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陳
1968年8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國際友人訪華時給偉大領袖毛主席送來一籃芒果,偉大領袖舍不得吃,將這籃珍貴的禮物轉贈給首都工人階級。那時偉大領袖號召“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并派大量工宣隊進駐各單位“主持工作”,工人階級獲此厚贈,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只是不知道何人發起,又將珍貴禮物——金芒果贈給全國人民,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接芒果運動在中國大地上開展起來。
那個時候,全國有8億多人口,設若減去不在人民之列的“地、富、反、壞、右”分子,滿打滿算全國也還有8億人。偉大領袖的這一籃芒果,就算平均個頭只有小孩拳頭般大,也不過百十來個,如果攤到8億人民頭上,只有800萬分之一個芒果,就是讓當時被稱作“臭老九”的數學家華羅庚、何魯來分配,恐怕也拿不下來。為了不讓全國人民吃到腐爛的芒果而上吐下瀉,影響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更為了讓偉大領袖送給人民的禮物永遠金光閃閃,工宣隊領導(實際上是中央警衛團)立刻請北京輕工系統的技術人員按照鮮芒果的大小、外觀、形狀、氣味研制出塑料仿真芒果,轉送給8億人民,所以人們接的芒果不是真家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贗品。也就是說,世界上明知道是假貨還興高采烈地去迎接的人們,恐怕只有“文革”時期狂熱的中國民眾!
按照領導們的規定,10月30號這天,是川東某縣城接芒果的大喜日子。約摸早晨6點,我這個有所謂嚴重思想問題、等待處理的、一直被排除在接芒果運動之外的人被屋外震耳欲聾的高音喇叭吼醒,然后又聽到居委會的頭頭來敲門,通知我去排隊,到北門外接芒果。我雖然不是受寵若驚,卻也不敢怠慢,早飯也來不及吃就趕緊出門了。
出門時,天未亮,還下著小雨,到處黑漆漆、冷颼颼的,只聽見遠處喧天的鑼鼓聲和周邊人們興奮激動的說笑聲,以及窸窸窣窣快步走路的聲音,我跟著大隊人馬在坑洼、泥濘的路上走著。
前面,鑼鼓停了,有人吹口哨,隨即一個莊嚴洪亮的聲音響起:“革命的同志們,我們接偉大領袖送來的禮物,光不光榮呀?”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光榮!”“神不神圣呀?”“神圣!”于是呼口號、喊萬歲,響成一片。接下來鑼鼓又起,有人開始唱語錄歌、樣板戲、革命歌曲,一片歡騰。有首歌唱道:
天上的云彩一片片,
地上的人流似浪潮。
毛主席送來金芒果,
千家萬戶仰頭看。
芒果啊,你是朝陽光萬道,
咱心里總是越看越心甜。
毛主席的禮物珍貴無比,
工人階級的榮譽浩瀚無邊。
讓我們循著芒果的光輝闊步前進,
認真搞好斗批改!
天逐漸涼了,霧靄中的人們依舊只聽得見聲音,看不清臉面。雨越下越大,淋了鑼,濕了鼓,悶響悶響的,打濕了人們的衣服和頭發,一個個都像落湯雞似的。那位專門調動人們情緒的人又扯開洪亮的嗓子吼道:“苦不苦,想想紅軍長征二萬五!累不累,革命到底不后退!”我們也群情激昂地跟著他吼了一通。
又過了些時候,雨更大了,但雨再大,也可以忍受;人們也折騰累了,但再累,也能夠克服。然而,人們的情緒還是漸漸低落,唱歌的、呼口號的,衰頹下去,最后停了。
中午到了,送芒果的車隊還沒有來,大家紛紛湊錢湊糧票,派人回去買了些饅頭,一人吃兩個。那年頭,有自來水的人家很少,附近的貧下中農又住得太遠,沒有水喝,只好干吃饅頭。可大家嚷了一上午,喉嚨里早冒煙了,干吃饅頭也不容易,只見人們都伸著脖頸將饅頭強咽下去。又等到晚上,連芒果的影子也沒看見,大家只好蔫巴巴回去了。
第二天仍然去接,領導要求更早、更虔誠、更隆重。鑒于昨天的教訓,大多數人都吃了早飯,帶了干糧,有的還用水壺灌滿了水。本以為如果今天還是接不到,大家回去得再早也得像昨天散去的時候。
誰知不然!不到下午5點,就遠遠地看到一隊軍車緩緩駛來,車上全是荷槍實彈的戰士。車前,眾軍人簇擁著一個玻璃盒,內裝紅絨面墊底的一個長約20厘米、寬約十五六厘米橢圓形的東西,當然是“芒果”了。吉普車門打開,出來一位身穿4個兜(當年不標軍銜,干部穿4個兜的軍服,戰士穿兩個兜的軍服)軍服、中等身材、神色莊嚴的軍人,鄭重地從戰士手中接過玻璃盒,恭敬地捧著,舉至頭頂,疾速地朝夾道迎接的人群中間走過去。
頓時,人群爆發出一片雷鳴般的吼聲:“毛主席萬歲!”人們狂熱地高舉雙手吼啊、跳啊……紅旗在飄,鑼鼓在響,有人還跳起了忠字舞,唱道:“敬愛的毛主席,我們心中的紅太陽……”從遠離車站的曠野,到通往城區蜿蜒的路上,處處都展開了隆重的、熱烈的、聲勢浩大的接芒果儀式。
啊,我認出了,這不是軍分區政委梁萬華嗎?他就這樣神圣而又莊重地捧著金芒果,走過城區的大街小巷,一直未更換姿勢——我真擔心他的手軟了,芒果從他頭上掉下來。接芒果儀式,一直到傍晚時分才在這座川東小城平靜下來。
儀式結束后,金芒果交由眾戰士捧著,梁萬華坐進吉普,軍車繼續前行,要到另一座縣城。估計另一座縣城的人們接到這芒果,當在午夜之后。
“五類分子”雖然沒有資格接芒果,卻也并不是無所事事,而是被攆離接送芒果儀式現場50公里后,芒果一送走就得馬上回來,打掃衛生,清理街道。
時隔多年,看到市場上到處都在賣芒果,芒果已不再那么珍貴,而且走進尋常百姓家,不禁感慨萬千。其實芒果本不是稀罕物,只可惜當年接芒果的人,他們的赤誠、熱愛和敬仰之心被玩弄,是一件多么不應該的事;而那些為了接芒果而不顧危險,硬要加入其列的人,有的竟被活活打死,更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責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