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筑大師沙里寧說: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也可以看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的文化追求。
城市之美,也正是在于它的人文氣韻。城市真正的美不在景區里,而在市井間。
景區以展示該城市的文化內涵和美麗形象為旗號,多是面向外地游客,但實際上由于中國人口眾多,旅游人口龐大,同時旅游業又被看成是拉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幾乎每個景區都是超負荷地接待游客。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出現在景區人看人的怪象。即便在景區真的看到了什么,也只是城市的空殼子和被商業運作扭曲了的城市文化。
城市街道和社區看似普通無奇,卻是城市人口居住生活的地方。城市因人而生動,城中人卻是城市印象的核心,體現著城市的開放與包容,蘊含著城市的魅力與溫情,從而構成了這個城市足以區別于其他城市的獨特文化內涵。張抗抗曾感嘆,千城一面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城市與城市之間已經變得越來越相似,城市的個性不知何時被悄悄地抹殺。曾經千姿百態、各具風韻的城市已被鋼筋水泥、大同小異的高樓覆蓋。
委實如此,但我還認為城市獨有的品性才是一個城市真正的標志。因此,要真正讀懂一個城市美麗豐腴的氣質,只有好好地融入它的市井之間。
可是,要真正做到融入城市的市井生活里談何容易,恐怕唯一可以實現的途徑就是長年住在一個城市之中。可悲的是,絕大部分以游客身份來到一座城市的人們,實際上都無法做到這一點。這也注定了大多數游客的所見所聞只是對一個城市的浮光掠影,淺嘗輒止。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心中會得到些許安慰。那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居住的城市,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我們有可能了解本城市獨特的文化,并從中領悟到城市的美。如果說我們真的做到了這一點,那么上述的遺憾就可以得到些許彌補。
最可怕的事情,是以外鄉人的心態居住在一個城市,看著它的發展與繁華,卻在心中冷漠地說:它僅是我生活的處所,其他的一切與我無關。抱著此種心態生活的人,怕是一輩子也無法與任何一個城市結緣,這樣生活著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悲劇。
避免以上悲劇,最好方法是來之安之,熱愛自己居住的城市,盡力融入其中,成為城市人文內涵的一部分。
唯有此,才能發現和讀懂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