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點講解】
擬人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主要作用在于把一些具體事物人格化。簡單來說,擬人就是指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或思想特征,以傳達出作者的情感體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事物更顯生動活潑、自然親近的一種修辭手法。
如果同學們在平常的學習中可以靈活準確地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作的話,那么你筆下的文字既能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某種事物的某個特點,同時也具備了擬人化之后才特有的具象效果。
從寫作的對象上來說,我們可以把擬人這種修辭手法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把非生物擬人化。
這種方法主要是指把山、水等各種沒有實質生命的個體賦予了人物的思想特征。
如:“每條嶺都是那么的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保ɡ仙帷缎』ǘ浼罚┥綆X本是沒有任何感情的,可作者卻偏偏賦予了山嶺不一樣的情感特征,使其也變得“盛氣凌人”起來了。
2.把有生命的生物擬人化。
這種方法是將人類的情感特征加在自然界的花鳥蟲魚身上,使它們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態度變化。
如:“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保ㄖ熳郧濉洞骸罚┰谶@句話中,鳥兒是一個生命體,但它并不能把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這里就需要借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鳥兒以人類的情感態度,讓它也能真正表達出“高興”的情態特征。
3.把一種極為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具人情味。
如:“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給太陽曬化了,窗外的積雪還是厚厚地蓋在地上,對面的屋頂也是白皚皚的。冬天全沒有離開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長久賴下去似的?!保ò稀段堇锏拇禾臁罚┰谶@句話中,冬天是一個沒有實體的抽象化的概念,卻以一個“賴”字點明了冬天寒冷的氣候特征,使冬天這個概念變得更為生動形象。
但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同學們還是需要注意擬人句中所謂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真實的人物。它們雖然具備了人的某些特征,但仍然保留著事物的許多屬性,所以說,它們既是人又是物。因此,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作不僅不能違反所擬之物原本的特點,而且還要照顧到物與人之間的關系與支配它們的自然客觀規律。
訓練
1.將下列各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對應地寫在括號內。
(1)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
(2)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
(3)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 )
(4)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
2.請從“二月”“年味兒”“鞭炮”“春聯”“孩子們”中任選三個詞語組成一段文字,要能體現出過年時濃濃的喜慶氣氛。要求:①300字左右;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寫作。(答題紙自備)