創業帶著明顯的摸索痕跡。在這樣的前提下,選擇模仿成了實力弱小的他們最好的選擇。而這樣的模仿者也幾乎對市場構不成太大的威脅。
真正可怕的是第二種模仿者。每當市面上出現一種很好的產品或項目,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還有不錯的利潤,這群人就像惡狼一樣迅速殺進市場。他們的模仿與跟隨是沖著“好產品、好項目、好模式”而來,他們不在乎一個市場的持續性開發,只注重短期利益,他們往往擁有充足的資金,可以迅速地生產大量的同質化產品,再配合轟炸性的媒體宣傳,市場看似火熱一片,但先行者的利益被侵蝕掉,市場的規則也因沖擊而混亂。
這些模仿者要達到目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先行者占領市場的速度不夠快,也沒有及時損耗合理的利潤區域。這往往都是創業新手們實力不夠而造成的。比如經濟實力不夠,即使市場需求暴漲了,也沒辦法擴大生產;再比如銷售網絡不夠健全,所以只能吃掉附近某些區域的“蛋糕”,卻不能吃掉外省市的“蛋糕”。創業新手們往往拘泥于一分一利的得失,不愿意讓出部分利潤來給下面的代理商們。所以,一旦競爭者擠進來,創業新手們就會被快速地擠到一邊去。其實,這批模仿者用來吸引商戶的手段都很簡單,那就是:給商戶更多的利潤空間,讓商戶們掙更多的錢,還給商戶們以更優惠的政策。
懶人用品店就是這樣被模仿致死的典型案例,采訪中,有商家還告訴記者最重要的原因:“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所以太容易被模仿了。”其實,當一個項目沒有附加產品之外的東西,尤其缺少別人一下子難以學會、也難以替代的“核心競爭力”時,始終逃脫不了被模仿的命運。當一個產品有科技含量、有技術難關,模仿者就算要學會,也要耗費一段時間,而經營者只要利用這段時間快速占領市場、快速發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